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统计显示,截至3月9日,已经有7家公司发布业绩修正公告。除了华瓷股份、安泰科技两家公司是由于根据监管要求增加披露“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内容外,其他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向下修正了此前发布的业绩快报中的数据。
那么,有的盆友就问了,业绩预告、快报到底是什么?能相信吗?
今天的“读懂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系列科普”说说业绩预告的那些事儿。
基础知识:
预告、快报,都是“预测”公司当期业绩
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是上市公司“预先”披露业绩的两种方式,目的是在正式财务报告披露之前,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公司的业绩变化情况。
业绩预告是对公司当期业绩的“预测”。因为是预估,上市公司发布业绩预告往往是一个区间值,譬如归母净利润下限至上限,净利润增速的下限至上限,且数字的准确性无法完全保证。
这里有个知识点,根据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则规定,上市公司如果出现年度净利润为负值,或者业绩与上年度相比上升或下降50%,或者实现扭亏为盈,或者期末净资产为负值等情形时,应当进行业绩预告。
业绩快报是上市公司在一定会计期间结束后、定期报告公告前,初步披露主要会计数据和经营指标,其字面意思突出一个“快”字。相较业绩预告而言,业绩快报能呈现较准确的数值,可以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公平性。
同时,为了便于投资者获取信息,部分公司也会在公告标题中包含定性的表述,如预亏、预盈、预增、预减等。
“预亏”是指上市公司预告当期发生亏损;
“预盈”是指上市公司预告当期扭亏为盈;
“预增”是指上市公司预计年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上升;
“预减”是指上市公司预计年度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下降。
预亏、预减和预盈、预增具有相反的含义,前者通常说明公司的业绩出现亏损或者增长放缓,后者则表明公司出现盈利或增速加快。
上市公司通过及时披露公司的经营以及盈余信息,可以降低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前释放业绩风险或利好消息,减少定期报告披露时公司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投资者也可以相应进行风险规避或作出投资决策。
遇到业绩变脸了怎么办
那么问题来了,业绩快报时候好好的,突然发布公告准备变脸,怎么办?
首先,引来监管火速关注。例如,2月25日晚间华统股份发布的业绩修正预告引发轩然大波。该公司此前发布的业绩快报中还表示能盈利1000多万,结果业绩一修正完立马变成了巨亏1亿多元。深交所火速发布关注函,要求公司说明原因。根据后续情况,监管部门可能作出处罚等相关决定。
同时,因业绩变脸出现损失较大的投资者,可以发起诉讼。2022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的司法解释。新规取消了索赔的前置程序,证监会未处罚的案件,投资者亦可提起诉讼。例如,欧菲光2019年的业绩变脸事件,虽然当时监管部门没有作出相关处罚决定,但是自2022年起,投资者也可以发起相关诉讼。
事实上,由于业绩变脸被投资者索赔已有先例。此前天成控股就是因为业绩变脸引发大规模投资者诉讼,最终两级法院均近乎全额支持了投资者的诉讼请求。
好了,今天就唠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