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保监会表示,将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优势,引导保险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证监会也重点强调“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未来十年,配置金融资产才或将是最好的财富积累方式,我们将迈入一个全民财富管理的新时代。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权益类基金总规模为8.63万亿元,已经逼近9万亿大关,这一数据是2019年初规模3.95倍,在公募基金中规模占比达到33.77%,同期也上升了17个百分点。
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居民财富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伴随财富管理理念的持续推广,权益类基金迎来爆发式增长。在此背景下,理财魔方推出《居民理财行为洞察报告》(简称《报告》)。
近三成愿意拿出一半收入配置权益类资产
随着投资者对理财的认识不断成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理念深入这代人的心。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使理财渠道和品种变得丰富,投资者能接触到更多金融产品。此外,随着理财经验的积累以及经历多轮市场“牛熊更替”,投资者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等理财偏好也有更多考量。
从金融产品配置投入金额占据总收入比重来看,《报告》指出,近30%的受访者愿意拿出总收入的30%-50%去购买股票和混合基金等权益类资产,占比最集中,25.32%的受访者愿意拿出总收入的50%~70%用于理财投资,超20%的受访者愿意拿出10%~30%的资金去投资各类金融产品。
权益类资产在投资者大类资产配置中增加超六成
近20年以来,我国居民资产配置长期集中于房地产和银行存款,资本市场参与程度非常有限。当前宏观环境正从房地产周期切换至资本市场周期,资本市场发展红利衍生了财富升值效应,配置金融资产是大势所趋,居民财富正快速向资本市场转移。
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1年11月末,我国境内公募基金机构管理资产25.32万亿元,较前年同期增长78%,公募基金业务规模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是主体。
从增加金融产品配置比重来看,《报告》指出,权益类产品配置增加超六成。同时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我国新一代年轻人的投资观念正在发生转变。在供给和需求两端的调整下,权益类资产在居民大类资产配置中的比例不断提升。
投资者配置权益类资产占比超八成,近六成中年人都配置过重疾险等保险产品
从投资者理财年龄分布和金融产品配置来看,《报告》数据显示,25岁以下的投资 者占比为1.69%,他们最喜欢购买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现金类产品配置占比超九成;投资者的年龄在25~35岁的占比为25.55%,金融产品配置较为均匀分布;投资者年龄分布35~50岁之间的比例超过50%,占比最为集中,这年龄段人群配置保险类产品远超于其他各年龄段人群,近六成人群都配置过重疾险、医疗险等保险类产品;50岁以上的投资者占比为20.7%,他们在固收理财、股票、国债、私募、信托等金融产品配置占比均超其他年龄段投资者。
总体来看,25岁~50岁以上的投资者配置权益类产品最多,均超八成。
从金融资产配置角度也可看出,投资者正逐渐降低银行理财配置,把更多的钱转向基金、 股票、债券等权益类投资,博取更高收益,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加强。(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