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玉器之道》:从华夏玉器解密中国文明的源代码

2018-10-26 08:22
新浪读书

《玉器之道——解密中国文明的源代码》   张远山   中华书局
《玉器之道——解密中国文明的源代码》 张远山 中华书局

2018年8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张远山关于中国文化考古的重要著作《玉器之道——解密中国文明的源代码》。书中综合考古证据,结合2100张全球玉器文物彩图,326种文献证据。阐释了华夏玉器的上古起源和中古承袭,精确论证了每种玉器的天文历法对位和宗教神话内涵。

书中还系统解释了华夏文化的众多案例,如《庄子》“用管窥天”之谜、《尚书》“璇玑玉衡”之谜、《礼记》“五玉”“六玉”之谜、《山海经》“帝俊”之谜、《周髀算经》“天圆地方”之谜、《尚书》“绝地天通”之谜、甲骨文“万字符”之谜、万舞与世界岩画之谜、《山海经》“昆仑”之谜等。

华夏玉器文化的天文原理

张远山将华夏境内的主要玉器出土遗址,在空间上,与文献记载的华夏文明发源地进行系统性对位,在时间上,将遗址的碳十四测定年代与文献记载的华夏古史纪年进行系统性密接,从而完成了八千年华夏玉器的框架性历史定位,进一步借助玉器的形制与纹样,论证相应历史时期的华夏天文历法、宗教神话等重大历史事实,使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这四千年的华夏上古史,不再是虚浮无根的零言碎语或向壁虚构的民间传说,而是“有图为证”的信史。

书中还对上古乃至后世的玉器进行了简明直观的四大分类,即:观天玉器、祭天玉器、威仪玉器、装饰玉器,论证了“华夏玉器原理”:观天玉器是一切玉器的源头和原型,观天玉器的形制和纹样是一切玉器形制和纹样的总源头,“祭天玉器、威仪玉器、装饰玉器的形制,植根于观天玉器。而祭天玉器、威仪玉器、装饰玉器的纹样,记录了使用观天玉器夜观星象获得的天文历法知识,以及植根于天文历法的宗教神话。”简单概括就是:“观天玉器衍生一切玉器。”这个原理,是对华夏玉器进行文化解读的总纲领。

此著既重视玉器本身,也重视玉器产生的时代、地域及所属族群,并从对海量玉器的研读中发现、归纳出相应时代、地域、族群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特性,从而在古史“知识全图”中,以GPS式的准确性,对具体玉器出土遗址及具体玉器进行历史定位。这些原本“沉默的石头”,其实默默告知了后世许多让人震惊的历史秘密。这些没有字的玉器,是比文字还要纯粹、还要直接的思想。作者说:“古人无一妄作。”关键是找到打开的正确方式,作者描述古史,就像福尔摩斯对破案细节的推理与还原。

古代政治的最高机密

华夏玉器原理认为:天文历法衍生一切文化。作者说:“华夏万舞(卍舞)的三大舞姿,全都植根于天帝的宗教神话造型和天象的天文历法符号。秦汉以后万舞虽然消亡,但是万舞的基因全面渗透了中华文化,成为中华舞蹈、中华音乐、中华诗歌、中华戏曲、中华武术、中华百戏、中华杂技的终极源头。”也就是说,天文历法是中国文明的根本基因。

作者通过文化考古提出:四千年前,黄帝族通过“炎黄之战”南下中原,征服了农耕三族建立夏朝,黄帝族作为统治民族,人数大大少于被统治三族,因而对被统治三族进行思想文化控制就成为政治需要。为了将上下尊卑包装成符合天道的“天理”,黄帝族统治者违背天文真理,炮制了天圆地方、天尊地卑等一整套伪天文理论,即“盖天说”,并将这一核心思想渗透进一切礼制和人文教化系统,经过长达四千年的长期渗透和层层遮蔽,使这种思想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潜意识。

