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周可真:《日知录·成有渝无咎》解读

2023-07-17 23:05
中国商报网

103.png

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苏州大学顾炎武研究中心主任周可真

《日知录》前7卷是顾炎武经学成就的集中体现,其中论《周易》53条被置于全书之首,足见易学在顾氏经学中的特殊重要地位。这些条目突出反映了其“考据”与“义理”相结合的经学研究方法,其中《鸿渐于陆》与《成有渝无咎》两条最具代表性:前者是从音韵学角度对朱熹对《周易·渐卦》上九爻辞“鸿渐于陆”的注解进行纠谬,是典型的考据之文;后者是阐释《易经·豫卦》上六爻辞“成有渝无咎”的义蕴,是典型的义理之文。

“成有渝”之“成”,通“诚”,作连词用,表示假设关系。“成有渝,无咎”即“只有改了,才能消灾”之意。以之作为本条标题,是要说明本条内容在于阐发豫卦爻辞“成有渝无咎”的义理。

顾炎武在文中发了一通议论,翻译成白话就是:“圣人考虑到人们犯了错误,开始时不能改正错误,反而会顺着错误的道路走下去而不知回头,于是用‘只有改了,才能消灾’的爻辞来教导人们:不管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多远,放任错误的时间多长,只要最后警觉省悟,就不至于会有败亡的结局。”紧接着这段话,顾炎武又引述《易传·象传》“迷复之凶”一语来同“成有渝,无咎”之语进行比较,指出二者不能相提并论,因为按象传的原话“迷复之凶,反君道也”,“迷复”(大军出征,迷路而返)之所以会招致大败是由于国君违反了君道,这与“成有渝,无咎”(只有改了,才能消灾)并不是一个意思。

本条最后以“惟狂克念作圣”之句作结,此句引自《尚书·多方》:“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意为:哪怕是圣人,只要放纵情欲,他也会变成狂人;哪怕是狂人,如果能克制情欲,他也可以修成圣人。)顾炎武引述多方之言,意在说明:过而能改与过而不能改的关键在于能否克制自己的情欲。倘能克制情欲,使情欲合理、恰当,则能知错而改;反之,放纵情欲,就难以知错而改了。

责任编辑:谢玥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