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二级市场遇冷 新经济企业“涌港”热情不减

2018-09-14 07:55
中国证券报.吴瞬

在首家同股不同权公司小米集团赴港上市后,近几个月来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进入高潮。但与IPO热的背后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港股二级市场不断趋冷,9月12日恒生指数创下今年以来低点,南向资金呈现净流出态势,小米等不少公司破发。因此,市场人士普遍担忧,在市场不断调整的背景下,IPO热潮可能会吞噬大量资金,令新经济企业陷入“破发”的恶性循环。

市场人士认为,新经济股的上市丰富了香港资本市场的深度。这些公司因为上市时较高的估值而出现大幅下跌,才出现“破发潮”,但公司本身的成长空间仍然巨大,长远来说对市场发展有良性的影响。

“破发”困局

今年港交所施行同股不同权等新上市制度后,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成为潮流。港交所数据显示,1-8月,共有150家公司在港上市,同比增46%;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1876亿港元,同比增逾1.6倍。美团点评、海底捞、如猫眼、土巴兔、360鲁大师等也蓄势待发。可以预见,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还将持续。

中泰金融国际有限公司TMT分析师许汉豪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经济企业扎堆赴港上市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港交所修订上市规则。“同股不同权”容许管理层在公司上市后保留一定程度的控制权,避免因上市发行新股稀释股权,导致失去公司控制权。兴业研究分析师林莎指出,近期的上市潮由一级市场资金紧张与企业成长诉求共同推动。

不过,新经济企业赴港上市,回避不了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对二级市场的“破发”问题。梳理港股市场上的新经济企业,绝大部分都处于破发状态。7月9日上市的小米集团,目前股价16.4元,跌破了17元的发行价;7月12日上市的映客,目前股价2.88元,距离3.85元的发行价仍有较大距离。

许汉豪表示,在市场竞争上,不少项目本身已受市场关注,要在其他私募基金中脱颖而出,必须给予较高估值。同时,不少大的商标在过往都能做出好成绩,因此,不少私募都会抱着这种“抱大腿”的心态给予较高估值。而港股投资者比较看重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现金流变现能力,估值泡沫很难持久。企业盈利不足以支持过高估值很可能是他们抛售的主因。

泓铭资本投研总监王士振表示,破发本身跟是不是新经济关系不大,主要是前期上市的新经济公司刚好赶在市场高点,定价较高,当市场调整时股价也有调整压力。

改变港股生态

整体而言,港交所新上市制度更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诉求的新经济企业上市需求,但对投资者而言,如何迎接全新的港股市场同样也是一大挑战。毕竟不同于港股市场此前的金融、地产股,都有较为清晰的盈利模式和财务数据,新经济企业则更被看重未来的成长性,很多公司实际上都还处于亏损中,尤其港股上众多机构投资者短期内也难以完全认同其成长逻辑。

大量新经济企业上市是否会造成“抽血”效应,不断陷入“破发”的恶性循环?对此,王士振认为,短期大量新经济公司扎堆上市会对市场有一定的“抽血”效应,但是香港市场本身是个开放的离岸市场,长期而言,新兴市场的流动性受全球机构投资者的配置影响更大,新经济企业也会是港股市场的一个新引力所在。

“一级市场投资往往看的更长远一些,而二级市场因为短期市场波动较大及考核周期的原因,很难做到长期持有;新经济一般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需要淡化短期盈利而看中长期市场空间和公司在赛道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新经济公司的价值所在。”王士振认为,新经济公司数量增加会不断丰富香港资本市场的生态,包括上市公司和投资人的多样性,改变以往香港市场以传统金融地产为主的生态格局。

责任编辑:郝梦圆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