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 近日,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钛”)凭借“一种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发明专利,摘得国家专利金奖,成为锂电池行业首家获得国家专利金奖的公司,这也是目前新能源行业唯一获得金奖的锂电池产品专利。
应用获奖专利技术制备的格力钛电池
应对绿色变革发展新形势:格力的布局
近年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困扰人类的两大社会问题,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度演变、方兴未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向。
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累计装机规模30GW以上。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建的新型储能规模将达到26GW以上,对应市场空间近千亿元。
为应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格力作为千亿行业龙头企业长期深度布局新能源板块,在“双碳”政策和市场的加持下,依托钛酸锂电池等核心技术,格力钛将与格力一同助力加速实现“双碳”目标。
2021年,格力通过收购格力钛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布局,在原有光伏储直流空调系统、工商业储能、新能源直流电器、能源互联网系统等业务的基础上新增锂离子电池、新能源商用车专用车等业务领域,构建了涵盖锂电池材料、锂电池、模组/PACK、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以及下游新能源整车、工商业储能、能源互联网系统的一体化产业链。格力钛电池等核心技术与格力“零碳源”等多维低碳技术的结合有助于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速度,充分发挥整体资源优势。
助力绿色变革:格力钛的优势
格力钛电池的安全性长期领跑行业,具有高安全、大倍率、快充放、耐宽温、长寿命等特性。
在投放市场装载格力钛电池的车辆或储能项目中,因电池诱发的安全事故为零。截至目前,超过8,000辆搭载格力钛电池的公交车持续在北京运营,作为北京最繁忙且途经长安街天安门的公交线路“大 1 路”的唯一新能源客车供应商,在过去 7 年多的运营中,格力钛客车从未发生电池安全问题。
本次入选中国专利奖金奖的“一种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及锂离子电池”专利技术,从本质上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同时突破大倍率充放电与长循环寿命不可兼顾的技术瓶颈,对扩大锂电池产品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及显著社会效益。
以支撑可再生资源并网应用场景为例,按2021-2030年新增3%的风电配套储能计算,相比其它电化学储能,应用该专利技术的格力钛调频储能系统,可减少3%风电功率浪费,提高清洁能源年均发电量约273.75GWh。
绿色变革实践:格力钛的市场应用
2021年,格力钛获得了“中国产业最佳储能电池供应商”“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研发的钛酸锂电池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评选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目前,格力钛的新能源汽车业务涵盖公交车、公路车、机场摆渡车、城市环卫车、物流车、冷链车、矿用重卡、核酸检测车、叉车等全品类产品。
格力钛的广泛应用
现今,已有众多亮点产品及项目应用到市场中,如格力移动 P2+核酸检测车,服务于香港、广州、成都等多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力钛物流车系列产品,服务于贵州物流园等地,为农副商品、生鲜食物、家用电器等提供配送服务;格力钛电动环卫车系列产品,服务于武汉、洛阳、临沂等多地,致力于打造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为核心的高效城市清洁解决方案;以及在机场、公交站、加油站等场所有格力钛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有效满足电网扩容需求,提高电网输配电能力,解决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等问题。
除应用于新能源商用外车,格力钛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众多项目,如成功应用于我国首个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成为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成果转化、产业发展;超低温区域发电厂调频项目,在内蒙古乌拉特发电厂配合火力发电机组联合参与调频辅助服务,提高发电侧的调频能力,促进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高海拔超低温区域通信基站项目,在四川阿坝州等多个地区落地通讯基站储能系统,以高安全、长寿命、耐低温等性能为通信基站安全工作和通讯畅通提供有力保障。此外,还有其他众多项目如清洁能源消纳项目、加油站“光储”项目、电力削峰填谷项目等。
百年奋进正当时。格力作为行业龙头企业,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自主研发上锐意进取,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前沿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克难攻坚,奋力谱写新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新篇章,将助力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张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