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如今,油气市场具有高度的全球化特征:资源,全球流动;价格,国际定价。大国博弈、地缘冲突、经济冷暖、气候变化、投机炒作、能源替代……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国际油气价格波动产生影响。但业界普遍认同,供需基本面是影响油气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
2024年,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天然气市场供需宽松,国际油气价格整体回落。业界专家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市场供需格局将趋宽松,国际油价运行中枢或下行。全球天然气市场供需呈脆弱平衡,需求增速或放缓,预计欧亚气价持稳,美国气价或上涨。
对于中国市场,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简称“中石油经研院”)院长陆如泉预测,我国石油消费将提早进入峰值平台期,2025年预计同比增长1.1%至7.65亿吨,峰值水平低于此前预期。202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4485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6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2%。
石油市场:供应充裕 价格中枢或下行
2024年,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略显宽松。在供给端,地缘冲突不断、欧佩克维持减产,但美国等非欧佩克国家大幅增产;在需求侧,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新能源加速替代导致市场需求偏弱。
2024年,国际油价同比回落。其中,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年均价79.86美元/桶,同比下跌2.8%。在炼油市场,全球产能持续扩张,但运行呈下行态势。2024年全球炼厂开工率从上一年的平均80%降至78.8%。
展望2025年,中石油经研院认为,国际石油市场将趋宽松,全球将进入累库周期,国际油价运行中枢将明显下移,预计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年均价在65美元/桶至75美元/桶区间。
在供应端,欧佩克难以大规模退出减产政策,非欧佩克国家供应量或将大幅增长。中石油经研院预计,2025年全球石油供应将增加180万桶/日,至1.046亿桶/日。在需求侧,预计全球石油需求同比仅增加80万桶/日,至1.037亿桶/日。
“当前的国际油价存在地缘冲突带来的风险溢价。如果地缘冲突缓和,预计国际油价或下行10美元/桶至20美元/桶。”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能全预计2025年国际油价下行压力较大。
展望“十五五”期间,中石油经研院副院长吴谋远表示,亚太仍将是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占全球石油需求总增量的54.9%;印度将成为最大增量国。
对于国内市场,我国成品油市场需求在2023年达峰后持续下降。中石油经研院预计,在宏观政策不断释放等因素影响下,2025年我国成品油需求量为3.82亿吨,同比降幅收窄至1.9%。其中,新能源汽车推广对交通领域用油需求替代作用明显。2025年我国汽油消费量为1.53亿吨,同比下降3.4%,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也催生加油站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占据国内加油站数量半壁江山以上的两大石油公司率先行动。中石化已和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新能源车企达成充电服务合作,建设中国头部充电运营商。中石油在2023年收购了充电领域的头部企业普天新能源,将其更名为中石油昆仑网联电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拓展充电基础设施领域布局。
天然气市场:供应持续增长 需求增速放缓
2024年全球天然气库存处于近五年高位,市场供需呈现宽松态势,国际气价整体回落。其中,欧洲TTF现货均价为10.9美元/百万英热值,同比下降15.3%;东北亚LNG(液化天然气)现货均价为11.8美元/百万英热值,同比下降26.6%;美国HH现货均价为2.2美元/百万英热值,同比下跌13.6%。
对于2025年,中石油经研院预计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速将放缓,供需呈脆弱平衡态势。从供应端来看,预计全球天然气产量为4.49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北美、中东是天然气增产主要地区;在需求侧,预计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4.15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亚洲是主要需求增长点。
与管道气相比,LNG通过船运、车运等方式运输丰富了天然气的流向。2024年美、欧、亚三地比价为1:5:5.4,LNG资源全球流动使得三地气价联动性增强。
受益于LNG国际贸易的活跃,欧洲加快寻求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中石油经研院预测,2025年,欧洲需新增1000万吨LNG以弥补俄气断供带来的供应缺口,而美国是主要的增供来源。预计2025年,欧亚气价持稳,美国气价上涨。其中,欧洲TTF现货均价为10.5美元/百万英热值至12.0美元/百万英热值;东北亚LNG现货均价11.5美元/百万英热值至13.0美元/百万英热值;美国HH现货均价2.7美元/百万英热值至3.5美元/百万英热值。
王能全认为,随着欧盟进口LNG基础设施陆续投用、欧洲管网互联互通,预计2025年欧盟有能力摆脱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
欧洲能源贸易的变化改变了全球贸易流向。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由婷表示,欧洲大幅度进口美国、中东LNG资源,或带动国际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从而影响其他相关能源产品价格。另外,也促使欧盟内部重新评估能源投资与开发战略,增加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替代方案。
资深能源战略专家、新加坡金鹰集团中国公司荣休副总裁杨汉峰介绍,如今,欧洲逐渐适应了没有俄罗斯天然气的日子,并迅速找到替代能源解决方案。美国、卡塔尔、土耳其逐渐成为欧洲天然气市场供应主力。但欧洲买家四处询货抢购气源,进一步增加了市场不确定性,容易加剧阶段性资源短缺的恐慌情绪,从而导致全球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
对中国来说,杨汉峰认为,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已实现多元化且长期合同占比高。只要各方按合同履约,中国天然气进口将保持总体稳定。
长期以来,我国油气对外进口依存度维持高位。近年来,我国上游油气增储上产成效明显。2024年,我国油气总产量首次超4亿吨油当量。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接近历史峰值;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连续八年增产百亿立方米。
“近六年来,我国海洋原油产量累计增产量占全国增量的70%,为我国原油产量2亿吨持续稳产筑牢坚实基础。”国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气司副司长胡建武介绍,国家能源局将推动2025年全国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持续增产势头,坚决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
据中石油经研院估计,2024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为184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2%。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3.6%,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相比之下,202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为5.54亿吨,同比下降1.7%;石油对外依存度为71.9%,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吴谋远预测,“十五五”期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维持在70%左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小幅上升至4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