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据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消息,神州优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州优车)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法院为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标的10.8亿元。
(来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
天眼查显示,神州优车是神州专车的运营主体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陆正耀,此次神舟优车被列为被执行人的关联案件是陆正耀相关案件。
(来源:天眼查)
神州的高光与落寞
神州优车曾是新三板市值龙头,也被称为新三板“一哥”。
2016年1月,神州优车正式成立,陆正耀将原来神州专车的相关资产、业务、债权债务及5家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入其中,其本人也成为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
此时,神州优车形成神州租车、神州专车、神州买买车、神州车闪贷四大板块,“神州系”平台结构基本成型。
2016年7月21日,神州优车正式在新三板挂牌,成为“专车第一股”。上市当日,股价一度高涨13%,截至当日收盘,公司总市值高达418亿元。
截至2019年底,神州优车发展为新三板第一大市值公司。数据显示,挂牌三年的神州优车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5.80亿元、-2.62亿元和2.70亿元。至此,“神州系”用5年达到了最高光时刻。
事情转折出自2019年的财报爆出。
201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神州优车净亏损6.52亿元。对此,神州优车解释称,专车及车闪贷业务收入有所减少,以及对宝沃汽车“新零售”模式的投入,是导致其业绩下跌的原因。
2019年初,神州优车收购了宝沃汽车67%的股权,并随之开展了一系列营销活动,但宝沃汽车的销量愈发减少:2019年,销量约为5.45万辆,且其中多数依靠神州租车的采购;2020年,其销量仅为8740辆。
在神州优车疲态尽显之时,陆正耀再次出手。2017年,瑞幸咖啡在神州优车集团内部孵化,集团前COO钱治亚成为创始人,公司不少员工都参与了瑞幸咖啡的运营,神州优车与瑞幸咖啡紧紧捆绑在一起。
不过,2020年1月31日,浑水做空瑞幸咖啡,称其捏造财务数据,随之神州优车股价遭遇重挫。数据显示,从2020年4月3日至8月31日,神州优车累计下跌92.28%,总市值仅剩26.59亿元。
2021年3月22日,神州优车从新三板终止挂牌,自3月12日收到通知到最终摘牌,仅十天时间。
陆正耀的财富资本局
陆正耀一手打造了“神州系” ,还有一系列闪亮的头衔: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瑞幸咖啡董事长。
陆正耀的财富之路始于神州租车。神州租车成立于2007年,后来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租车公司。神州租车于2014年9月在港挂牌,成为中国汽车租赁第一股,陆正耀也初次尝到资本带来的甜头。
“汽车服务市场很大,神州不想只做租车,将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寻求有利的位置。”当时,说出这番话的陆正耀不可谓没有野心。
2014年前后,国内网约车市场硝烟四起,快的、滴滴、易到、优步厮杀混战。陆正耀自然不会落后,2014年12月,神州试运营专车业务,随后很快加入了网约车烧钱大战。2016年,神州专车运营主体神州优车挂牌新三板。
从2016年1月正式成立,神州优车短短四个月就完成两轮融资,合计募资57亿元。早在2015年7月和9月,其旗下神州专车分别完成A、B两轮融资,共获8亿元。
从挂牌到之后的一年内,神州优车又完成了两轮定增融资,发行价均为16.80元/股,合计募得资金70亿元。
2020年,浑水做空报告显示,神州租车上市之后,陆正耀及其他投资者从2015年6月起,在9个月内抛售了神州租车42%的股份,套现16亿美元。
神州系之后,瑞幸咖啡成为陆正耀运作的重点。
媒体曾报道,2019年年底,瑞幸咖啡因筹备二级市场再融资8.65亿美元,已超过IPO融资规模。
此外,瑞幸管理层采取了股权质押方式进行套现。瑞幸披露的2019年11月25号文件显示,陆正耀质押了30%的股权,陆正耀的姐姐质押了100%。
易观分析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应涛表示,从神州租车到神州优车再到瑞幸咖啡,陆正耀的打法如出一辙:“找准赛道+资本加持+规模扩张+快速变现”四部曲,前三步是快速赢得市场的绝佳手段,不过一旦快速变现,企业家化身资本家,个人赚得盆满钵满,企业则变得“韭菜”遍地、一片狼藉。
时至今日,陆正耀名下神州优车股票已经被申请强制执行;瑞幸咖啡对外确认,陆正耀不再拥有任何一股;神州租车的股份也全部售出用于还贷。陆正耀俨然已经成为了资本的“局外人”。
更糟糕的是,陆正耀还沦为了“老赖”。2021年1月21日,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将陆正耀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同时对他下达了“限制消费令”。
留下一地鸡毛之后,陆正耀名下已无可执行资产,但他和旧部的脚步似乎并没有停止。
2021年,陆正耀开始了名为“趣小面”的餐饮项目。天眼查显示,“趣小面”所属舌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品牌核心成员为陆正耀。兜兜转转了十来年,陆正耀又回到了创业的北京望京,这次新的创业项目也被媒体描述为“陆正耀的最后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