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会长陈爱明作为中国嘉德邀请的《嘉德讲堂》主讲嘉宾,于11月19日,在北京国际饭店报告厅就龙泉青瓷的发展进行了主题为《幽幽青韵—世界非遗龙泉青瓷的鉴赏与收藏》的专题讲座,讲座中,陈爱明带青瓷爱好者们重温了龙泉青瓷的辉煌历史和文化,通过古今对比的方式,以新时代作品为例,通过对“原料—成型—装饰—烧制”等工艺形式的比较,图文并茂地阐释了龙泉青瓷的发展变化。对青瓷爱好者们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比如龙泉青瓷是如何烧制的?何为半刀泥刻法等等?进行了精彩的解答。
▲陈爱明《叠翠》
龙泉青瓷的历史地位
在我国浙江省西南与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区,有一个被誉为“处州十县好龙泉”的地方,这就是著名的中国青瓷之都、中国宝剑之邦——龙泉,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以出产青瓷著称,原故宫博物院著名陶瓷考古专家陈万里先生曾八下龙泉研究龙泉青瓷,他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这足以说明了龙泉青瓷在古代青瓷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陈爱明介绍,龙泉青瓷发源于三国两晋,创烧于南朝,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颁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的青瓷名窑。龙泉窑又分哥、弟窑两大类,釉色以粉青、梅子青为最。史称中国五大名窑中的哥窑,指的就是龙泉的黑胎青瓷。哥窑以黑胎开片、紫口铁足、釉色莹润为特征;弟窑以白胎(或灰白胎)不开片、釉质如玉为特征。后经隋唐到五代逐渐兴起,历经两宋而走向鼎盛,元明两朝发展到最大规模,清末民初,窑场所剩无几,一九五七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青瓷生产,龙泉青瓷在今天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繁荣期。
▲陈爱明《盛世牡丹》
2009年9月30日,龙泉窑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入选的陶瓷类项目。青瓷被誉为“人工制造的美玉”。是中国从古至今最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收藏价值的陶瓷艺术品之一 。
为何说“薄胎厚釉”堪称龙泉青瓷精髓?
据陈爱明介绍,龙泉窑在初创阶段直到南宋中期,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青釉瓷器烧造技术的提高,龙泉青瓷烧造出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由原来的厚胎薄釉改为薄胎厚釉。南宋龙泉青瓷精品多次上釉,多次素烧,最终烧制出粉青、梅子青两种代表性的精品,它们以不同凡响的青色釉而独树一帜。从南宋发展到现在,很多人所追求的就是青瓷的釉厚、古朴和质感之美。
▲陈爱明《金丰》
“薄胎器皿制作难度非常大,“小而薄,薄而精”,像杯子碟子能薄到1毫米,釉层大概在1毫米外,就如夹心饼干,两层饼干部分是釉层,中间夹心是坯体部分。”那么难度在哪呢?陈爱明讲解到,坯体和釉的结合,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比如,厚釉会引起挂釉、变形,坯体含铁量越高烧成温度就会相对降低,烧制难度大是因为釉的流动性是不可控的,平常也有人会问,“既然釉会流动,那可不可以降低一点温度?”烧制瓷器要高达1300度,匠师们对烧成温度把控要十分的严谨,哪怕5度的差别都会让瓷器千差万别。
龙泉青瓷烧制不仅难度大,青瓷原料配方的也是非常严谨的,坯体和釉的膨胀系数要掌握得很好,也因此龙泉青瓷小件器皿比大件器皿多。现在不仅是哥窑会做这一类器皿,随着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弟窑也做了很多薄胎厚釉、厚胎厚釉的青瓷。
薄胎厚釉是龙泉青瓷最核心的工艺精髓之一。高超的烧制技术使龙泉青瓷的釉色超凡脱俗,不仅具有特殊的审美特征,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文化色彩。正因为其烧造工艺的复杂高超才会使得龙泉青瓷成为世界上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的瓷器。
▲陈爱明《金丰》局部
青瓷原料加工和成型古今有何不同?
时代不断的发展,科技不断的创新,传统制瓷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让龙泉青瓷砥砺前行。
那么青瓷原料加工和成型古今有何不同?
