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首套技术经理人分级教材正式发布、各地密集出台政策推动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技术经理人国内外互联互通提速……近期,在多方合力推动下,我国技术经理人生态加快构建,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能。
一边在实验室里“挖宝”,一边在市场里“挖需”,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员王辉的日常工作。兼职做技术经理人两年多来,王辉已促成2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累计转化金额5亿余元。
王辉是我国正在快速壮大的技术经理人队伍中的一员。作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桥梁”和“催化剂”,技术经理人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技术经理人缺口巨大。据测算,我国科研人员与技术经理人的配比不足100:1,远低于欧洲25:1的水平。
为加快补齐短板,我国高度重视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2022年,技术经理人被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科技部印发的《“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技术经理人数量突破3万名”。
近日,为推进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由中国科协、科技部共同组织编制的我国首套技术经理人分级教材出版发行。教材包括“知识水平”“实践技能”两个模块,既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转移理论知识框架,也将技术转移从实验室到资本市场的全流程拆解为标准化操作范式,着力提升学习者实操水平。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中国科协将把这套教材应用于全国学会开展的技术转移转化能力提升相关研修培训,并基于这套教材开发技术经理人慕课课程,推动在技术经理人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各地也纷纷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努力打造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队伍。
黑龙江省科技厅前不久印发《黑龙江省技术经理人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备案条件与程序,并建立动态考核机制,备案人员可参与职称评定;内蒙古日前成立技术经理人协会,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等方向着手,打造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科技红娘”队伍;湖北省人社厅正在对《湖北省自然科学研究系列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征求意见,其中规定技术经理人可评定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职称,最高可评审为正高级研究员;深圳首创“高级职业技术经理人”评定,突出强调技术经理人的“职业化”导向;苏州推出技术经理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7年,建立分层培养和评价体系,培养和引进技术经理人5000人以上,建成实训基地20个。
我国技术经理人规模不断扩大、水平持续提高的同时,也在加速融入全球技术经理人生态。
不久前举行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全球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技术经理人国内外互联互通”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该行动计划由全球技术经理人协作网络联合北京、上海、陕西、四川等100多家国内外机构共同发起,旨在推动全球范围内技术经理人、技术转移专业机构、技术经理人相关行业协会等,在工作体系、人员交流、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建立协作机制,提升沟通频次与务实成效。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认真贯彻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落实科技体制改革要求,运用系统的思维、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按照需求创造市场、市场创造岗位、岗位带动队伍的思路,建设一支规模化、职业化、专业化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将技术经理人打造成科技服务业的主力军。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许心超认为,技术经理人作为复合型人才,是连接技术创新与商业价值的桥梁纽带,全程参与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吕先志表示,火炬中心将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整体部署,以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贴近市场、服务产业、完善体系、构建生态”为基本原则,积极构建技术经理人的生态体系。
在业界看来,随着多方协同发力,技术经理人有望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枢纽,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