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Bar

他,把莲花与理学一起种进中国人心底

2022-12-09 14:36
中国财富网.九公子的散丹

神秘莫测的东方哲学,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脚步,引领着时代变迁。小到衣食住行,大到治国理政,均离不开中华气韵。

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作为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它不但在南宋被采纳为官方哲学,更持续对后世政治文化起到深远影响。理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

一提到理学这门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哲学,大部分人掰掰手指头,或能说出以朱熹、程家兄弟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强调“理”高于一切;或能说出以王阳明、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强调“心”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但更多人只认为它神秘迷人、宽广深邃,却难以道明个中玄机。

众多理学家熠熠生辉,世人折服于理学奥义,却少去计较是谁开山造林,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理者”,为后世贡献“巨人的肩膀”。

那是一朵现世还在流行的白莲花!

他名叫周敦颐!

1.png

如同每一个奋发向上的古代学子一样,年少的周敦颐也喜欢读书看报,积累知识。

但他还有个与众不同之处——自然地理学得优秀。

周敦颐4岁那年,被爸爸带到村口的小土坡旁玩耍,别的小朋友都穿着开裆裤,兴致勃勃地比试谁堆的泥巴更瓷实。

而衣着整洁的小男孩,却一股脑挤到大人堆里。

他听到大人们插科打诨,玩笑着要给面前的五座小土坡起名字,不过谁也没有恰切的比喻。

小周敦颐在旁边嚷嚷起来:“东边的叫木星,南边的叫火星,西边的叫水星,北边的叫金星,中间的叫土星,合在一起的话还可以叫做‘五星堆’。”

大人们听后纷纷转头,诧异地看着面前这个还不到腰身高的小娃娃。他居然能分辨清方位,还能对应出五行。

这些天文地理,顶多是些枯燥的文字,而他辨识方位的本事,要让多少路痴竖起大拇哥。

又说周敦颐14岁那年,可能是为了安静,或者显得炫酷,常到家附近的一个洞穴里学习,每每抬头往往已是圆月高挂了。

(来源:摄图网)

周敦颐就会在洞穴里溜达溜达,伸伸腿脚。随着他的走动,他发现月亮的状态居然也会随着改变。如果从这边的门进入去,从洞口看月亮只能看见下弦月,再往前走,月亮由缺变圆,而走到中间时,月亮便会成为望月,随后又开始了由圆变缺的变化进程。

一般人看月亮顶多是赏看感怀,再升级些就是吟诗造句,可是少年周敦颐却从这一次次上升下降的自然现象中,参悟出来人生的第一道哲理来——

“太极阴阳,对立又交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所以,成为一个理学家的第一步就是地理要好,要能把书本里前人的智慧在自然中融汇,哲学不仅仅是个文史类学科,它需要跟随世界变化的规律,不断思考。

2.png

周敦颐15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母亲只得带着周敦颐投靠兄弟。

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十分疼爱周敦颐,一是外甥本身聪慧仁孝,二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舅舅疼外甥,对母子二人照护有加。

甚至当郑向能依据官衔,得朝廷恩荫,让一名子弟出来做官时,舅舅也毫不犹豫把机会给了周敦颐。

然而波澜不惊哪是人生?

短短五年后,舅舅和母亲相继去世,周敦颐为亲守丧,旅居鹤林寺。

周敦颐守丧期间,名声已起,比他大28岁的范仲淹特意来找他交流思想,小他4岁的王安石也三次慕名拜会。

北宋初期,经济复兴,社会安定,文风归正,天下平稳,正是能人志士大展拳脚的好时机。本就才高八斗的周敦颐,叠加名人加持,重新复出,前途一片大好。

但是面对权力和财富的诱惑,人人都会选择勇攀高峰?不追求世俗的成功就是失败吗?

周敦颐守丧结束后,辗转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多地为官,一直在基层奋斗,工作30多年,最大的官职就是广东的提点刑狱。

周敦颐根本没有功名利禄的欲望,他当官,只是为了上班赚钱糊口,然后能找个安静的地方做学问。但是他一没矿产继承、二没“大腿”可抱,缺乏裸辞的资本,只能当个勤劳的社畜人,天天搬砖。

(来源:摄图网)

在福建任南安军司理参军时,周敦颐有个很难搞的领导,酷烈残暴、霸道无理,这位领导作为当地最高掌权人,谁的面子都不给,所有的手下都被他虐得身心俱疲。有一次,遇到一个罪犯的判决问题,领导觉得这人引起的民愤巨大,必须要杀掉;周敦颐却按照律法,认为这人罪不至死。

最高领导不认得这个“小虾米”,胆敢忤逆他?领导顿时来了脾气,对周敦颐极尽恶言、辱骂不止。

于是,周敦颐实操了很多打工人梦想中的场景,拿一份辞呈,拍到了领导桌上,他冷静又坚决:“如果当官需要靠草菅人命以取媚众人,那我不干了!”

