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并购重组是上市公司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的重要抓手。“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相继推出,为上市公司提质增效提供了更加便利、包容的政策环境。近期,沪市公司多样化的并购重组案例不断涌现,据统计,“并购六条”以来,沪市公司累计发布并购交易557单,其中重大资产重组和发行股份案例69单,同比增长330%。
其中,部分公司前期经营面临阶段性困难,出现原有主业经营发展陷入瓶颈、丧失自我造血能力、流动性压力等问题,公司通过资产注入、控制权变更、资产剥离等方式化解困难和潜在风险,积极改善经营质量,实现提质增效。
资产注入探寻业绩增长新曲线
格力地产通过资产置换逐步退出房地产业务,注入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情况较好的免税业务,发展成为以免税业务为核心、围绕大消费运营等产业链布局的上市公司。通过免税资产注入,格力地产切实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上市公司整体价值,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统一股份积极推动重大资产重组,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引入绍兴国资对全资子公司统一石化增资入股,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增强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中路股份在传统自行车市场增长放缓背景下,宣布对境外高端自行车品牌Factor Bikes的股权收购及增资,交易金额1526.39万美元,持股21.15%,重点瞄准Factor Bikes的碳纤维技术及海外销售网络。
控制权变更为公司谋求新活力
与此同时,一些公司也在通过变更控制权方式来为公司寻求发展的新动力。太和水通过变更控制权寻求转机。近期,公司披露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何文辉及第三方北京欣欣炫灿科技中心(有限合伙)的书面通知,何文辉拟将其所持的公司12%股份高溢价转让给北京欣欣,其所持6%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将委托给北京欣欣行使。市场对于此次“换血”反应积极,控制权变更或为太和水带来新的战略资源,为公司改善经营、推动转型注入力量。
资产剥离实现降本增效
一些公司通过购买资产实现主业的夯实,也有的公司通过剥离资产方式实现轻装上阵,进一步专注主业经营。
2024年底至2025年初,大位科技先后以1.25亿元、0.95亿元转让两处闲置土地资产,合计回笼资金近2亿元。通过出售闲置资产,公司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现金流,还大幅降低了折旧摊销等运营成本,为进一步聚焦主业、持续改善经营管理创造了条件。
大股东增持彰显长期信心
除此之外,一些公司大股东或董监高作出表率,以增持方式体现长期看好公司的信心。
近期,交大昂立、ST广物、康隆达等陆续披露大股东及董监高增持计划完成公告。交大昂立控股股东上海韵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增持2828.5万股公司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65%。此次增持传递出大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进一步稳定了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情绪。
未来,上市公司将不断把握住市场和政策的机遇期,持续做好“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落地,切实提高经营质效、治理质效、信披质效和回报投资者质效,真正成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