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提出,合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维修使用成本,要推动降低维修成本,引导消费者培养良好用车习惯,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
对此,业内人士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表示,相关措施将促使市场资源向生产低风险、高质量车型的企业和品牌倾斜,推动汽车行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机制
《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研究制定低速碰撞试验标准,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充分利用社会化检测资源,降低汽车企业负担。
“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是保险业,乃至汽车行业、用户以及服务商面对产品及应用场景多样化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新能源汽车专家孙恒政表示,面向不同类型的客户,车企应该为其量体裁衣,打造不同性能水平和价格的产品。这样可以避免巨大浪费,提升产品竞争力。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有利于引导车企在设计车型时考虑更加易于维修的简化设计,还有利于促使消费者购买时更多考虑车型分级,选择车型风险相对较低的车辆,从而更好地实现维修和保险费用降低。
“车企为了获得更好的风险评级,会加大在安全系统、车身设计等方面的投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德载厚资本战略咨询业务副总裁李建认为,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可以促使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更加关注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改进,以降低车型风险等级,提高产品竞争力,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推动降低维修成本
当前,新能源车险领域依然面临保费贵的情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维修成本居高不下。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研究显示,40.74%的新能源样本车型可维修性评级为“较差”,而燃油车这一比例仅为27.08%。
《指导意见》提出,推动降低维修成本。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向社会销售“三电系统”配件。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说:“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比燃油车少,平时维修保养费用较低。但一旦涉及电池、电机核心零部件的维修保养,费用就会很高。”
李建认为,车辆在设计阶段就应注重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和可维修性,减少因特殊设计导致的维修难度和成本增加。同时,还可以加大维修中心的建设力度,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维修机构合作。
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
《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关单位建立对接合作机制,推动实现新能源汽车数据跨行业合规共享。
孙恒政表示,数据跨行业共享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方便保险精准定价;对于汽车企业来说,精准定价的保险服务可以有效解决当下广泛存在的部分车型因为短期批量质量问题带来的保险定价偏高、销售受到较大制约的难题;对于用户而言,能够精准定价的效果自然是可以期待的整车价格,合适的产品性能、配置水平,经济实惠的保险服务。
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指导下,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已会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汽车安全性能、可维修性能、维修配件及工时标准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并建立了相关标准。
“以上进展说明,一方面,行业像中保协这样的组织交流平台已经在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保险企业也表现出了足够的积极性,同时部分车企也或多或少面临过车型保险价格偏高或车险难买的困扰,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这些车企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应当是有积极性的。”孙恒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