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食、祈祷和恋爱》作为疗愈佳作的代表,由《纽约时报》人气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同名自传改编。故事描述了女主人公遭遇感情变故后,开始一个人的旅行:在意大利品尝美食,“和披萨谈恋爱”;在印度修行,练习静坐和冥想;在巴厘岛体验生活的美好,顿悟“有时为爱失去平衡,只是平衡生活的一部分”……
《美食、祈祷和恋爱》的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为了完成此书,将自己置身于沉浸式旅行之中。“我需要改变!从十五岁开始……”她访问了意大利、印度、印度尼西亚……她自己既是一位体验者,又是一位观察者。就是这种沉浸式的旅行,让作者理解自己,接受自己,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诸多人生感悟和别具一格的视角。
同样,凭借沉浸式写作获得成功的作品还有芭芭拉·艾伦瑞克的《我在底层的生活》。作者应聘服务员的工作,去观察,去体验,以探索美国低收入者的生活。“她关注的重点始终是和她一起工作的服务员和清洁工,而不是仅仅关注她自身。这就是沉浸式写作。”
1996年,一个温热而晴朗的夏夜,彼得·海斯勒和他的同伴从山城重庆坐船顺江而下,到达当时的西南小城涪陵,作为志愿者,他将在那里支教两年。“一个人在遥远的地方。如果他们想要拥有社交生活,就需要与当地人联系。他们吃当地人吃的东西,在当地人睡觉的地方睡觉……”
一位外国人笔下的西南小城,一位旁观者眼里的浮世绘。两年里,彼得·海斯勒以观察者和亲历者的身份,一直努力融入这座西南小城。他学习汉语,与当地人交朋友,和学生讨论中美文化差异,不断尝试入乡随俗,并以沉浸式的方式忠实地记录涪陵人的日常生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差异性的独特视角。作为彼得·海斯勒中国纪实三部曲的第一部的《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得“奇里雅玛环太平洋图书奖”,在美国畅销超过十年。海斯勒本人也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如果你想要进行沉浸式写作,要如何开始呢?大胆思考,写作似乎也十分有趣!
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对哪类人感兴趣?了解谁的生活方式?谁的观点让你感到困惑、使你烦恼、抑或令你感兴趣?周遭的新闻都在播什么?人们热衷于讨论什么话题?你所感兴趣的写作主题中,哪些与时代潮流有关?“理想情况下,你可以从各类新闻报道中获得写作主题。他们往往就潜伏在新闻标题中,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确定了写作主题,接下来,是更大的挑战——深入内部,与人接触。这是沉浸式写作的关键,也是写作能否顺利进行的难点。那么怎样去接触令你感兴趣的人?怎样做才能让他们信任你、配合你,和你沟通?
和流浪汉一起乘火车,和墨西哥移民一起越过边境,在辛辛监狱看守囚犯……三十多年时间里,泰德·康诺弗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出沉浸式写作的诸多方法:“如何卧底调研”“获得接触的场景”“随机应变获得接触机会”“可能会遇到的陷阱”……“尽管受到挫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体验过程往往是写作项目中最富创造性和最有意义的部分,它使你得以进入一个新的世界,并进行初步尝试。”
沉浸式写作显然是一件棘手的事情,需要一位睿智、经验丰富的实践者的指导,有谁比泰德·康诺弗更合适呢?
泰德·康诺弗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在纽约大学、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治学院和俄勒冈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是《纽约时报》《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等知名报刊的撰稿人。其作品曾荣获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并入围普利策奖。本书由杰克•哈特、苏珊·奥尔琳、塞巴斯蒂安·荣格尔等多位美国著名新闻记者、畅销书作家倾力推荐,曾获《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波特兰书评》《学术出版杂志》《新闻与大众传播季刊》等众多杂志好评。此外,泰德·康诺弗曾经写过5本关于沉浸式写作的书,使其成为沉浸式写作的重要实践者之一。
泰德·康诺弗(Ted Conover)
微写作时代,写作无所不在。身为写作者的你,如何打开写作的边界、突破创意的局限?沉浸式写作可以说是一种高级且深度的写作体验,可以为你的作品赋予真实性和吸引力,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使其感同身受,身临其境。尽管沉浸其中的世界是原始的、绝望的,甚至是危险的,也许会惊心动魄,也许有意外惊喜,但沉浸的力量会让人着迷。只有当我们沉浸在真实世界当中,才能保证笔下的世界是有生命的!
(文字、摄影:王硕;视频编导:于梦;出镜:张子倩;剪辑:胡雨箫;摄像:朱彤、王硕)
《沉浸式写作:深度写作指南》
(美)泰德•康诺弗(Ted Conover)
ISBN:978-7-5166-6665-4
新华出版社 2024年5月
定价:4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