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在奇瑞,自主创新,从来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2019年3月18日,是奇瑞建厂成立22周年的“大”日子。和华为一样,奇瑞从“零”开始,依靠技术创新,始终怀揣着汽车梦、中国梦,从长江岸边的一片荒滩上起步,为振兴中国汽车工业,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而不懈努力。
在全球化程度加深,市场完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是 奇瑞 勇敢闯出一条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打破了外界认为“中国汽车工业不能自主开发轿车”的断言。
1997年3月18日,奇瑞人在安徽芜湖长江岸边的一片荒滩上打下了建厂第一根桩。
2001年正是中国加入WTO的元年,奇瑞自主开发的第一款轿车奇瑞风云上市。当时,合资品牌汽车的“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富康的价格在20多万元,而差不多级别的风云,价格只有它们的一半。
2003年,奇瑞另一款小轿车QQ上市,与某合资品牌展开了正面竞争,结果QQ 7年时间销售了80万辆,并大量出口,创造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新的奇迹。
2009年10月1日,奇瑞生产的瑞麒G5作为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自主创新成就的代表”,奇瑞汽车也作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代表,亮相建国60周年的国庆庆典游行花车,在天安门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奇瑞的一系列成功实践,让外界所谓的“中国企业不能独立自主开发轿车”的神话不攻自破,自主品牌的大量经济型轿车投放市场,大大削减了合资企业依靠垄断地位而攫取的高额利润,使得原本属于高端消费品的轿车“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国的老百姓享受到现代化的便利出行的时间大为提前。
奇瑞始终聚焦汽车产业的“卡脖子”技术,持续进行自主创新,大大缩短了我国在发动机、变速箱、新能源等核心技术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距离,是 奇瑞 的坚守,让中国汽车有了“中国心”、“中国魂”。
今天,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如果中国汽车工业不掌握核心技术,将很有可能对产业安全产生极大影响,在关键时刻被人家“卡脖子”。
奇瑞从一开始就把自主创新确立为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不论遇到多大困难都毫不动摇。20多年来,奇瑞坚持把销售收入的7%~10%作为研发投入,形成了从整车、发动机、变速箱到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关键装备;从设计、开发到试制、试验的完整的自主创新能力。
摆脱发动机、变速箱等“卡脖子”技术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制约意义重大,但奇瑞成立之时,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已有了至少20年的代际差距,技术赶超十分困难。
2002年,奇瑞抵上了当时的全部家当18个亿,与世界著名的发动机设计公司AVL合作设计开发了3个系列共18款发动机,自此开创了与国外顶级公司联合研发和制造高性能自主品牌发动机的先河。
2005年,奇瑞发布了我国汽车企业第一个发动机系列——ACTECO,中国汽车从此有了“中国芯”。
但奇瑞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加大了研发力度,开始了新的万里长征。
2010年,奇瑞第2代发动机下线,型号更多,排量更大,在一些先进技术领域开始了与合资品牌的“跟跑”。
2017年,奇瑞第3代发动机 ACTECO 1.6TGDI面世,并将率先搭载在EXEED 星途 首款产品上。这款发动机在升功率、热效率以及先进零部件集成技术上,均达到了与国际主流品牌同一性能水平,发动机的千车故障率已低至1.95,超越了国际主流品牌的平均值,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与此同时,奇瑞第2代变速器CVT25、动力总成电子管理系统EMS也相继开发成功,投入使用。潜心攻克曾仰人鼻息的核心技术,使奇瑞发动机不仅出口美国、日本,还成功开发了通用航空发动机、无人机发动机,等等。只有把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话语权”。
2008年以来,奇瑞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次、二等奖3次,奇瑞发动机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十佳发动机”,并出口到美国和日本;奇瑞自主研发的CVT自动变速箱填补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空白。截至目前,奇瑞已累计申请17079件,获得授权专利10812件,是中国汽车行业专利数最多的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汽车行业专利数据库建在了奇瑞。
