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三十年风华正茂 苏州工业园区以创新之“姿”谱写华丽篇章

2024-07-15 16:40
中国财富网

在东方一隅,有一片热土,它以金鸡湖的波光为引,编织了三十载的辉煌篇章。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这颗镶嵌在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自诞生之日起,便以不凡之姿,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史诗。

三十而立,硕果累累

今年,苏州工业园区迎来了它开发建设的三十周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三十年转瞬即逝,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而言,三十年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和创新篇。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已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八连冠”,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开放程度、经济密度、创新浓度位居全国前列。其发展历程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历经三十载的精心开发与建设,苏州工业园区铸就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数据里程碑。自2003年起,园区的经济总量就已跃升至开发初期整个苏州市的经济水平,实现了十年内再造一个经济繁荣新苏州的壮举。

2008年,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入分别跨越千亿与两百亿的历史性门槛,相较于初创时期,分别激增了90倍与500倍。直至2023年,这一增长势头依旧持续强劲,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已高达3686亿元,彰显出非凡的经济活力与增长潜力。

开放,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最为鲜明的标签,三十年间也见证了无数辉煌。园区累计吸引了超过5100个外资项目落户,其中包括来自104家世界500强企业的174个投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突破400亿美元大关。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荣获了联合国颁发的“2023年度全球杰出投资促进机构奖”,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其开放成效的国际认可,也是对其营商环境优越性的高度赞扬。

在税收贡献、固定资产投资及国际贸易方面,苏州工业园区同样交出了令人瞩目的“答卷”。三十年来,园区累计实现税收总额超过1.09万亿元人民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万亿元,而进出口总额更是惊人地突破了1.54万亿美元,实现了三个“超万亿”的辉煌成就,彰显了园区在全球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在这片仅2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苏州工业园区以极高的开放度、经济密度和创新浓度,领跑全国,成为开放与创新深度融合、创新与产业相互促进、产业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典范。

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表示,“我们要立足自身条件和基础,坚持创新第一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提升硬实力、增强竞争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使园区成为省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增长极。”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翼”齐飞

科技创新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核心引擎。近年来,园区紧盯“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目标,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苏州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奋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区”,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在第五届城市创新生态指数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为激发创新动能,园区正不断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指出,科技创新需要从跟踪、集成式向原始性、颠覆性创新范式转变。

“我国要重视颠覆性技术的战略布局,在前沿科技方面取得突破,尽快建立起产业创新,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陈劲强调,下一步,国家实验室、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必须重视基础研究,以及创新型企业需开展更多的原始性技术创新和原始性工程创新。

近年来,园区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化实施,逐步开展科技攻坚行动。在这一战略引导下,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提升至5.16%,稳居全市榜首。同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高达214.86件,标志着园区在知识产权创造与积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动能转换的步伐更加坚实,凸显创新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上,园区提供顶级服务,确保苏州实验室顺利步入正轨并高效运行,致力于高标准打造一系列国家级创新高地,包括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苏州)以及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等,旨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2023年,园区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4家,累计引进大院大所37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800家,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跃升。

此外,园区还高度重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造,围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构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2023年,园区内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的总产值已超4000亿元,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新认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15家省市级创新联合体,形成了优质项目纷至沓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产业创新集群。

到了今年,园区更是吹响了新一轮冲锋的“号角”,着重构建由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组成的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和二十三条重点产业链,积极推进一系列专项行动。

比如,加快布局发展低空经济。围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等领域,在金鸡湖周边创建低空经济示范区;加快实施产业数字化,推进中小企业数智赋能。园区全力打造阳澄数谷数字经济集聚区,高水平建设苏州国际数据港,力争到2026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28%以上。

构建全链条的科技企业和人才培育体系

在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的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创新生态的营造。从完善科技招商服务体系,到做强做大服务业创新集群;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到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和重大平台,园区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

其中,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园区的“一号产业”,更是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引领着园区向更高层次迈进。比如,落地园区的苏州同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磁悬浮左心室辅助系统BrioVAD™获得美国FD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原创的高端医疗器械走向国际市场。

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对于园区高质量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陈劲指出,科技领军企业的作用非常关键,要进一步推进科技领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如果其作用能够得到有效发挥,就能够更好发挥市场机制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

因此,在培育企业创新主体上,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园区构建了全方位、全链条、多层次的科技企业培育体系。通过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进行精准施策,实现了超万家创新企业的集聚与孵化。

2023年,园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千家大关,总数近2800家。同时,园区累计培育各层级独角兽企业(含潜在)达到218家,上市企业总数增至67家,企业创新实力与资本市场表现均实现飞跃。

此外,园区还推出了一系列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如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保险产品“苏研保”、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融资等,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园区还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能级人才载体,举办苏州工业园区全球引才大会暨第十六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等系列活动,引进一批生物药、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团队落地园区。

目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工程”已累计评选项目2706个,累计引进科技领军人才3453人,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346人,其中创业类人才86人,上级科技人才入选数量持续保持全国开发区第一。

三十载风雨兼程,苏州工业园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站在新的起点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向着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迈进。

文/贾钦然

责任编辑:张望舒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