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粤港澳大湾区9市入户门槛不断降低

2019-01-16 08:41
21世纪经济报道

“学历人才入户放宽5岁,应届毕业生入户流程再简化,开辟产业集聚人才入户新渠道……”1月11日下午,广州放宽入户门槛的消息一出,随即引发了一轮大城市放宽落户条件的讨论。

按照全新的“1+1+3”入户政策体系,广州在引进人才入户、积分入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诸如广州不再将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前置条件,学士、硕士、博士等学历类人才入户年龄也将比之前放宽5岁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除广州外,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佛山、江门等地也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的入户政策,重点围绕取消积分入户、人才入户优先办理简化流程等方面。截至目前,东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等地已相继取消积分入户,广州、珠海等城市也宣布取消计划生育前置条件。

“春江水暖鸭先知,人口流入大省已经逐渐将落户政策的重点从‘人才’转向了‘人口’,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受访专家表示,不少城市未来势必要调整当前的落户政策,而粤港澳大湾区9市大幅降低入户门槛,或将掀起新一轮的人才战略竞争。

落户门槛频降

落户政策逐渐放宽,是广州2019年户籍新政传达出的最明显信号。

备受外界关注的是,广州本轮户籍新政在年龄、学历和积分入户方面的限制都有所放松。诸如对引进人才入户的年龄限制放宽了5岁,学士、硕士和博士分别从35、40、45周岁调整为40、45、50周岁。

广州对于紧扣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也制定了“引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目录”,同时还在积分入户方面作了很大的调整,从往年社保积分的模式,变成了综合积分,可以让更多的人受惠。

在积分入户专家、户口网创始人余梁看来,如上调整将大大促进广州市人口发展、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相互适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9市(除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外)的落户政策后发现,近年来城市的总体落户门槛趋于降低,尤其表现在学历和积分制度的不断调整上。

在全国首创积分入户政策的广东,已开始陆续取消积分入户政策。

江门市从今年1月1日起,取消积分制入户和投资入户,但仍保留购房入户的规定。 同时,将子女投靠父母或随迁入户由未成年子女放宽至未婚子女,并规定已婚子女可以投靠父母入户的具体情形;原籍非本市的大中专(含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可先入户再就业。

2016年7月,东莞市提出要实施“两个五年”政策,即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5年且办理居住证满5年可入户东莞,这也宣告了当地积分入户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2017年,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通告称,从2017年起停止执行外来务工人员积分入户政策,此前积分入户相关通知及配套文件同时废止。而珠海取消积分入户政策一出,中山市、江门市与佛山市都相继加入取消积分入户制度大军。

“改革是大势,但急不得”

缘何落户门槛频频降低?

在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看来,落户门槛降低背后的关键在于对人口的重视。随着西南和中部城市的经济崛起,以珠三角为代表的东南部在吸引劳动力方面的优势逐渐弱化。

在胡刚看来,取消积分入户政策已成大势所趋。“积分入户政策颁布之初是为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但如今这一功能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反而在与广深等城市竞争中提高了门槛,越来越成为障碍。”

实际上,城市落户门槛不断降低,在中央政策层面也早有迹象。

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称,2018年将落实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加快户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2018年要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

在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看来,这意味着农村人口流向大城市将成为必然,这是由城市化规律决定的。因为城市规模越大,它的规模经济就越好,分工效率就更高,所以就业机会也越多。而当前的户籍制度在人口流动过程中起到了消极作用。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前主任徐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通过户籍制度来设置原有居民和新流入的居民不公平的制度待遇,不是现代化的治理城市的模式,中国要迈向现代化,这种模式必须要抛弃。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周天勇也持同样观点。他曾撰文指出,“人口流动将促进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如果人口流动受到制度方面的阻碍,将造成国民经济的损失。”他建议尽快改革阻碍人口和劳动力流动的户籍制度。

在胡刚看来,户籍制度改革已经是大势,但户籍制度的改变涉及国计民生,政策变化未必能够一步做到,“因此急不得,必须慢慢微调”。

“最根本的还要看城市背后的公共服务能力大小。”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当前很多城市实施的居住证制度,实际就是一种对户籍制度的“微调”,很多没有本地户籍的人照样可以享受入学、社保等公共福利。

受访专家表示,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还要看城市背后的公共服务承载能力。董玉整表示,如果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足够强,拥有居住证同样可以享受公共福利。

而在胡刚看来,推动户籍改革要慎之又慎,避免造成人口过度涌入公共服务资源多的一线城市。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版权合作请联系010-59513809”

责任编辑:储继军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