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担当文明传承践行者 五粮液多形式挖掘中国酒文化

2023-05-17 16:00
信阳日报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

随着时代的演进,博物馆正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及内容,不仅能够保护物质形式的文化遗产,同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联系与互动正在增多。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众多珍贵的收藏品中,有一块并不起眼的泥巴,却是目前馆藏的唯一一件“活文物”。这件文物出土于中国名酒五粮液的明初古窖池中,潜藏着650多年来从不间断生产与发酵的微生物群落,窖泥中布满了数以十亿计且比例和结构科学合理的有益功能微生物,与泥土共生共荣,成为“活”的窖泥。

从唐朝杜甫诗中的“重碧酒”到宋代黄庭坚笔下的“姚子雪曲”,再从“杂粮酒”到“五粮液”,美酒传奇在五粮液的古酒坊里默默演绎逾千年。2013年,“五粮液老窖池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的“考古五粮液”项目的最新成果中,五粮液的古窖池历史可追溯至元明时期。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已经成为展示历史底蕴、文化修养及精神面貌的重要文化客厅。为了让人们多了解中国白酒历史渊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国酒文化的传承发扬,五粮液借助文化街、博物馆等多种方式,通过文物、文献、图片、雕塑、绘画,向人们展示了千年中国酒文化的历史画卷。

文物考古繁荣发展为博物馆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保护中华文化千年底蕴与脉络,挖掘中国酒文化历史,2021—2022年,五粮液汇聚30多名国内考古学者和行业顶尖专家以及百余位考古人员开展“考古五粮液”项目,成为目前中国考古历史上参与人员最多、运用学科最全、连续工作时间最长、专家阵容最强、发现前店后坊格局保存最好、发掘酿酒遗址要素最全的考古工作。“考古五粮液”作为五粮液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对中国酒历史与酒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模板,极具借鉴意义。如专家所说,“对于中国白酒的起源,考古五粮液提出了新的身份资料,为我们走进中国酒文化,考察认识、理解说明中国酒文化提供了新的条件。”

在博物馆中我们见证历史,找寻人类起源的千丝万缕的痕迹,寻找生存发展的意义。工具、绘画、篆刻、器具……一件件生命长达千百年甚至上万年的物件,它们自身携带的迷人气质,或展开人类悠远文明的一个截面,或采撷世界艺术长河的一朵浪花,让人们在博物馆中流连忘返,感受着来自过去时空文明的冲击与洗礼。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开启。自1977年以来,“国际博物馆日”已风雨无阻举办四十多届,在各国博物馆游览中人们饱览世界文明的魅力,接受文化对心灵的浸润,感受物质文化形态的多种多样。

秉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大国浓香故事”的价值追求,五粮液遵循“种、酿、选、陈、调”美酒五字诀,继续将人类文化遗产“活态化”应用于实践,同时不遗余力担当好中华文明及优秀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张望舒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