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政策助推创新链产业链两“链”相融

2025-04-07 09:2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郭倩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将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国家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和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布局一批新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推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围绕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多部门正酝酿新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今天要来客人,请开启迎客模式,并在半小时后打扫房间。”语音指令发出后,泛终端操作系统随即启动房间灯带,开启音箱播放音乐,扫地机器人也已预约好……在位于青岛市的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下称“国创中心”),智慧家庭的应用场景正在上演。

  国创中心总经理王晔说,该中心由中国家电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海尔、澳柯玛等14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成立,主要瞄准家电芯片、泛终端操作系统、数据安全等关键领域开展技术突破,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超60%。此外,面对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需求,中心构建了覆盖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健康适老等产业的AI创新体系。

  当下,聚焦产业发展急需,我国正统筹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同时汇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协同创新,持续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动力电池等领域建设了30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建设了3家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突破672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实现690项技术成果转化,向企业提供各类技术服务近6万次。

  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其中,将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布局一批新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优化创新平台网络,推进国家高新区提质增效。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试是连接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关键节点。

  在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22栋高标准中试车间坐落其中,动力车间、分析化验楼、危废仓库、消防水池等各项设施一应俱全,不仅为中试项目提供配套装置条件,还覆盖从技术源引进、工程优化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企业在这里不仅可以减少基础建设投资,还能享受基地专家团队的技术服务,加快新技术、新工艺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辽宁精细化工产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国介绍,在完成千吨级甲基丙酸甲酯中试、实现总投资21亿元的产业化项目落地后,基地走通了中试促进成果转化的道路。目前,已经实现产业化项目7个、正在中试和在建项目8个、储备项目11个。

  让源头创新走出实验室、顺利走向产业化,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正发挥积极作用。数据显示,全国建设制造业中试平台超过2400个,已有超过15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中试活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更多政策利好将持续释放。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出台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国家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和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催生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

  多地也在积极布局。福建提出,到2028年,省级认定支持30个以上中试服务平台、20个以上共性技术平台,同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对省级认定的中试创新服务平台给予资金支持。在四川自贡高新区,总投资1.8亿元的川南渝西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B区项目正加快建设,日后将为新能源、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中试项目提供研发、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当前,从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到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再到推动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家科技创新项目……一系列举措正不断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展望下一步,从部委到地方,更多探索正在展开。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山东提出,要精准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推动科技企业到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挂牌融资;江苏将构建和完善创新策源体系,引导“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我们将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