陈爱明介绍道,按照传统陶瓷工艺,陶瓷制作首先就是进行泥、釉的配制,并用粉碎、研磨、淘洗、炼制等手段对其加工,使之成为适用于各种成型方法及上釉原料等。在古代,窑工们在建窑前会选好采矿点,就地取材,人工开采,利用水力加工制瓷原料。而当代龙泉有专业青瓷原料加工企业先定采矿点,利用机械设备和爆破等手段进行采掘,再运往原料加工厂进行加工。在粉碎环节,古代利用水碓加工原料。现代多采用机械设备加工、球磨原材料。淘洗则是将粉碎的瓷土放入池中,不断搅拌、过滤、沉淀。但是现在随着研发技术的进步,现在釉料的配方当中可以放入更好更纯的材料,和传统相比较,现在的龙泉窑的釉色质感更细腻。
在制釉环节,龙泉青瓷青釉的发色中紫金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青釉是以铁为主要呈色剂呈现的,因为紫金土的含铁量高,而青釉正是因为铁元素在窑炉里高温还原,由氧化铁(Fe2O3)还原为氧化亚铁(FeO2)而呈现出青翠的釉色。当前各青瓷厂家为了在釉色效果上作区分,在配釉时使用紫金土的含量各有比例不同的加减,
龙泉青瓷成型,可分为工业化生产和手工艺生产两大类。由于这两类不同方式生产的青瓷造型的工艺手段不同,在造型风格方面也是迥然不同的。而拉坯成型是古今龙泉青瓷主要的成型方法。古代使用辘轳车,现代用电动拉坯机,就是利用轮盘旋转的离心力,用双手和身体协调来控制泥料,制成一定造型样式的坯体。
这种成型方法需要匠师经过长久的训练,没有几十年的沉淀,没有自然而然形成的手对泥的感觉,是无法在技艺上达到纯熟的,这需要全神贯注的投入。
▲陈爱明《轻舞禅风》
何为半刀泥刻法?
龙泉青瓷自古以来就有自身的独特装饰技法,那就是刻刀胜于画笔。半刀泥又可称为阴刻,是指在半干的瓷坯表面运用刀具向下凹刻出深浅、宽窄变化的图案。由于凹刻的花纹挂釉的深浅浓淡不一,所以呈现出线条粗细、釉色深浅、空间虚实的变化。这种装饰手法跟定窑有点相似,因为是厚釉,龙泉窑相对刻的更深一点。龙泉青瓷的发展,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色,包括釉色和装饰手法。
陈爱明以青瓷作品《轻舞禅风》为例,进一步讲解了作品中的半刀泥刻法是如何呈现出来的?
这件作品中间用了半刀泥的刻花,刻的是荷花,结合龙泉窑厚胎厚釉的特点,然后用半刀泥传统的装饰手法表现出来。半刀泥刻花可能很多人不是很了解,这种刻法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包括对图案的理解。半刀泥不像阳刻或者其他刻法一样可以慢慢修整,半刀泥技艺是在修坯修好之后,在有点半湿半干的时候,用到时做到“胸有成竹”一刀刻上就无法重复,因为重复线条没有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了,半刀泥刻法没有捷径,只有熟能生巧。该作品边上用了一个装饰带直接到口沿,边上用了一个跳刀纹(过去来讲,修坯当中刀在坯体上有节奏的抖动,不断在一个点跳起来),现在把它称作一种装饰手法运用到了青瓷制作当中。
▲处理跳刀成型后的纹理
因为整个刻花过程是在机器的转动下完整的,所以这就要求手和车的速度要搭配好,还要掌握坯体的干燥程度,跳刀的时候心、手、机器三者合一,心里要构思好想要的肌理效果,手持刀的方式和力度都能影响跳刀的纹理和效果。口沿的跳刀纹饰,是另外一种跳刀。底部用的也是这种方式。陈爱明称,跳刀是他比较喜欢的一种装饰方法,半刀泥的刻法用在青瓷上面,跳刀和半刀泥的结合也可以用在青瓷上面,跳刀和半刀泥甚至于和其他装饰手法都可以尝试结合。
为何要素烧?
龙泉窑为什么要素烧,这是很多青瓷爱好者关心的一个问题。素烧是龙泉青瓷上釉前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因为泥坯在900℃左右的素烧时可以挥发大部分的有机物质、盐类和水分。素烧后的坯体在釉烧过程中减少釉面生成桔釉、针孔、气泡、熔洞等缺陷问题,是提高釉面质量的重要措施。素烧后的坯体强度大,施釉破损低,可制成薄胎产品。同时提高了吸水率,施釉速度快且吸釉均匀,釉面平滑光润。坯体素烧后可以发现半成品的很多质量缺陷,提前处理或返工,从而能提高釉烧的成品率。
龙泉青瓷烧制古今对比
文物普查发现,龙泉窑系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分布于丽水市范围各县及福建松溪、浦城等龙泉相邻地区,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龙泉窑也是通过窑炉的不断改进才有今天的发展,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态势。窑炉的改进对龙泉青瓷的发展和其它陶瓷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过去的龙窑都有20多米,需要烧几天几夜,所以窑头的升温阶段时间很长起码要12个小时。
要想了解青瓷就必须知道青瓷是如何烧制出来的,千万不要误解为青瓷烧造,釉面烧的越亮越好,烧制是一个复杂而又有难度的技艺。
龙窑和现在的液化气窑相比较有一个变化,龙窑烧成难度很大,出青率很低。现在大家使用天然气烧窑,天然气比较稳定,对于烧制青瓷来说是更好的选择,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大小。
▲陈爱明《自然的声音》
烧成从开始点火到开窑,基本上要经过一个蒸发期、氧化焰、保温期、还原焰、冷却期这样一个过程。蒸发期,即蒸发去坯体中残存的水分,蒸发期实际上是把坯体里面的水分充分排出去,在氧化时期排掉剩余的一些杂质,实际上升温节段就是氧化的节段,保温期是让整个窑炉里面的温差不大的情况下再开始还原,整个过程就是为了保持还原阶段当中青瓷的出青率,这就是烧制青瓷最重要的阶段。
当发现釉的表面出现熔融,实际温度高达1160度了,釉色开始有点发亮了,整个阶段就已经成瓷了,青色出来后就可以降低火焰了,这叫弱还原,这个阶段就是要把釉面平整均匀,再往后的工序就是把青色表面化,肉眼可见。
