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政策技术双加持 消费电子赛道持续升温

2025-02-21 09:12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郭倩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今年2月以来消费电子行业指数上涨11.70%;2024年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3.14亿部,同比增长8.7%,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近六成来自中国厂商……中国信通院、全球市场调研机构Omdia等最新发布的多项数据显示,随着政策、技术红利持续释放,消费电子市场需求持续复苏,产业链景气度不断回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稳定运行、全球市场需求温和恢复、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支持背景下,我国持续巩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国地位。下一步,我国消费电子行业有望抓住新一代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升级等机遇,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落地,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巩固行业向好态势。

  新增实施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是今年“两新”政策加力扩围的一大亮点。数据显示,仅春节期间(2025年1月28日至2月4日),全国手机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约182%,数码产品销售量突破450万台,销售额占消费品以旧换新总销售额的45%。

  消费市场活力有效提升,推动上游供应链创造新的增量,带动相关领域业务增长。以手机为例,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达17.27亿。若其中10%的用户参与手机购新补贴活动,将产生千亿元的换机市场规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电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在用好“两新”政策机遇,加速产品提质升级。

  位于四川绵阳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目前年产能达600万台,生产交付周期较此前缩短50%以上。长虹·美菱中国区营销总部负责人朱学文表示,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将推动消费电子市场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加速转型。企业正通过全链条绿色布局、政企协同补贴及技术升级,在技术研发、渠道融合及用户运营上持续深耕,以抓住新一轮市场红利。

  “在‘国补’和‘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下,我们也明显感受到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品质和创新功能的更高要求。”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说,企业正在进一步在续航、通信、显示、AI等重要领域持续研发,优化产品组合,努力满足不同价格段用户的高品质需求。

  这也带动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以申万二级行业分类,截至2月20日,A股市场共有47家消费电子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全年业绩预告,从第四季度来看,47家公司中有24家预期归母净利润上涨,其中7家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预计上涨超100%。此外,截至2月20日收盘,申万二级消费电子行业指数自2月以来上涨11.70%。

  “消费电子产品直接面向市场用户,产值规模大,对上中游牵引带动作用强。”赛迪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电子制造业研究室主任马蓓蓓认为,在“两新”政策带动下,电子产品消费意愿提升,为电视、计算机、手机等整机产品提高销量、促进产品升级起到积极作用,还将带动相关元器件的市场扩展和技术升级。

  与此同时,从折叠屏“赛道”走俏到AI手机频频上新,从可穿戴设备跻身世界前列到智能扫地机器人加速推广……消费电子企业紧跟技术前沿,加快新产品加速探索落地。全球市场调研机构Omdia、国际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近六成来自中国厂商;2024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份额前十榜单中,我国企业占据八席,累计市场份额超过60%。

  特别是人工智能终端加快升级,有望进一步释放上下游企业市场机遇。马蓓蓓认为,2024年下半年以来,AI终端落地进程提速,各主要手机、计算机品牌发布新品均搭载AI大模型技术,近期,AI眼镜也成为市场关注热点。未来,AI技术还有望在人形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形成更多应用落地。

  “高端手机、折叠屏设备、AI PC等产品成为市场新增长点,带动显示技术迭代加速。”京东方公司相关负责人说,未来将进一步扩大柔性AMOLED产能,推动OLED显示产业快速迈进中尺寸发展阶段。同时加速Mini LED背光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配合AI PC等设备需求增长,布局下一代显示技术。

  专家认为,我国消费电子产业链体系配套完备、骨干企业创新活力强、市场规模体量大、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等优势长期存在,可为我国技术迭代升级、产品创新演进、应用赋能深入推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望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产业升级机遇,加强相关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促进新生态构建,推动我国消费电子领域持续保持全球前列地位。积极把握全球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机遇,着力提升新型、易用的消费电子产品供给质量水平,深挖线上线下国际市场潜力,打造品牌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们将持续加强全产业链协同,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为消费终端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该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