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服务贸易和服务消费有关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消费是稳外贸、扩内需的重要抓手。会议围绕着力创新提升服务贸易、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作出系列部署。
会议指出,要着力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开放举措。积极促进服务出口,提升我国服务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化服务能力。打造一批服务贸易综合改革开放平台,拓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多双边和区域合作。要推动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产业集聚,完善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养老托育、数字消费等领域标准。通过“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的办法,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充分利用市场力量,进一步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消费需求。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形势严峻复杂,但我国服务贸易“成绩单”亮眼。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服务进出口总额752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其中,服务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18.2%、11.8%。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中国作为贸易大国,服务贸易规模稳定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正处于创新提质的重要发展时期,需要进一步促进资源合理利用,顺应服务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积极培育服务贸易发展新动能。”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表示,国常会提到“在电信、教育、文化、医疗、金融等领域研究推出一批新的开放举措”,进一步促进了重点领域服务业的开放,将有利于开拓服务贸易发展新空间。
2024年,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跨境服务贸易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新形势下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
周密表示,服务贸易相关政策的落地仍需可行性探索过程,国常会重点提及“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打造一批服务贸易综合改革开放平台”等,是从市场准入相关的“边境上”措施,逐步延伸至以国内规制为主的“边境后”措施,将市场规模优势与不同空间场景有效对接,有利于增强市场吸引力,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开放制度体系。
“服务贸易的出口最终落点在‘企业’。会议提出,积极促进服务出口,提升我国服务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和国际化服务能力。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支持服务领域企业参与到全球服务的供应链中,将有助于提升我国整体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周密说。
服务贸易既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着力点,也与服务消费相互促进,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焦点。“服务贸易提质扩容,有利于推动国际服务消费资源集聚,促进国内服务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升级,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表示。
实际上,服务消费近期也在持续释放活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增速高出商品零售3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7.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6.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指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重心从商品转向服务是普遍规律。“服务消费是我国消费扩容升级的重点方向,也是民生福祉改善的重要支撑。扩大服务消费既能增强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又能提升消费层次,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针对此次国常会对于服务消费的要求,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常会提出“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正是针对服务消费的即时性和可持续性特点,通过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既能避免需求透支,又能促进经济循环。
“国常会不仅提到了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还强调了发挥市场的力量,为服务供给水平提升提供了全面的支持,有望带动服务市场的持续完善和发展。”刘春生说。
陈丽芬也指出,国常会提出“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产业集聚”,有助于打破传统服务消费模式限制,为消费者提供多层次、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供给。
“此外,此次国常会专门强调了完善文化旅游、餐饮住宿、养老托育、数字消费等领域标准,这能够为新兴服务领域提供规范和指引,也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服务供给向高品质、标准化方向发展,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潜力。”陈丽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