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新专业聚焦新需求 产教融合为新质生产力蓄能

2024-07-01 09:3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作者:袁小康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随着高考成绩陆续公布,近期各个高校的招生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围绕新质生产力新需求,不少高校设立工程软件、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新专业。与此同时,高校还围绕产业新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加大实训实践,产教融合进一步走深走实。

今年不少高校针对新兴产业、产业升级发展增设了新专业。其中,既有教育部公布的24种新专业,也有高校围绕产业需求对原有资源加以整合。例如,山东大学今年针对建筑产业智能化需求,设立工程软件专业。华南理工大学围绕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设立了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北京师范大学和协和药学院则联合招收药学专业本科生,“协和药班”志在为医药产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且具有全球视野的行业领军人才。

以软物质材料为例,软物质材料包括各类高分子材料、液晶等介于传统固体与理想液体中间的材料,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液晶显示屏等。但这一方向涉及化学、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传统的材料专业难以覆盖其人才培养需求。

“地处广东,大湾区产业经济发展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对我们高校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断发展的各类高端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对于软物质材料研发应用的需求日趋强烈,也对于软物质这一交叉学科方向有着愈发迫切的人才需求。”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副院长王林格告诉记者,在产业需求的背景下,华南理工大学今年设立了新的本科专业软物质科学与工程。

王林格介绍,今年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将招收70名学生。作为未来卓越人才培养新专业,软物质科学与工程专业力求为大湾区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围绕产业需求,高校还在课程设置、实践锻炼等多个环节与企业达成合作,不断提升学生产业实践能力,为产业进一步发展升级培育人才新动能。

“学院积极与产业实际相结合,包括邀请企业研发人员开设实践课程、担任实践导师,以及在培养方案中加入企业实践环节等,帮助学生更多了解产业一线情况,树立交叉学科思维。”王林格说。

北京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赵艳也表示,学校着力探索“校园+企业”多元合作,例如与小米集团联合建立“北工大-小米创新创业工作室”。此外,来自小米的工程师还通过小米课堂为北工大学生开设技术类、通识类、职业生涯类等三大类课程,学生完成学分并通过考核即可获得课程学习证书。

企业同样认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在亿纬储能人力资源总监赵宝玲看来,将人才培养周期及培养内容前移至高校,可以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提前帮助学生掌握实用工作技能,加快、加大行业人才储备,打造社会面应用型人才库。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原司长雷朝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雷朝滋表示,人才培养必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一致,适应产业的快速变化,才能不断提供产业实际需要的人才。目前各类创新实践已经取得一定效果,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机制,鼓励企业更深入地参与高校的学生培养,从专业设置、课程教学、实践锻炼、“双师型”教师成长等多个层次入手,帮助人才培养机制更及时地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不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协同育人。

责任编辑:陈琼枝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