勇于服务国家战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是 奇瑞 引领中国汽车全面走出去,走出了一条以开放胸怀整合全球优质资源,推动品牌国际化的发展之路。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上,奇瑞和华为、海信、阿里巴巴等企业集团一样,是中国制造闪耀在海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2015年、2016年、2018年度“中国企业海外形象20强”(分别在“一带一路”、中东欧、非洲区域)调研中,奇瑞均位列装备制造业第一强,分别排列全部品牌的第3位、第8位和第5位。
奇瑞初创之始,就开始了全球化布局。先后在东欧、中东、南美、非洲布局建立CKD\SKD工厂,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伊朗、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多次被当地消费者评为最受欢迎的年度品牌和车型,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从2014年起,奇瑞国际出口开始由“市场经营”向“全球化经营”转变:将单纯的产品输出升级为包含产品、技术、品牌和文化在内的多元化综合体输出,在多个国家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面对全球化深度发展的时代趋势,自主品牌汽车必须以更加开放,更宽视野、更高起点来推进全球合作,放手整合全球优质资源,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最终达到自主品牌国际化目的。
目前,奇瑞每年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多达10余万辆,产品已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全球生产和市场布局的推进,奇瑞已着手打造自己的全球产业链体系。按照国际化“三步走”发展战略,奇瑞将在2020年前,持续深化全球市场布局,进入真正核心的海外发达市场,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继续添砖加瓦。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奇瑞主动实施战略转型,打响了一场依靠技术创新进行转型升级、艰苦卓绝的“战役”。
2010年前,奇瑞在发展最高峰时,销量一直居全国第4位,自主品牌汽车第1位。
但自主品牌汽车靠价格优势能走多远?
奇瑞毅然提出了“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推进转型发展战略,全方位深化体系建设,推进技术、品质、国际化升级,对研发、生产和营销做出一系列调整和改革”,从而打响了一场在中国车企中前所未有的、艰苦卓绝的转型升级“战役”。
“即使跌出国内汽车销量前10名,我们也要变革。”
——尹同跃
尽管目前奇瑞还没有回到曾经到达过的“顶峰”,但是通过战略转型,奇瑞全新一代产品的技术、品质有了极大提升。可以说,在中国乃至世界,奇瑞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品牌中依靠自主创新实现技术升级的“中流砥柱”。
“没有自主创新的企业就如同失去了自由的灵魂”。奇瑞的“刚”,是尊重奋斗者,以奋斗者为本的一颗“刚性灵魂”。
如今,在奇瑞,拥有最丰沃的技术创新土壤,“自主创新”已经根深蒂固地刻入了奇瑞人的血脉和基因。
奇瑞的3个月“千车故障率”数值(20)已经优于主流合资品牌的平均值(30),获得市场和用户的高度评价;IQS值109,接近合资企业100的水平。
奇瑞的产品平台化、模块化开发水平不断提升,开发一款新车的周期,从过去42个月,下降到现在20个月;2019年,这一周期有望突破13个月。
除了对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继续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大研发力度外,奇瑞还在新能源、智能化、互联网等新技术上取得多项突破,初步形成优势布局。
2018年,奇瑞发布了“奇瑞雄狮”智能化品牌,全面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战略布局;同时,奇瑞自主研发的智能网联车已投入实际场景应用,并预计在2020年实现Level 3有条件自动驾驶。
结语:
从一条引进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起家,
到营销收入跨千亿的汽车集团,
22年,弹指一挥间……
奇瑞人的身影,
更像是中国汽车人
不断追逐心中汽车梦的群像和剪影,
他们始终秉持着产业报国的赤子之心,
以发展和振兴现代民族汽车工业为已任,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模式创新,
要让奇瑞汽车始终走在
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最前列!
拼尽一身气力,
费尽一生心血,
纵然满头华发,
始终初心不改,
在一辆车的方寸之间,
完成匠心的传承,
俯仰天地,
用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与美德,
谱写汽车梦、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