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品 >  正文

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登场

2018-07-23 09:29 来源 :  雅昌艺术网        作者:罗书银

分享至

展览现场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展览现场

去年年末开始,徐冰的名字就不断进入观众的视野。2017年11月8日,澳门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徐冰的文字”个展;12月1日,武汉合美术馆举办了一场徐冰同名大型回顾展;相隔半年多后,7月21日,一场以“思想与方法”为主题的大型回顾性展览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登场;在此之前的一个星期,北京墨斋画廊刚刚以“文字与自然”为主题,梳理了徐冰与文字有关的创作历程。

发布会现场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 新闻发布会现场,左起:展览策展人田霏宇、艺术家徐冰,策展人冯博一

连续担任三次个展策展人的冯博一谈到:“这些展览的举办其实是凑巧,但却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形成了’徐冰年’的现象。三十年前,徐冰做《天书》的时候,因为作品的冲击力和影响力同样形成了一个“徐冰现象”的讨论。美术界有些人批判徐冰作品就是’鬼打墙’,认为他的创作不仅有问题,还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今天,徐冰的作品有来自艺术家本人、国内外的批评家、媒体的详细阐释,很难在理解认知上产生像三十年前那样的巨大分歧。“徐冰年”还能掀起怎样的“讨论”?对艺术界、观众、机构、艺术家本人又有怎样的意义?在前面几场展览的铺垫下,UCCA徐冰个展还能制造出哪些新意?

策展人 冯博一 导览现场

策展人冯博一导览现场

从合美术馆到UCCA 展览的延续与“归档”

  去年底合美术馆回顾展到今年的UCCA大展,考察两场具有回顾性的展览,有怎样的延续与差异性?

  在展览策展人冯博一看来:“严格地说,武汉合美术馆的个展是一场具有回顾性与专题性的大规模个展。强调教育的意义,特别之处是举办夜场,尝试一种新的观展方式和体验方式。很多艺术爱好者或从业者,都能从这个展览里学到他关于艺术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看一些好的作品。”

UCCA的个展,不仅是一场同样具有教育意义的展览,对徐冰本人而言意义重大,UCCA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田霏宇谈到:“他在这儿成长、上学、任教、创作,这个城市本身对他的艺术影响巨大。这让人想到1966年纽曼最鼎盛时期在自己的家乡纽约古根海姆举办展览的情形。”

两场展览,都相对全面地梳理了徐冰40年时间的创作。此次展览的主要作品也大多已经在合美术馆展出过,但冯博一认为:“UCCA个展是在之前几个展览的基础上不断推向高潮的一个过程。”

艺术家徐冰

艺术家徐冰

在展陈方式上,两个展览有不同的侧重。合美术馆的展览作品分布在9个展厅,分别位于三层、负一层和一层,展览打破了以时间为结点排列的线性时间轴的观展线索,尝试将作品归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徐冰较为熟知的作品《天书》、《英文方块字书法》、《地书》、《鬼打墙》等,从中可看到徐冰创作的延续性;第二部分呈现的是一些鲜为人知的作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徐冰创作的多维和不同的面向;第三部分是一些草图,模型和带有文献类性质的内容。“展览具有专题性与研究型的意义更大。”冯博一谈到。

与合美术馆不同的是,UCCA的个展在其大展厅内集中了徐冰大部分的作品。只有《天书》呈现于甬道展厅;《蜻蜓之眼》与《凤凰》呈现在小展厅内。展览布展的特别之处是在大展厅中间搭建了一个通道,将不同时期的作品分隔开来,以“图书馆”陈列的方式按照时间线性的线索对徐冰的作品进行归类。在冯博一看来,整个展览形态上体现出了徐冰的文人气。作品之间的每一个细节相互牵引产生出更多的张力,由于UCCA空间特有的高度与空旷度,使整个展览看起来非常安静、通透,既丰富,也不杂乱。走完整个展览,对徐冰会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解。

文化动物 1994 装置及表演、与人等大的人形及公猪

《文化动物》 1994,2018  装置及表演,现场还原及影像记录

背后的故事 (背面)Background story 2004—2006 磨砂玻璃及各种装置

《背后的故事:树色平原图》 (正面),2018, 磨砂玻璃及各种装置

背后的故事 (正面)Background story 2004—2006 磨砂玻璃及各种装置

《背后的故事:树色平原图》(背面),2018, 磨砂玻璃及各种装置

作品方面,UCCA展览也在合美术馆的基础上继续实现了一些之前没有做到的实验。包括“一个转换案例的研究”系列之《文化动物》这件作品的影像资料及现场还原。徐冰还特意为此次展览制作了一件新的《背后的故事:树色平远图》。

左一冯博一 左二田霏宇 右一徐冰

左起:展览策展人冯博一、田霏宇, 右一为艺术家徐冰

“徐冰年”的启示与意义

呈现此次展览,田霏宇表示是很大的挑战:“北京作为首都与武汉作为省会,面对的人群不同,相对而言武汉的观众接触当代艺术不像北京那么久;二是北京面对的人群基数会更庞大。徐冰的每一个项目大家都很熟悉。展览最大的难度,也形成了它的魅力,是如何在一个空间里把作品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叙事。就像听交响乐,可能听过很多遍,但每一次现场都会不一样。”

相比而言,冯博一认为:“合美术馆的展览更多地是针对武汉的群体和观众,更强调的是合美术馆周边大学生的一种观看。在UCCA的个展,我觉得更多是给北京的或者是首都不同文化界的人观看。”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现场导览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现场导览

UCCA展览以“思想与方法”为主题,在两位策展人看来,这代表了徐冰艺术创作的特点。冯博一谈到:“徐冰不仅仅是在某一个艺术领域做的比较好,而是在创作观念上带有启发性的。他本人也一直强调他的艺术对人们是有启发的。”