停火之后就是冷却期,冷却期其实小件无所谓,大件还是需要很小心(冷风进去会裂开),经过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实践尝试,等到温度降到100度的时候再打开窑门可以降低该风险。
关于青瓷的烧制,陈爱明借助经典作品《盛世牡丹》进一步给大家讲解了制作和烧制青瓷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等等。
▲龙泉青瓷上釉
陈爱明说,当时有一个制作难点,有些地方刻的特别深,积釉就特别厚,盘又是平烧的,所以还原过程当中到后期的过程坯体里面的有害物质包括气泡的走向都需要通过釉面出来,但是这个过程经常会碰到釉面有小气泡躲在里面,难度就在这里。
现在人们的审美水平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匠师们在制作和烧造技艺上精益求精。有人问,为什么会有气泡呢,陈爱明说这就像烧饭到最后快熟的时候打开锅盖可以看到表面那层都在跑气,所以这个节点掌握的很好,釉面的气泡就会越来越少,这个高温烧结的温度时间节点是比较重要的。还有一点,这件青瓷作品是灰釉和青釉的结合,青釉是厚釉,灰釉是薄釉,所以两种釉的结合会导致坯体的膨胀系数的改变,导致烧制的时候会出现裂纹,所以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得出结论,开窑要慢一点,这跟降温过程中温度的冷却快慢有一定关系。
为什么现在有些人制作青瓷烧不出古代青瓷的效果,那是因为釉的表面还是玻璃光泽太强,主要是烧的太快的问题,在制瓷工艺中,我们需要静心研究,不能忽略任何一个细节。要烧出好的东西真的没那么容易,过程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掌握的,所以说,烧窑的学问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要不断反复的实践才可以。
薪火相传,绵延不绝。作为传承人,陈爱明深感有责任和义务引导龙泉青瓷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健康的传承和发展下去。陈爱明说,“龙泉青瓷人类非遗”就八个字,之前他跟高峰老师讲,他说少了几个字,应该是“龙泉窑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陈爱明说,我们要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火的艺术,这个过程没有理解就不知道龙泉青瓷好在哪里,所以想要了解龙泉青瓷的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不要光看表面的东西,还要知道,这些作品融入了创作者的智慧和思想的火花,一位真正陶瓷匠人所创造的青瓷作品一定是不可复制的,其独特风格就像印记一样,深深地刻在了作品里。
藏友们觉得这堂讲座很过瘾
陈爱明虽然是第一次做客《嘉德讲堂》,但是出于对青瓷爱好者的了解,本次,在演讲内容的设置上,刻意弱化了有关青瓷历史的赘述,相应的增加了,平时在和青瓷爱好者交流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以及作品欣赏部分。尤其难得的是,陈爱明将自己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毫不保留的分享给在座的青瓷爱好者们,很多藏友都称“这是一次接地气的青瓷讲座,来得很值!”
▲主讲人陈爱明
用陈爱明的话说,不少青瓷爱好者对青瓷的历史都不陌生,但是龙泉青瓷究竟好在哪里,龙泉青瓷为什么具有收藏价值、欣赏价值等等,这些才是真正要和青瓷爱好者们交流和分享的。同时还在讲座中增加了互动环节,深得藏友们的喜爱。原定一个小时的讲座延长至两个小时,青瓷爱好者们仍然意犹未尽。在讲堂结束后纷纷继续向陈爱明就龙泉青瓷知识进行请教。
北京合璧兴陶瓷艺术馆馆长翁利作为中国嘉德2017秋拍“器以载道”龙泉青瓷专题拍卖会的艺术总顾问,在接受本刊采访的时候表示,《嘉德讲堂》吸引了众多的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来到现场,这其实是超乎预期的。本次的嘉德秋拍是中国嘉德第二次举办龙泉青瓷专题拍卖会,他们邀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龙泉青瓷行业协会会长陈爱明老师在嘉德讲堂开讲,一方面,希望艺术家们更直观地感受到龙泉青瓷收藏市场的火热,这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一个鼓舞,能够激励大家创作出更好的时代精品,对于这个行业也是非常有助益的。另一方面,《嘉德讲堂》为收藏爱好者与艺术家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这样,收藏爱好者不仅仅是一个欣赏者,通过这个讲座,艺术爱好者们对作品工艺以及创作理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藏家更好地感知到作品的温度,更好地读懂作品、体味作品、了解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
陈爱明简介: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全国轻工行业“劳动模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陈爱明技能大师工作室”承办人,龙泉青瓷终身艺术成就奖,龙泉市青瓷行业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