黄帝族利用政治权力,实行“绝地天通”政策,对天文历法知识和天文仪器等确立了严格的保密制度,禁止普通民众获得天文知识、接触天文仪器、进行天文研究,以便垄断天意解释权和天神祭拜权,从而稳固黄帝族的人世统治权。就这样,天文历法知识成为夏朝黄帝族及其后历代统治者最高级的统治机密。

解读新石器文化的范式

本书通过论证得出的华夏文化原理,即天文历法是一切文化的根本基因,也许是普适全球的文化解读范式,尤其适合于解读一切新石器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知识的核心和至高点就是天文历法,它是宗教制度、政治制度、文化生活等一切人文建构的总源头。即老子所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义即人道源于天道。新石器时代的一切遗址和遗物,从物质形态到文化细节,无不与当时的天文历法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华夏文化原理由此可能成为解开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存奥秘的钥匙。本书的这一发现,也许会对新石器文化研究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玉器之道》第八章,就对华夏文化原理在考察新石器文化中的适应性做了一次实验。该章通过对华夏万字符、万舞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所做的考证,证实全球新石器时代各地域间有着深刻的文化交流,各地域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共性可资参证。

《玉器之道——解密中国文明的源代码》内容简介

2100张高清全球玉器文物彩图,326种文献证据。

玉器收藏估值宝典,玉器研究指南。

复原华夏知识总图,贯通华夏八千年史。欲读中国书,先观中国图。

本书将颠覆你关于玉的粗浅认知:

玉=神:古人以玉为祭,主要是祭拜天上的各种神祇:北极天帝、北斗星君、四象大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二十八宿诸神等,并在玉上刻画或雕塑众神形象或符号。

玉=王:古代王者的一切,无不与玉相关——以玉为档、以玉为饰、以玉为礼、以玉为兵、以玉为祭、以玉为葬等等。

玉=权:古代王者通过独占观天玉器、祭天玉器等重宝而独占天文研究权、天意解释权及天神祭拜权,并由此而独占人世的统治权。

玉=书:古代王者以玉为密档和书籍,用以记载维系其统治合法性的一切核心知识——天文历法、天帝神祇、宗教神话、历史传说等等。

编辑推荐

☆ 2100高清图,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玉器卧游宝籍,及寻访导游手册

本书收录了采自137种考古文献的精美玉器上千件,一册在手,看尽8000年华夏玉器,是没有条件去实地寻访的一般读者无尚的卧游神器。

图表索引详尽地注明了玉器图片的出处,特别重要的还直接注明藏于哪家博物馆,为寻访玉器提供了重要线索。

☆ 无可替代的玉器估值宝典,玉器收藏高级参考书

本书对所有玉器进行了精准的时代考证,作了精确命名和分类。循着本书论证线索,即可类推一切时代和类型的玉器,对玉器估值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 326种文献,玉器研究高级文献指南

本书是玉器研究专著,无论在观点价值还是文献价值上,都是价值空前的一本参考书。仅列于书后的主要参考文献就有326种:古籍24,考古报告75,考古简报62,研究资料39,学术专著61,学术论文65。由此延伸出去的相关文献更多。

☆ 中国古典文化研究高级参考书

本书涉及中国古代文化的众多领域,在相关领域都有惊人的、甚至颠覆性的结论。可作为中国文明探源、夏商周断代及中国玉器、古史、古天文、神话、考古、古文字研究高级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远山,现居上海。研究先秦学、伏羲学三十年,已出版哲学、史学、文学著作17部,海内外版本30种。代表作《伏羲之道》、《老庄之道》、庄学三书(《庄子奥义》《庄子复原本注译》《庄子传——战国纵横百年纪》)等。

研究方向:先秦学(前2070年~前221年):诸子百家之学、战国史,重心是老子、庄子、公孙龙;伏羲学(前6200年~前2070年):上古时代陶、玉、铜,炎黄之战,重心是夏商周三易、河图洛书、《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

前 言

现存先秦文献,不仅严重缺损,而且面目全非,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春秋战国百家之学兴起,对于传世文献各有弃取。二是战国末年秦灭六国,尽焚各国史书和相关图籍。三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焚毁百家之书和先秦图籍。四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黜百家之书和先秦图籍。四次灭顶之灾,导致夏代《连山》、商代《归藏》等夏商图籍,东周列国的各国史书,《邹子》《惠子》等百家之书,刘歆《七略》和《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大量先秦图籍,全部亡佚。

