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

房企“激战”大湾区

2019-02-26 16:37
人民网-国际金融报.孙婉秋 张志峰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重磅出台,一个全新的世界级都市群呼之欲出。作为早期孕育房地产业的土壤,向来是房企“必争之地”的珠三角地区,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房地产企业的嗅觉向来灵敏,早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刚刚提出之时,房企对这片热土的争夺战就已打响。对于他们而言,布局大湾区,不仅是立足当下的战略之举,更是押注未来的重要之措。

2月21日午间,阳光照耀在东经114.1度,北纬22.26度的香港岛上,海洋公园万豪酒店里刚刚结束了一场备受瞩目的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宣讲会。

门口处,粤港澳三地的媒体已经架好“长枪短炮”等待采访离场的嘉宾,对于这个近来热度最高的规划,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具体内容和想法。

作为早期孕育了地产业的土壤,珠三角地区向来是房企的“兵家必争之地”,从这片土壤上走出的碧桂园、万科与恒大占据了房地产行业多年的龙头之位。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更是加剧了房企对这片热土的争夺,布局大湾区,不仅是立足当下的战略之举,更是押注未来的重要之措。

争抢先机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热度的持续走高,房企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来积极拓展湾区内的土储。世茂董事局副主席许世坛曾在2018年业绩会上表示,过去世茂主要土储在长三角,接下来将加大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投入,希望在香港加快土地储备,预测到2020年,将有多个项目推向市场。

和世茂一样奋战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不在少数。

从2016年至2018年的招拍挂土地成交情况来看,大湾区(不含港澳)内9个城市的招拍挂土地成交建面总量为1.7亿平方米,其中,不少大中型房企凭借各自优势,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克而瑞研究数据显示,在大湾区内拿地规模排名前30名的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总量达到了0.8亿平方米,占比达48.7%,包揽了近一半的成交土地,已掌握了粤港澳大湾区大量的优质资源。

在充足货源的支撑下,当前在粤港澳大湾区抢占先机的主要有三类房企,分别为在此发家的全国化规模房企、看准了大湾区发展契机的外来房企和深耕本土的区域房企。

老牌房企占“天时”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所涵盖的深圳、广州、佛山等城市恰好也是众多老牌龙头房企的发源地,这类企业一方面“树大根深”、资金充裕,另一方面大力高举全国化扩张时,本身就是以大湾区为大本营。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抢滩大战”中,占尽天时。

从克而瑞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土储货值数据来看,广东起家的龙头房企强势占据了大湾区货值前5名中的4个席位,分别为发家佛山的碧桂园,广州孕育的恒大、保利以及从深圳走出来的招商蛇口。而作为房企“三巨头”之一的万科,也以近2500亿元的土储货值位列第10名。

其中,碧桂园无疑是此轮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众多房企里最大的赢家,其5713亿元的土储货值和5629万平方米的土储建面,均位列榜首。克而瑞数据显示,2018年,碧桂园国内权益合约销售前十城市中,大湾区城市群中的惠州、佛山、东莞及广州便占据四席,其中惠州更是勇夺城市销售魁首,2018年权益合约销售达210亿元,占据总权益销售占比的4%,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此外,碧桂园2018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内地合同销售额排名前10的项目中,惠州贡献了3个。

紧随碧桂园之后,恒大以3821亿元土储货值和2144万平方米土储建面位列第二位。在将总部正式搬迁至深圳之后,恒大深圳公司披露,其目前已拥有50个项目,深圳的主战场地位已经不言而喻,整个集团的战略中心已然想往粤港澳大湾区靠拢。恒大官网显示,仅惠州和佛山两城,就有9个项目正在销售。

于1992年成立的国企保利,截至2018年上半年,已覆盖了全国99个城市,其中在粤港澳地区,保利更是已实现了除澳门、香港外的湾区城市全覆盖。2018年末,保利发展于粤港澳大湾区内拥有总货值2788.6亿元,土地储备建面1853.4万平方米,皆位于5强之内。

本土房企借“地利”

除广东起家的龙头房企外,还有许多扎根于本土的中小型开发商,实力也不容小觑,其凭借“地利”优势,在粤港澳大湾区崛起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在克而瑞公布的大湾区土储货值30强榜单中,本土企业的数量最多,达到了13家,拥有的货值总量占比达到38%。其他小型本土房企,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房企凭借地缘优势,以大本营为核心,在深耕布局的同时向周边城市辐射发展,典型如龙光、佳兆业、合生创展、时代地产、越秀地产、合景泰富、奥园集团等。

以龙光为例,2018年底,其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货值约为2612.1亿元,在本土企业队伍中遥遥领先。此外,中国奥园立足于大本营广州,近些年来向周边城市延展的步伐明显加快,2014年首入佛山、2015年进驻深圳,2016年布局惠州,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奥园已实现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全覆盖,区域内项目55个,货值接近1050亿元。此外,中国奥园执行董事郭梓宁也曾透露,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3个城市更新项目,预计2018年有两三个项目能入市,产生业绩。

以旧改起家的佳兆业,以2595亿元的货值紧随龙光之后,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货值更是占据公司自身总货值的65%以上。佳兆业多年来一直秉持“深耕核心一线,适度下沉都市圈”的策略,众多核心项目位于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目前佳兆业已布局深圳、广州、惠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湾区城市。

佳兆业2018年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合约销售额共计253.19亿元,其中珠三角贡献14.045亿元,占比超过55%。珠三角66个项目中,除阳江佳兆业滨江壹号外,其余均分布于湾区内城市。

借“地利”之便,乘着政策的东风,当地房地产企业未来的发展或难以估量。

外来房企傍“人和”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机遇普遍被看好,加之政策红利,在全国化扩张需求推动下,一些外地房地产企业也开始积极布局,在广州、深圳、佛山等地频频落子,企图能尽早从中分一杯羹。此类企业以融创、雅居乐、新力等为代表。

以发家于天津的融创为例,事实上此前其计划收购佳兆业一事已经表露出其布局珠三角之意。收购失败后,融创于2015年3月成立了广深区域公司。2016年1月,融创两度在佛山拿地,成功进驻佛山,跨出了布局珠三角的第一步。在此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融创接连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包括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及肇庆等。

截至2018年末,融创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储货值已达到1846亿元,在外来企业中独占鳌头。

此外,中海地产虽然定位为国际化开发运营集团,但作为中国内地房地产行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庞大的实力和眼界不容置疑,加之总部位于香港,拥有“天时”“地利”之便,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自然不甘于人后。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湾区土地建面排行榜中,虽然中海地产仅以1292万平方米位居第六名,但这些土储的总货值却高达2991亿元,仅次于碧桂园与恒大,位列第三名。由此可见,其土储布局的“质量”实际上要高于其他多数企业。

大湾区概念的正式落地对地产行业有何影响?

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应重点关注地产行业的三个领域。首先,由于产业园区的创意创新等有助于促进区域发展,因此产业地产领域所受到的影响或最大;其次,人才导入过程中必然要配套租赁用房,因此湾区内的租赁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最后,集体建设用地用地紧张之后,尤其是广州、深圳、香港、澳门这四大中心城市因为建设较早,已经进入存量时代,集体用地如何盘活将会形成很大创新机制。

然而,虽然湾区风光无限好,房企在布局时亦存在难点。

严跃进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强调,政策落地是会带来很多机会,但粤港澳地区的土地制度不太一样,开发商在布局时需要加强沟通协调。此外,由于市场预期好,土地价格自然高昂,房企要注意获取成本,不能盲目地去落子,要考虑资金问题和后续的潜在风险。

责任编辑:袁上草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