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3年3800亿元!阿里加码AI和云基建

2025-02-25 09:02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者:温婷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2月24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在业界看来,阿里数千亿投资,既是对于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承诺,更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投资未来、投资创新的坚定表态。正如吴泳铭所说:“AI爆发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将不遗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

基础设施投资先行

2月20日晚,阿里发布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该财季资本开支高达317.8亿元,远超市场预期。与之相对应的是,阿里云实现营收317.42亿元,同比增长13%,相比上一季度7%的同比增速接近翻倍,且主要得益于AI相关产品推动的公共云收入增长。

从阿里财报来看,“AI+云”已成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持续的现金流也增加了阿里继续投资AI的底气。数据显示,阿里AI收入已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并且,由AI推动的云智能集团收入增速还会持续提升。

在当晚的财报电话会上,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将加大投入三大AI领域。其中,“投入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被放在首位,预计未来三年总投入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阿里加大AI和云基建的投入,为民营企业投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面对新的科技趋势和市场机遇时,企业应敢于并善于进行长期战略布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对整个行业的创新氛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密集调整AI布局

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近期,阿里在AI方面布局不断,涉及技术研发、组织架构调整、人员招聘等多方面,为内部AI战略的全面贯彻打通了“任督二脉”,而数千亿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可谓“谋定而后动”。

今年1月,阿里全新开源新一代多模态模型Qwen2.5-VL,并推出基于MoE架构的旗舰模型Qwen2.5-Max。截至2025年1月31日,基于Qwen模型家族在Hugging Face上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超过9万个,成为全球最大的AI模型家族之一。不仅如此,阿里还计划在近期发布基于Qwen2.5-Max的深度推理模型。

组织架构方面,阿里巴巴高管吴嘉专注探索阿里巴巴在AI to C端应用的业务后,该板块已经开启数百人规模的人员招聘,集中在AI大模型相关的产品、技术研发岗位。此外,阿里旗下AI应用“通义”并入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天猫精灵团队与夸克产品团队融合工作,正在重点探索AI眼镜等新硬件方向。

在业务侧,除了阿里云外,AI在B2B外贸等板块的驱动力已经有所体现。记者了解到,目前,阿里国际站的AI出海产品已经服务了全球6.9万商家,AI发布的商品规模超800万,AI接待的买家次数超4000万。据悉,阿里国际站近7年GMV增长了25倍,业务持续高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正是得益于AI工具的快速应用、以及平台履约服务的快速升级。这也成为阿里坚定投资AI的重要原因。

“我们对聚焦电商和‘AI+云’的发展战略充满信心,也对新技术周期带来的商业机遇充满期待。”吴泳铭说。

AI投资还有“后手”

按照计划,未来阿里将因为技术而非规模产生利润。让算力普惠、释放技术红利,也是阿里云自诞生以来的核心追求。

除了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吴泳铭表示,阿里还将加大对AI基础模型平台以及AI原生应用的投入;此外,投入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对于电商和其他互联网平台业务,AI技术升级将带来用户价值的巨大提升机会,因此将持续提升AI应用的研发投入以及算力投入,运用AI技术深度改造升级各业务,把握AI时代的新发展机遇。”他说。

机构预计,阿里、字节等大厂纷纷加大在AI领域的资本开支投入,对于算力等基础设施的需求将进一步拉升,并有望带动国产AI算力产业链的需求改善。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阿里巴巴此次大规模投资于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将让多方受益。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