残存先秦文献又多非全璧,比如《诗经》原有三千篇,今存三百篇; 《尚书》原有数百篇,今存数十篇;《庄子》原有五十二篇,今存三十三篇; 《公孙龙子》原有十二篇,今存五篇。残存先秦文献又多非原貌,不仅道家经典《老子》《庄子》均非原貌,而且儒家经典也非原貌,因为每一朝代都会根据时代需要加工改造。

由于先秦文献严重缺损而百不存一,因此先秦研究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根据残存先秦文献研究先秦文化,顶多只能窥见先秦知识总图的极小部分。对于另外的极大部分,研究者或是不知其存在,或是妄加臆测,大多属于盲人摸象的梦呓,毫无准星的胡诌。

由于残存先秦文献既非全璧又非原貌,因此陈寅恪知难而退地放弃了先秦研究。王国维知难而上地另辟蹊径,以考古出土的先秦文物补充残存先秦文献之不足,一举成为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山鼻祖。但是王国维凭借商代甲骨文、商周金文、商周简帛等夏商周考古材料,顶多只能窥见残存先秦文献以外的一小部分,复原夏商周知识总图依然渺茫。所以在王国维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一百年来的先秦研究仍然无法彻底摆脱困境,只能凭借夏商周的新出考古材料补充若干要地,无法复原夏商周的知识总图。

夏商周的知识总图,无法根据夏商周的考古材料直接复原,只能借助秦汉以后的考古材料和夏代以前的考古材料间接补充。但是前者属于逆流而上,颠倒了文化源流和历史因果,所以此路不通;后者属于顺流而下,符合文化源流和历史因果,才是唯一通途。

伏羲学的宗旨,就是根据夏代以前的考古材料,首先复原上古四千年的华夏知识总图,进而结合残存先秦文献,填补夏商周知识总图的知识空白,解密夏商周知识总图的历史疑案,再与秦汉以后的中华知识总图全面对接,最终贯通八千年华夏文化史和四千年中华文明史。

由于上古华夏共有四大族群,而华夏西部内陆的伏羲族是唯一的彩陶族,华夏东部沿海的黄帝族、东夷族、南蛮族是玉器三族,所以我撰写了《伏羲之道》《玉器之道》二书。

《伏羲之道》探索了夏代以前四千年上古伏羲族的彩陶之道,解密了上古至中古的一系列中国之谜。主要是“伏羲六十四卦”之谜、“伏羲太极图”之谜,以及“伏羲连山历”之谜、“神农归藏历”之谜、“浑天说”之谜、“宣夜说”之谜、“太极说”之谜、“无极说”之谜,兼及夏代《连山》六十四卦之谜、商代《归藏》六十四卦之谜、周代《周易》六十四卦之谜。

《玉器之道》探索了夏代以前四千年上古玉器三族的玉器之道,解密了上古至中古的一系列中国之谜。主要是观天玉器之谜、祭天玉器之谜、威仪玉器之谜、装饰玉器之谜,以及“万字符”之谜、“万舞”之谜、“昆仑台”之谜,兼及夏代“巡狩五玉”之谜、商代“方明六玉”之谜、西周“祭天六玉”之谜、“绝地天通”之谜、“明堂月令”之谜、“天人合一”之谜、“盖天说”之谜、《山海经》之谜。

《玉器之道》对《伏羲之道》建立的伏羲学框架,进行了全方位的补充、扩展、深化、验证,首先证明了伏羲学框架的逻辑自洽,进而通过上古考古证据与残存先秦文献的全面印证,厘清了上古华夏文化与中古夏商周文明的源流关系和因果关系。二书描述的上古四千年华夏知识总图,既是中古两千年夏商周知识总图的最初基因,也是秦汉以后两千年中华知识总图的终极源头,华夏八千年史的主要脉络至此贯通。

