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4+7”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出炉 多家机构点评一览

2018-12-07 13:53
证券时报网

12月6日,“4+7”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出炉,大部分药品价格降幅较大。对此,多家机构发布点评。

平安证券点评称,由于本次带量采购仿制药降价幅度大超预期,短期内需规避仿制药投资主题,建议关注具备更深护城河且受带量采购影响较小的细分领域,包括创新药、高端医疗设备、耗材、口腔医疗等。研报称,之前市场预期本次带量采购平均降幅在30%-40%之间。

中泰证券认为,带量采购激进的降价方式将倒逼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仿制药降价是长期趋势,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但是上量速度加快也使得产品峰值更早达到,政策会驱使行业加大新仿制药开发、创新药领域的投入,加速产业升级。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华金证券指出,虽然本次“带量采购”仅以11个城市作为试点,但政策落地后其他省份基于财政、医保等方面的压力也会陆续跟进。待更多地区实行“带量采购”模式以后,国内仿制药的市场格局将会发生较大变化,大部分企业非核心的品种会放弃进行一致性评价,聚焦于核心产品,同时之前普遍存在的大量“僵尸批号”将会消失,最终实现行业去产能的效果。相应地,每个品种的产能集中度会大幅提高,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加剧,甚至被淘汰出局。在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的背景下,传统化学仿制药将逐步变成标准品,行业拐入成熟期,板块整体承压较大,估值会首先下调。短期来看,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还不多,“带量采购”政策向全国推广也还需要时间,大部分化学仿制药生产企业在这一两年内业绩还不至于发生大变脸;但长期来看,随着每个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公司越来越多,国产仿制药的价格将逐步下降,化学仿制药行业最终会演变成普通制造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国海证券认为,带量采购+一致性评价加速推动仿制药行业变革。在带量采购模式下,最低价+独家中标的规则有效推动仿制药销售模式变革,破除仿制药的营销壁垒。未来仿制药竞争更趋向大制造模式,由过去的营销制胜转变为综合成本竞争。受制于一致性评价进度,首批纳入11个试点城市的带量采购品种仅31个,短期对行业影响有限,但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带量采购的品种增加,试点范围扩大,仿制药产业整体都将发生变革,因此从中长期来看,仿制药整体竞争加剧,降价加速,压制估值水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国泰君安医药团队分析认为,降价减负是医药行业,特别是现阶段中国医药行业的“主旋律”。我国是通过行政手段引入竞争机制降价,尤其医保局带量采购的规则设置之首要目的主要是:让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替代更高价的原研药。药品会降价,且是全球性、持续性的,这是参与医药股时需要具备的投资心理准备。  

对于目前市场担忧是否解除,国泰君安医药团队认为,本次议价谈判前,市场短期的担忧是:本次降价幅度是否会超出预期。而昨日实际谈判中最高达90%的降价幅度,对企业当期利润的影响显然会大于以前每年螺旋式降价的5-10%。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实际上,如果真的能够“带量”,考虑市场准入费用和销售费用的减少,最终对企业的影响还需具体分析其“量/价”博弈。

对应市场规模较大的品种(按原中标价计算为:阿托伐他汀10mg 3亿、20mg 9亿,瑞舒伐他汀10mg 3亿、5mg 1亿,氯吡格雷25mg 7亿,75mg 5亿,氨氯地平8亿,恩替卡韦3亿等),由于采购金额较大,对企业竞价夺标有较大吸引力。

对应市场规模较小的品种(卡托普利100万,赖诺普利200万,伊马替尼400万,曲马多600万等),对企业大幅降价夺标的吸引力相对较小。

责任编辑:梁艳红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