在讨论展览的相似与不同之外,从地方到首都,多场展览所形成的“徐冰年”现象是更加值得关注与讨论的。

通过这种大型回顾展的方式与相关的讨论,相对全面地呈现徐冰个人创作的脉络。从中可以观察到徐冰的艺术创作跟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对其创作个案研究能够看到中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态。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现场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现场

  冯博一谈到:“通过展览,希望让观众看到徐冰熟悉的代表作之外,也能了解到许多不是很熟知的,具有实验性,甚至还未完成的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徐冰40年来创作的艰辛、劳作、手工性。尤其是早期的作品,在80年代末一直到90年代,徐冰的创作带有的原始爆发力与感染力。当今来看虽然社会发展非常快,新媒体、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都介入到艺术创作当中。徐冰这样一种艺术观念和艺术方法到底还有没有价值?对现在年轻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启发,是展览希望给更多观众,给更多艺术家,更多年轻艺术家提供的参照。”

  纵观徐冰四十年的创作历程,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个新作横空出世,每一次作品都尝试打破艺术系统的边界,为系统带来一些新的,没有的东西。比如《蜻蜓之眼》,不仅是关于当代艺术圈或者艺术系统的,也涉及到电影模式。它指出的更深刻的问题是:在全球都面临着监控的状态下,什么是真实的现实?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展览现场

  通过不同的展览,让人们看到了多面的徐冰,这不是一个线性的艺术家,而是多路径的,多维度的。即可以从“文字”入手了解一个对传统与当下有着深刻反思的艺术家;也能从介入当下现实的作品中了解他对于社会各个问题的思考。而更多不为人知的作品让我们了解到徐冰多路径、多维度思考、观察问题的方式。

  冯博一谈到:“观看徐冰的作品,并不会像有些作品那样非常晦涩难懂,观众不会难以进入到他所表达的语境当中。其作品朴素、自然、带入感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不同的阶层都能从中得到不同的启发。”

  田霏宇用“伟大的艺术家”来形容徐冰。“UCCA的个展,我不是简单的把徐冰当成一个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我觉得他更可能是这50年全球当代艺术讨论的比较关键的人物。”

展览现场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展览现场

回看四十年来的创作,徐冰说:“虽然作品对艺术系统本身的关注是不重要的,对社会现场,艺术之外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但艺术家最终完成的是建造一个属于他的艺术方法闭合的圆。”

一个总结的回顾,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在《蜻蜓之眼》之后,有人问徐冰“下一步要做什么?”他说:“这个问题没有办法回答。因为我的作品不是计划出来的,我只能说如果我还有精力,我仍然是一个对社会命运关注的人,或者对中国现场非常关注的人。如果我有新的话要说,那我一定还会去找新的说话的方法。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现场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现场

UCCA徐冰个展“思想与方法”作品导览:

烂漫山花 1975—1977 手工油印刊物

《烂漫山花》 1975—1977 手工油印刊物

碎玉集

《碎玉集》

《五个复数系列》1986-1987 轮子、纸、水墨、转印

《五个复数系列》 1987-1988  轮子、纸、水墨、转印

《天书》1987—1991 综合媒材装置、手工刻板、印刷及传统书籍装订

《天书》1987—1991 综合媒材装置、手工刻板、印刷及传统书籍装订

《天书》1987—1991 综合媒材装置、手工刻板、印刷及传统书籍装订

《天书》细节,1987—1991 综合媒材装置、手工刻板、印刷及传统书籍装订

鬼打墙 1990-1991 综合媒材装置、宣纸、墨、土及对实物的拓印

《鬼打墙》 1990-1991 综合媒材装置、宣纸、墨、土及对实物的拓印

鬼打墙 1990-1991 综合媒材装置、宣纸、墨、土及对实物的拓印

《鬼打墙》纪录片 1990 于北京金山岭长城拓印

后约全书 1992 印刷及羊皮书

《后约全书》 1992-1993 印刷及羊皮书

文化动物 1994 装置及表演、与人等大的人形及公猪

《文化动物》 1994,2018  装置及表演,现场还原及影像记录

蚕花与蚕系列作品 1994-2001

《在美国养蚕系列》作品 1998,2018

英文方块字书法与教室 1994-2012

《英文方块字书法》 2017

英文方块字书法与教室 1994-2012

《英文方块字书法》教室  1994-2018

烟草计划 1999-2011 旧烟草工厂遗址及各种制烟材料

《烟草计划》 1999-2011, 旧烟草工厂遗址及各种制烟材料

猴子捞月 Monkeys grasp for the moon 2001 木

《富贵荣华》 2001,2008

何处惹尘埃 2004 粉尘

《何处惹尘埃》 2004 粉尘

背后的故事 (背面)Background story 2004—2006 磨砂玻璃及各种装置

《背后的故事:树色平原图》 (正面),2018, 磨砂玻璃及各种装置

背后的故事 (正面)Background story 2004—2006 磨砂玻璃及各种装置

《背后的故事:树色平原图》(背面),2018, 磨砂玻璃及各种装置

魔毯 2006 手工地毯

《魔毯》 2006 手工地毯

木,林,森计 2008 - 进行中 学生图画,网站,课本

《木,林,森计划》 2008 - 进行中 学生图画,网站,课本

凤凰 2007-2010 建筑垃圾,发光二极管

《凤凰》 2007-2010 建筑垃圾,发光二极管

《汉字的性格》

《汉字的性格》,2012,2015

蜻蜓之眼

《蜻蜓之眼》截图

责任编辑:徐可芒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