2017年2月25日

后 记

2015年8月,岳麓书社出版了我的两本新书。《老庄之道》是我第二个写作十年“庄子工程”的收官之作,《伏羲之道》是我第三个写作十年“道术工程”的第一本书。责任编辑杨云辉先生专程从长沙飞到上海主持首发式,尽管大雨倾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仍然热情不减,预备的一百多套新书抢购一空。

《伏羲之道》是伏羲学的开山之作,而伏羲学是我先秦研究的分水岭。此前我主要研究先秦道术,宗旨是复原战国秦汉“道术灭裂”以前的中古两千年“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庄子·天下》)。伏羲学则是研究先秦道术的上古源头,宗旨是复原夏代以前的上古四千年“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伏羲学是我意外发现的上古宝藏,我完全没想到研究先秦的一切积累都是在为伏羲学做知识准备,而华夏祖先的卓绝智慧又远远超出了任何知识准备。所以我的伏羲学研究,与其说是研究,不如说是学习,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从零开始求道。于是华夏文化的开天辟地者,引领我穿越历史风沙,回到上古现场,窥见了中华道术的“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我在知识准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对华夏文化起源史的初步探索,却得到了始料未及的意外鼓励。

《伏羲之道》被《南方都市报》评选为2015年“社科十大好书”第一名,认为“对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上古价值体系做出了重新论断。张远山的研究科学性强,如剥蕉见心,让读者穿过历史的迷雾,探求真相。读者不得不对其丰富的论据,严密的论证,惊世骇俗却又不可动摇的结论望洋兴叹”(徐晋如)。

著名作家兼学者李劼先生撰写了长篇书评《全息思维的文化源起》,认为“《伏羲之道》之于上古文化和上古历史研究的开拓性,可谓前无古人。使上古史研究获得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可谓继王国维古史研究之后的又一个里程碑式重大突破。如此重大的突破,假设王国维有知,恐怕就没功夫去昆明湖自杀了”。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先生认为,《伏羲之道》建立的伏羲学框架不仅对探索中国文化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中医起源也有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伏羲之道》出版以后,我着手准备撰写《玉器之道》,系统考察了上古玉器三族的大量遗址。

我首先前往山东泰安市,登临了泰山绝顶,考察了大汶口文化遗址,受到了大汶口博物馆馆长卢继超先生的热情接待。又顺道路过北京,与《伏羲之道》的读者朋友一起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陶器馆、玉器馆、青铜馆。随后前往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考察了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多处遗址,受到了新州博物馆馆长杨晓明先生的热情接待。敖汉旗博物馆前馆长、红山文化专家邵国田先生不仅亲自担任导游,而且热心赠送了红山文化的很多研究资料。

我又分别考察、参观了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及其博物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及其博物馆,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及其博物馆,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及其博物馆,参观了江苏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震旦博物馆等等。实地考察得到了书本上难以觅得的第一手资料,获得了书斋中难以想象的丰富感受,对于《玉器之道》的写作帮助极大。

经由李劼先生介绍,我结识了纽约的玉器收藏家顾为群。经由薄小波先生和汤光明先生介绍,我结识了上海的陶器收藏家冯学锋。顾、冯两位先生慷慨提供了他们多年收藏的上古玉器、上古陶器以及其他藏品的实物、图片,允许我在书中自由选用。

还有很多不愿具名的朋友,或者赞助考察经费,或者馈赠参考书籍,或者寻找资料图片,或者校阅探讨文稿,或者连载转载书稿,或者安排公益讲座,对我的考察、研究、写作,以及伏羲学的传播推广,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伏羲学目前处于开荒拓地的起步阶段,我牙牙学语的有限成绩,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期待有识者批评,更期待有志者加入。伏羲学的未来发展,需要各门学科的大量优秀学者和无数新生力量加入研究行列,通力合作,共同探索,辨疑驳难,继长增高,不断廓清“东方神秘主义”的重重迷雾,逐渐揭开“中国之谜”的神秘面纱,最终找到中华文明的知识总根,贯通华夏文化的八千年史,完成炎黄子孙的认祖归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17年3月6日

责任编辑:江文军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