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号精选

互联网巨头开启渠道新玩法

2018-11-12 07:29 原创
中国财富网

原标题:2小时不到销售额破1000亿,强势“剁手”背后,互联网巨头开启渠道新玩法

“双11”开启霸屏模式!

截至11月11日1时47分,天猫当日销售额突破1000亿,较去年同期快了超7个小时。按此增速计算,今年天猫“双十一”业绩有望突破2000亿。此外,其他电商巨头也同步跟进中。

过去9年,淘宝/天猫“双十一”销售额增长超过3200倍。而随着十年大考的来临,各大互联网巨头也相继开启渠道新模式。

2018年“双11”业绩速览

2018年“双11”,继续刷新记录。

先来看下今年“双11”天猫的实时销量:

2分05秒,销售额突破100亿,较去年领先近1分钟。

(来源:天猫官方微博)

26分03秒,销售额突破500亿,较去年领先近15分钟。

35分17秒,销售额突破571亿,超过2014年双11全天销售记录。

(来源:天猫官方微博)

1时47分26秒,销售额超过1000亿,而2017年达到同一成交额用时9时0分4秒。

(来源:天猫官方微博)

其他电商巨头也是战绩显赫,其中:

京东官微发布消息,截至11月10日22时56分,累计下单金额突破1000亿元。

(来源:京东官方微博)

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微博发文称,“真实数据:4秒破亿,50秒破10亿”。

网易考拉官微也表示,今年“双11”平台销量破亿仅用时229秒。

据证券时报,今年“双11”前30分钟,天猫平台已有多家公司成交额破亿,其中包括:

林氏木业、顾家家居、好莱客、耐克、优衣库、阿迪、森马、杰克琼斯、百丽、gxg、only、骆驼鞋履集团、波司登、veromoda、安踏、宝洁、百雀羚、巴拉巴拉、三只松鼠、小米、苹果、荣耀、海尔、美的、华为、奥克斯、科沃斯、海信、飞利浦、苏泊尔。

根据阿里巴巴消息,今年“双11”前两个小时,已有105家品牌销售额过亿。

按此计算,今年天猫“双十一”业绩大概率突破2000亿。

另据中国基金报,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预测今年“双11”包裹量将超过10亿个。数据显示,2017年包裹量为8.12亿个,增长23%。按此增速,市场预测今年双11的交易额会在1960亿左右。

“双11”十年路

今年是“双11”第十年。过去十年,淘宝/天猫造节,各大电商平台相继加入,其销售数据走势甚至已成为整个零售行业的风向标。

其中,阿里“双11”也从最初0.52亿的销售额,增长到2017年的1682亿,9年增长了近3234倍。

此外,包括京东、苏宁易购最近几年在“双11”期间的成本投入和销售业绩也都明显增加。

其中,京东2017年活动期间累计下单金额1271亿元。

而苏宁易购2017年活动期间,全渠道则实现了163%的增长。

以史为鉴:这些板块值得关注

华泰证券研报分析,“双11”以打折促销为发起点,当天的商品价格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因素。

根据易观对2017年“双11商品”价格波动情况的统计,主流电商“双11商品”中有75.05%的商品参与了降价优惠活动。

从降价幅度来看,根据惠惠购物助手2017年“双十一”检测数据,全网各平台商品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价,其中天猫平台上有51.84%的商品在“双十一”当天降价至历史最低价。

值得注意的是,受降价驱动,消费者对“双11”的预算普遍较高。根据易观对全国不同年龄段3500名消费者的抽样调查显示,2017年“双11”购物预算在1000元以上的消费者占比高达57%。

消费品类方面,华泰证券报告总结,家电板块销售额占比最大,今年这个趋势还会延续。

根据星图数据提供的报告显示,“双11”当天全网消费者对于家电的购买力最强,2017年全网家电销售额达513.0亿元,占全网总销售额的20.2%。报告认为这与家电客单价较高,降价绝对值也较高有关。

此外,报告认为,从销售额增速上看,母婴品类销售额增速较快,2017年为91.4亿元,同比增长147.50%。预计在国家生育政策放开、跨境进口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等因素驱动下,今年母婴品类销售额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中金公司报告则认为,随着新零售打破渠道壁垒,高性价比产品受追捧。其中:

家居品类的线上线下渠道壁垒逐渐模糊,家居企业加速参与“双11”,床垫等品类的爆发力不断印证,龙头公司预售表现突出,看好产品力强、渠道广泛、服务能力突出的家居龙头;

美妆品类受益于精准的人群定位和高性价比产品,国产品牌战绩喜人,不同品类表现略有分化,其中底妆品类欧美一线品牌受追捧,水乳、个护品类国产品牌持续领跑,显示出美妆板块消费分级趋势。

