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奇安信集团在京举办研发平台战略发布会。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宣布,奇安信已有“鲲鹏”“诺亚”等8个研发平台,将通过对主要研发平台全面量产,帮助政企客户解决数字产业化遇到的问题。这一平台化战略会陆续向生态伙伴开放申请。
在发布会后,齐向东接受媒体采访时一方面回应了近期市场对奇安信公司营收方面的疑问,另一方面也阐述了他对网络安全行业发展的观点以及奇安信未来的发展规划。
“2022年营收将继续增长,毛利率会保持在60%以上”
2月26日,奇安信披露202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8.1亿元,与上年同期41.6亿元相比,增长39.6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5.52亿元,亏损较上年同期增加65.19%。
Wind数据统计显示,自2月28日以来,奇安信股价已经跌了超过24%,4月18日探底至49.72元/股,市场对该公司也评价不一。
3月30日,奇安信发布经营情况的公告表示,2022年以来,随着研发平台的量产及军团化的组织调整,公司研发效率大幅提升,预计全年研发费用营收占比将大幅下降。
同时,公告中还披露,截至目前公司在手订单超23亿元,2022年新增订单超9亿元,同比增长超65%。据公司财务初步测算,公司2022年1月-3月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47%。
4月19日,齐向东介绍经营情况时称,2022年奇安信的毛利率会保持在60%以上,这得益于平台的量产。因为平台量产导致公司的研发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将非常有限。“改善主要是平台的量产,这能够带动我们研发费用的大幅度下降。今年我们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例会有显著的改善。”
此外,齐向东还说,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以及产品质量稳步提升都会为利润稳步增长打下基础。
“安全领域的投资和被投资机会是非常多的”
对于奇安信2022年新增订单超9亿元一事,齐向东坦言,一方面的确得益于奇安信成为冬奥会独家网络安全服务商且有效完成“零事故”目标,“这表明奇安信在网络安全技术体系和服务上有充分的自信,是品牌在起作用。”
同时,齐向东也表示,内外环境推动网络安全行业目前更加容易获得政府、监管以及市场的青睐。“可以说,网络安全行业是不缺投资机会的。”
齐向东解释,去年各类利好网络安全保护的法规和条例纷纷落地,政府、企业都意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将之落实。“在强监管的要求下,企业想融入数字经济,成为其一员,必须重视‘安全’方面的问题,势必对网络安全公司有需求。”
此外, 今年来,外部地缘政治影响,相关军工企业的安全问题也备受重视。“可以说,今年各类企业在供应链安全问题的需求会特别旺盛。”
业内首例“将向生态伙伴开放研发平台”
据了解,2019年,奇安信基本完成了“鲲鹏”“诺亚”“雷尔”“锡安”四大研发平台。2021年3月,奇安信推出“川陀”“大禹”“玄机”“千星”新四大平台,此外,该公司还宣布将“乐高化”战略升级,将研发平台的标品化生产就像乐高积木一样,拼插出千变万化的造型。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该公司宣布主要平台将全面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齐向东透露,未来奇安信将向生态伙伴开放研发平台,“我们计划在北京网络安全大会上发布开放生态合作伙伴的认证标准,并接受申请,进行考察。”
这一举措在业内尚属首例,对此齐向东表示,当一家公司技术达到一定的高度开放他自己的发展反而有好处。“比如SAP是全球最大的做ERP、CRM的公司,如果SAP不向合作伙伴开放研发平台,就不会有现在在业界的地位。做开放就要把很多技术的接口和技术的核心对外公开。”齐向东说,“敢于的前提是自己的技术别人没法复制,因为要经历非常长时间的积累才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