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以人为本绿色发展 产城一体勾勒未来——陕西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调查

2018-08-27 11:15
新华网

新华社西安8月27日电 题:以人为本绿色发展 产城一体勾勒未来——陕西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调查

以人为本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以绿色生态为基底破解“大城市病”,以现代产业体系为内核驱动城市发展……作为我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陕西西咸新区不断开拓创新,在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产城一体等先进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了惠民、生态、产业等领域的“多赢”局面,在关中平原上筑起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绿色生态城市。

以人为本彰显城市“温度”

由于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发展需要,咸阳市底张街道瓦刘村村民的房子几年前被征迁,心存顾虑的陈书明当时差点当了“钉子户”。如今陈书明已回迁至“空港幸福里小镇”的高层住宅内,同时还享受着空港新城对回迁村民实行的“五金”保障体系:征迁补偿有现金、闲置房屋有租金、商业面积分股金、区内就业挣薪金、老年生活有保障金。

作为地处西安与咸阳两大城市之间的城市新区,西咸新区的规划区域与原有行政区域大量重叠,辖区内有大量村庄和农业人口,如何稳妥推进城镇化引人关注。

“城镇化进程不是简单的征地造城,而是要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共享发展红利。西咸新区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让‘村民’变‘市民’后不仅住有所居,还能劳有所得,保障他们的长远生计。”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说。

在西咸新区的空港、沣西、秦汉等五个新城里,得益于特色小镇和都市农业等业态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成为“上班族”。今年58岁的李芳茹是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坡刘村村民,以前一家人种地每年收入不到两万元。把家里部分土地流转出去后,现在的李芳茹和丈夫都成了附近一个酒庄的工人,两人加起来每个月能收入3500多元。

“绿色基底”涵养城市“气质”

如今,走在位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渭河景观带,映入眼帘的是堤上绿树成荫,滩内水草丰美,时见鱼鸭飞鸟,引来不少市民在此嬉戏游玩。

建设大小水系45条,打造湖泊、湿地23处,5000亩的大西安中央公园加速建设……西咸新区以打造现代田园都市为目标,绿色、生态、低碳作为发展之基,通过增绿扩绿、“柔性治水”等方式,孕育出独特的城市“气质”。

绿色发展,也成为西咸新区破解“大城市病”的妙方。每逢暴雨全国不少城市都会陷入“看海”窘境,而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却能靠“海绵城市”技术安然度过雨季。作为全国“海绵城市”试点地区,截至目前沣西新城已实施海绵型园区240万平方米、海绵型道路50余公里、海绵型公园绿地140万平方米。

西咸新区还探索利用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缓解大城市的冬季雾霾之困。西咸新区秦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杜朝辉介绍,中深层地热供热技术就是通过向地表以下2000多米钻井,将地下热能通过有效介质传递到地面上的设备房进行蓄热供暖。目前秦汉新城已在10万多平方米的商业住宅和7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推广使用,有效减少了煤和天然气的使用。

针对大城市因为管线维修而反复开挖的“拉链马路”现象,西咸新区持续推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在城市下面建设“隧道式”空间,将污水、燃气、热力、电力等管线集纳其中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城市有序安全运作。

现代产业体系构造城市“内核”

今年3月,总投资400亿元的宝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在西咸新区开工建设。宝能新能源汽车西安基地负责人李永鸿说,项目已经进入土建施工阶段,并有300多人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前期研发,一期建成后将达到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

“产业兴则城市兴”,近年来西咸新区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文化旅游等六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五个新城分别布局临空经济、大数据、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产业,发展定位清晰明确。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岳华峰说,西咸新区把产业作为发展之“魂”,依托陕西的科教、军工等优势,因地制宜搭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以就业和城市功能为导向布局产业,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西咸新区在“产城一体”的探索道路上步伐稳健。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占地约5000亩的“中国西部创新港”工地,教学科研板块正在加紧施工,西安交通大学的教学楼已全部封顶。“与西安交大合作共建的创新港,将吸引超过5万名高素质人才,成为集科研、教育、孵化、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式学镇。”沣西新城管委会主任刘宇斌说。

责任编辑:郭俊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