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随着2018年半年报披露期的结束,中科汇通(中科招商持股平台)从当年奋勇举牌的上市公司股东榜上渐次消失已成事实。打包式清仓减持、急寻第三方协议转让……中科招商如今的“失意”与三年前的“惊艳”对比恍如隔世。
“中科招商这三年来的资本之路,实质上反映的是监管生态的变迁,以及壳资源价值在这三年间所经历的高潮和衰落。”有资深投行人士分析称,小市值壳公司的价值,其实就是对买卖壳、高送转、重组等这些资本玩法的未来预期。在现阶段的监管语境下,中科招商“A计划”的落幕,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清仓计划现亏损
三年前的2015年6月至8月间,中科招商无疑是A股市场上的一颗“明星”。彼时,其动用旗下中科汇通,辅以中科恒松、东方成长等平台,共耗资30多亿“猎取”了十几家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股东持股分散,且主营业务不振、亟须转型升级的小市值公司。
针对外界认为中科招商“囤壳”的说法,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曾解释称,此举是“通过批量入股、入主A股上市公司,打造一个上市公司产业集群,将中科招商所具有的专业、资源等优势与相关上市公司充分整合对接,进而实现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重塑”。
2017年初,中科招商的资本大戏却出现了剧情逆转,其提出对沙河股份、祥龙电业、大连圣亚等8家上市公司(到2017年末增至9家)的持股予以清仓。
至于具体原因,或许可从单祥双今年6月在官网致股东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他说,因新三板摘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中科招商经营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突如其来的流动性冲击将公司卷入漩涡之中。为维护公司的品牌和主体信用,公司被迫以低价集中处置股票资产,回笼资金偿付刚性债务,合计共提前偿还债务49.22亿元。
彼时有多“惊艳”,今朝就有多“失意”。
记者盘点中科招商明确列为清仓对象的9家上市公司,整体上属于亏损出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半年报期末,9家上市公司中,中科招商除了仍在中迪投资(即绵石投资)股东榜坚守外,其他公司股东榜中已杳无踪迹。以这些公司股东榜的上榜门槛计,中科招商即便没有清仓完毕,剩余的持股也微乎其微了。以此粗略统计,合计亏损额约在3亿元上下。此外,中科招商也从其未明确清仓的上市公司如大晟文化、宁波富邦等的股东榜中消失,按清仓标准计同样出现了一定的亏损。
其中,中科招商旗下中科汇通投资沙河股份遭受的损失较为惨重。
中科汇通2017年1月25日披露清仓计划后,仅在披露的减持期内象征性地减持了100股。有意思的是,这100股的减持均价(17.82元/股)应是中科汇通减持该股的最高均价。
沉寂几个月后,中科汇通在2017年12月18日和19日,通过大宗交易集中减持了900万股沙河股份,期间减持均价最高仅11.71元/股。沙河股份今年一季报显示,中科汇通在一季度又减持了956万股。期间三个减持时段的区间均价在11元/股左右。截至6月末,中科汇通已从沙河股份的股东榜中消失。由于沙河股份半年报股东榜的门槛仅为55.82万股,由此可以推断一季度末中科汇通尚存的466万股持股,已在二季度基本减持殆尽,以区间均价14.18元/股计,套现金额大致为6600万元。至此,按照中科汇通此前持股成本计算,清仓沙河股份共亏损约1.6亿元。
不过,在中科汇通从沙河股份半年报股东榜消失的同时,中科招商以293.23万股的持股量现身沙河股份股东榜。以沙河股份最新股价9.96元计算,中科招商293.23万股持股的市值近3000万元。
此外,中科招商清仓丰乐种业、祥龙电业、天晟新材、中设集团等公司也有一定的亏损,但在清仓三变科技、北矿科技、大连圣亚上取得了收益。
中迪投资则是减持计划中的一个特例。在减持期满前,中科汇通所持股份经历被动稀释(由5.01%降至4.99%)后,仅仅减持了100股。中迪投资今年半年报显示,中科汇通仍是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仍为4.99%。值得一提的是,曾数度举牌成都路桥的李勤旗下成都中迪产融投资,于去年底高溢价入主中迪投资。
“30亿减持”何太急
事实上,中科招商清仓9家上市公司股份的计划实施并不顺利,由此有了升级版的“30亿减持计划”。2017年12月7日,中科招商以通讯方式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经与会董事审议通过,中科招商推出了拟在未来六个月内实施股票减持计划,总计减持金额约30亿元。
该公告披露三天后,中科汇通即与上海宜黎签订协议,拟转让其所持朗科科技全部股权。工商资料显示,上海宜黎成立于2017年9月21日,注册资本2亿元,法人代表邢天昊。
一个多月后,中科汇通又与深圳盘古达成类似协议,转让其所持海联讯全部股权。据查询,深圳盘古实控人徐锴俊此前曾计划将旗下的盘古数据注入精功科技,但最终折戟于重组新规。
根据公告,上述两笔股权转让的价款均在11亿元左右。按照中科招商对朗科科技及海联讯合计不足16亿元的持股成本简单计算,可为其带来约6亿元的收益。
此外,中科招商重仓的鼎泰新材因成功被顺丰借壳,收益也在数亿元以上。
“急迫且坚决。”在前述投行人士看来,中科招商此举或是面对借壳新规实施的唯一选项。
与此前举牌时的凌厉相比,中科招商在减持时则跨过了较长的时间段。深层次来看,应与市场政策有关。“从2017年初宣布对当初大规模举牌标的部分清仓至今,中科招商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重组新规的出台以及被股转系统强制摘牌。”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如果说第一阶段是对其手中壳资源价值的再判断、再考量;那么,第二阶段则是对挂牌私募在A股二级市场增持或举牌模式的否定。
2017年12月26日,中科招商正式从新三板摘牌。与此相契合,中科招商的“30亿减持计划”较之此前的清仓计划执行得更为坚决。
从2017年年报可知,受偿债影响,中科招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进一步扩大,最终导致全年股票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大幅增至-12.73亿元。受此拖累,公司首次出现年度财务亏损,全年净利润骤减至-7.22亿元。此外,偿债导致的资金窘迫程度也可以从公司货币资金上窥出一二。2017年年报显示,中科招商持有的货币资金已由期初的22.36亿元降为4.49亿元。
有市场人士提醒,中科招商是一个警示案例。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只有遵循监管导向、符合资本市场与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才能走上一条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