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A股连跌怎么办?不猜底不抄底 耐心等待“重大利好”

2018-10-19 07:16 来源: 中国财富网        作者:张怡 1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期,A股市场可谓“跌跌不休”,“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新低秀”频繁上演。投资者郑先生欲哭无泪:“去年这个时候开了个户,买了一只股,一年时间亏掉70%。”

昨日,上证指数跌破2500点大关,再度创出调整以来新低,截至收盘,沪指报2486.42点,跌幅2.94%,点位创4年新低;深成指报7187.49点,跌幅2.41%;创指报1205.03点,跌幅2.18%。

领跌的都是权重板块,中字头板块全线杀跌,中国石油暴跌超7%!“大象跳舞”使得全市场不得不为之一振。

A股已经跌至此位置,投资者纷纷发问,市场“底”到底在哪里?华泰证券投资顾问对中国财富网表示,真正“底”是市场一步步走出来的,没有办法预测,只能是管住手,等待底部走出来。

而如果市场尚未出清,中信建投证券首席投顾李建芸认为,还可能的情况是,市场越跌风险越大,因为有大量的显性和隐性的杠杆资金的原因,这类杠杆资金不被打爆,市场很难见底。经过前一波牛市加杠杆后快速的去杠杆,必然使得原有的数量型经济受损。当信心耗尽后市场会进入自然下落的阶段,跌透了自然就跌不动了,这种情况下才会形成历史大的底部,但过程也会非常艰辛。

这……不禁让笔者想起了2008年的情形:

华泰证券投顾坦言,目前对市场持中性看法,现在是“底部区间”,但是时间不好判断。实际上,我国股市近三十年历史,都是“熊长牛短”

言归正传,当前A股连跌,主要是笼罩在A股上方的诸多不确定性仍然待消除,资金易出不易进。广发基金对中国财富网表示,仍然维持对A股走势的谨慎看法。从长期看,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尚未落地,目前还看不到内地生产要素效率的提升,缺乏强有力的经济驱动力。

短期看,经济基本面仍有诸多不确定性。虽然资金面相对宽松,但风险偏好仍然较低,抑制了资金流入风险资产的动力。而国内在十一黄金周之后的降准使得海外投资人开始担忧人民币汇率问题,在MSCI对A股权重翻倍落地之后,外资已经结束了净流入的进程,存在流出压力。因此从流动性角度看,A股也面临着内外资同步撤出的利空影响。

而实际上,股市说到底现在并不缺乏“好消息”:为了纾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继深圳之后,各地地方政府纷纷出手。据中国证券报最新报道,在北京海淀发起设立规模达百亿纾困基金的基础上,北京市政府有意向在配置1-2倍的资金给予支持,不仅如此,北京其他辖区有望复刻海淀模式,在化解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风险上给予支持。而除了深圳、北京拿出真金白银驰援外,广州、东莞、杭州等政府也在酝酿相关政策。

不过,分量够重的“重大利好”尚未出现。李建芸表示,市场的信心能真正扭转需要实质性政策的出台落地,将前期的不信任一扫而空,投资者的信心才会回归,出现一波比较强的反弹行情。

新时代证券投顾总监刘光桓对中国财富网表示,此时应该“不猜底不抄底,只等重大利好”。具体而言,A股大盘均线系统空头趋势进一步确定,且继续向下发散,将形成流水瀑布下行。5日均线压迫大盘下行,大盘再度向下破位暴跌,显示后市将继续向下探底,底在何方?最理智的就是不要盲目猜底、抄底。因为,底只有“神仙”知道。18日盘中闪崩个股继续蔓延,中石油也加入其中,对指数影响非常大。

怎么做才好?华泰证券投顾建议,可以以长期策略进行风险控制,比如每下跌10%、建仓10%资金,这才可能保证长期大胜率和较好的正收益率。

刘光桓则强调:切忌抄底!并拿出自己写的冬季股诗:“冬眠不觉晓,冰天飞雪峭。藏在小窝里,只等春天到。”与中国财富网读者共勉。

责任编辑:张维嘉
相关推荐
  • 与灰犀牛赛跑:超跌带来核心资产抄底机会

    情绪发酵期,押宝指数涨跌不如厘清股市核心价值所向,思考如何控制交易风险。
    2018-10-15 08:48
  • 沪指创新低后重回2600点!这些资金已在抄底

    截至本文发稿时,沪指重回2600点,上证50指数扩大涨幅至2.4%,银行、超级品牌、水泥、钢铁等板块领涨。
    2018-10-13 08:49
  • 尾盘部分资金抄底 涨价概念股或被错杀

    实际上,市场大幅下跌也吸引了部分资金抄底一些个股。例如,周四尾盘四方达集合竞价时一笔3346手的买单,直接把股价从跌3.15%拉到涨9.69%,差1分钱涨停。而类似这种尾盘放量急拉的个股还有很多,如古鳌科技、广泽股份、同济堂等10多只个股尾市拉升超过5%。
    2018-10-12 07:41
  • 纾困流动性 “国资系”抄底20余家A股民企

    通过对国资、民营公司、投资机构等多位人士的采访,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现,本轮“国资系”的频繁入主,与“去杠杆”和股市调整所带来的民企资金链紧张以及由此衍生的债务难题密切相关。业内的普遍观点是,国资的进驻将对上市企业治理和二级市场生态带来重要影响,但包括机制激活等在内的诸多后续难题仍待解决。
    2018-09-03 09:31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