领导看到辞呈,瞬间冷静,这人铁饭碗都敢摔?看来是认真的,最终没敢胡来。

所以,成为一个理学家的第二步就是欲望要少,任由生命起伏、波浪翻涌,自有一套底线与逻辑,这是一种高级的固执,是一种超脱后的任性。

3.png

周敦颐有妻子,还有两个儿子要养,所以他对自己的处境一直很了解。

现实和理想之间,眼前的苟且和远方的原野中,他纠结过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57岁的他和自己和解,坦然淡定的心态在《爱莲说》里一览无余。

他既不选当牡丹娇香、万人追捧;也不便如菊花淡隐、撒手隐居。他随着四季变换,当一朵泥潭里的莲花,盛开、凋零,等待微风徐来。

(来源:摄图网)

这不是周敦颐面对花花世界的唯一思考,对于众多影响到后世的基础哲学理论来说,这不过是他的顺势而为。

更多的时间,周敦颐思考得更多、更深刻。

从唐到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文化被很大程度的颠覆破坏,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多少第一流人物都在不停地奔走,焦急地为重构价值体系而努力。

他们不停寻找的答案,被周敦颐找到了。

读书、思考、再读书,在反反复复的锻造中,周敦颐将道家概念引入儒道,构建出独特的宇宙生成逻辑,以及无极、太极、阴阳、动静、性命、善恶等等诸多概念。他认为,人的存在就是宇宙由无极而太极、由太极而阴阳、由阴阳而五行、由五行而万物的体现。

他又找回被众人遗忘的“颜回”,提倡众人“寻孔颜之乐”。

颜回谁也?“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在生活极穷时,颜回内心极乐。

自汉代以来,儒学发展出现了某种中断,周敦颐的思考,托举住儒学,让这门伟大的哲学重见光明、恢复正统。

周敦颐还将圣人“拉下神坛”,他主张人人皆可是圣人。他认为普通人成为圣人,只需要“诚”,所谓“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

周敦颐说,通过修炼,普通人成为士、而后是贤,最后便可为圣,这对只称尧、舜、禹、孔孟父子为圣的古时,又是一个巨大的颠覆。

所以,成为理学家的第三步就是思考要深,博览群书、采众人之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加深入、宽广的思维去容纳。

4.png

还是在南安,周敦颐还有一任上司叫程珦。

彼时,程珦正在为两个调皮的小儿子寻找老师。突然看到了这个学识非凡、气貌俱佳的下属,交谈中又发现此人心胸开阔、富于远见,当即邀请他成为自己儿子的老师。

后来因为理学两兄弟名闻四海,站在“老师的肩膀”上的他们,让世人记住了程颢、程颐的名字。

但周敦颐支持王安石变法,导致二程与他站在对立面。“新旧党争”在朝堂外一样残酷,两兄弟不承认师出周门,也多次在论著中强调“吾学虽有收受,天理二字确实自家体贴出来。”

师者如父的传统年代,周敦颐从未对此发表任何言论。

同理,周敦颐的学说思想还影响了同时代的曾巩、王安石、苏轼等人,尽管立场不同,但他们乐以周敦颐的私淑弟子自称。只是周敦颐襟怀洒落,不屑以师要挟,只把他们称作互相探讨的朋友。

周敦颐构建起的濂学体系,主体内容来自儒学、“太极”概念来自道教、“莲花”意象来自佛教,他既不对佛教、道教偏激固执成见,也不以单独学科画疆墨守,而兼用三教。正是因为他如海的包容、如地的负载,才成就了中华哲理的新路径。

所以,成为理学家的第四步就是胸怀要广,面对不同的观点和声音,要有接纳的气度、有微笑的智慧、有坦荡坚定的目光。

这样的周敦颐,堪称完人。

南宋的胡宏在《通书略论》中尊称周敦颐为周子,称他“一回万古之光明”“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文天祥也称赞周敦颐“百代绝学之倡”;元代元仁宗封周敦颐为道国公,配祀孔庙。

(来源:摄图网)

于是,千百年来的“中华哲学”流传于民族传统血脉之中,指导着中华民族哲学、医学、音乐、历法、天文等各个方面。

甚至在传统的白酒行业中,我们也能找到“中华哲学”的身影,在众多白酒品牌中,传承千年的龙头企业五粮液,无疑将哲学贯穿最为透彻。一代代酿酒师传承坚守着五行自然的规律和五谷谐调的技法,驯化不同原粮、不同元素间的相生相融,不断洞悉“和美”的法门,追求极致完美的平衡。

哲学再也不仅是看不见摸不到的高级法则,在唇齿的品尝与情绪的激昂中,畅饮一樽五粮液,实际上也是我们对哲学的一种感悟。


执笔:徐丹宁

统筹:李耀威 闫梅

编辑:王一川

监制:田欣鑫



责任编辑:闫梅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