快递行业也沾光

“双11”除了零售板块摩拳擦掌外,物流环节也是市场关注焦点之一。

证券时报消息,菜鸟周六(11月10日)宣布,“双11”期间将拿出超过200万元,重奖优秀快递员。

其中,1111位五星级快递员将各获得1111元梦想基金。当天,菜鸟还联手圆通、中通、申通等中国主要快递公司推出“城市超人”关怀计划,在全国50多个城市的菜鸟驿站和快递网点免费为快递小哥提供姜茶驱寒,并携手高德上线双11“暖心地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5月至8月的网上零售额累计值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累计值稳步提升,增速在28.2%-37.3%区间。近三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平均增长率为30%左右。

银河证券报告统计,近10年我国快递行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从2008年408亿元上升至2017年4957亿元,年均增速为30.97%,具有明显的快速成长特征。

另据国家邮政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1-8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02.6亿件,同比增长27.2%;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715.2亿元,同比增长24.8%。

值得注意的是,从历年月度快递业务量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稳步上升,月均同比增幅为44.07%。其中2017年11月值达到阶段性峰值47.1亿件,主要原因是受电商“双11”等活动因素驱动,刺激了网络消费,进而提升了快递业务量,从2014年至2017年的11月数据,均可以反映出“双11”对业务量的影响。营业收入规律也类似。

根据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的月度数据显示,韵达股份累计业务量分别是顺丰控股、申通快递的166%和137%。

据中国基金报,国家邮政局早前已发出“警告”,今年双11期间,11月11日至16日全行业处理的邮(快)件业务量将超过18.7亿件!

渠道“下沉”风潮

机构对于“双11”业绩的分歧,也反映出当前线上红利的吃紧。实际上,各大互联网巨头早已将目光转向线下。

据艾瑞网,今年阿里首次推出了双11合伙人计划,天猫、淘票票、高德地图、咸鱼、口碑等线上平台以及盒马、饿了么等线下消费场景还有银泰商场、居然之家、大润发等阿里巴巴的线下战略合作伙伴,都将全部投入到双十一战场。

阿里毫不遮掩的将在新零售赛道的全部力量展现出来,不给竞对留余地。

而同时,其他电商巨头也在行动。

据投资者报,在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会上,京东物流首次发布了涵盖京东供应链、京东快递、京东冷链、京东快运、京东跨境、京东云仓在内的六大产品体系,以强化京东在竞争中的物流优势。

此外,以苏宁为代表的老牌零售巨头,近年来通过“线上+线下”全线布局,并将触角伸向金融、物流、文体等领域,正在向着新型消费巨头转型。

其中,苏宁易购提出30天价格高无理由退货,30天包退,365天包换;快递方面启用半日送达,当日送达,以及次日送达。

2018年10月20日—11月12日,苏宁易购推出“全民嘉年华”,主打线上线下全渠道、八大产业联动,苏宁易购全国范围近万家全业态门店将参与此次大型活动。

实际上,2017年“双11”期间,各大线下传统零售企业也开始逐步参与到“双十一”的活动中,显示出线下渠道实力。

仍面临业绩考验

在经历了十年过后,市场对于“双11”业绩表现开始出现分歧。

光大证券零售行业研报认为,近期阿里巴巴对于2019年财年收入指引下调4-6%,并指出下调理由是“鉴于当前宏观经济条件的不确定性”,因此预判今年“双11”数据或呈现波澜不惊的平稳表现,估计整体增速在20%-25%,较去年39%左右增速有一定幅度下降。

国金证券研报也认为,今年以来,在消费增速整体走弱的背景下,线上作为拉动社零的箭头,增速亦面临一定的压力。2017年以来,天猫实物商品季度GMV增速由49%下降至30%,呈现逐步放缓的趋势。

根据今年天猫实物商品GMV的增速,并对比过去几年阿里整年GMV和“双11”GMV增速,预计今年“双11”GMV增速在30%-35%。

不过,华泰证券研报认为,2018年天猫“双11”将呈现三大变化,预计将驱动交易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包括:

1、阿里系生活娱乐业务全面助阵,天猫流量有望显著提升。今年天猫“双十一”阿里数字媒体及娱乐板块旗下飞猪、优酷、虾米音乐、UC 浏览器、高德地图、咸鱼等所有主体都将全面参与;

2、消费者双线购物趋势明显,“双11”线下渠道再扩军。今年阿里旗下盒马、大润发和居然之家的线下门店将首次全面参与天猫“双十一”活动;京东将联合线下 X 无人超市、7fresh 等创新业态参与;苏宁今年“双十一”以“上网上街上苏宁”为主题,线下苏宁云店、红孩子、苏鲜生、零售云、苏宁小店等6000余家门店均将参与;

3、购物社交化大势所趋,“社交+电商”模式有望提供较大助力。今年社交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电商+社交”模式效果已获验证。

因此,报告认为,今年“双11”全网GMV增长35%-40%,其中天猫GMV增长30%-35%。

文章提出,着力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更加注重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应用技术研究,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支点,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打造高效立体的开放型创新网络体系。加快建立系统化、体系化创新机制,分梯度、分门类、分阶段推进国家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和设备跨越式发展。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支持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来源:Wind资讯、中国基金报、证券时报、投资者报、艾瑞网、中金公司、银河证券、华泰证券、光大证券、国金证券等

责任编辑:张维嘉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