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炒股达人”跌落神坛 上市公司“不务正业”食苦果

2018-08-03 08:19
中国证券报.黄淑慧

受到今年以来A股市场震荡下行的影响,往年依靠证券投资“副业”扮靓财务报表的“炒股达人”们纷纷跌落神坛。从上市公司2018年中报披露情况来看,诸多上市公司折戟证券投资,甚至个别上市公司主业盈利还填不上炒股亏损的巨大“窟窿”。

炒股亏损案例频现

随着中报业绩的披露,上市公司“炒股”亏损的案例渐次浮出水面。截至8月2日,亏损额最大的当属上海莱士。

根据上海莱士披露的业绩快报,公司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9.61亿元,同比增长10.77%;扣非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长约12.30%。但因证券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合计为-13.78亿元,导致净利润产生亏损8.55亿元。

之所以造成如此巨额亏损,源于上海莱士大手笔认购了多个信托计划的劣后级份额。根据此前公告,2017年3月、11月,上海莱士先后动用3.33亿元、1.80亿元认购了厦门国际信托的金鸡报晓3号劣后级份额、陕国投的持盈79号劣后级份额。这两个信托计划的资金最终用于购买兴源环境股票。今年2-7月,兴源环境在停牌前后股价遭遇11个跌停,上海莱士多次追加补仓资金后无力挽回,最终于7月13日提前终止这两个信托计划,两项投资实际亏损高达8.34亿元。

由于今年以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今年上半年爆出炒股亏损的上市公司数目不在少数。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日已正式披露中报的上市公司中,共有23家公司直接参与了证券投资,其中不少均遭遇亏损。

考虑到市场调整尚未结束,而此前的投资标的也未完全变现,一些上市公司提示,需要注意下半年的风险。弘业股份表示,因二级市场股价波动频繁,对2018年度的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强化投资研究及风险控制。

“不务正业”乱象引担忧

一直以来,上市公司炒股、买房、买理财等“不务正业”行为屡被诟病。Wind数据显示,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中,共有465家公司披露了证券投资情况,投资标的不止包括A股,还包括新三板、金融债、国债、货币基金、可转债、企业债等。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审议通过关于开展证券投资业务的议案。

市场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提出开展证券投资业务时,通常会表明“在不影响正常经营及风险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证券投资,以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资金收益”。初衷无可非议,但在实际运作中,罔顾风险的押注型投资并不鲜见,上市公司制定的证券投资内控制度也往往形同虚设。

在对上海莱士发出的关注函中,深交所就要求公司董事会说明证券投资的内部审批流程是否合法合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

同时,市场上也不乏个别主业不振、热衷于证券投资来博取盈利的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在牛市时可以粉饰财务报表,但在市场调整时就会显现更大的财务危机。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如果上市公司投资于产业链具有上下游关系、能够产生战略协同效应的标的,自然无可厚非;但如果沉迷于炒股赚快钱,过度参与和主业无关的投资,就很可能有损核心业务的竞争力。同时,股市起起伏伏也会造成上市公司业绩的大起大落,导致股市波动风险被进一步放大。

与上市公司炒股常被同时提及的还包括上市公司热衷炒房。数据显示,超过千家上市公司持有投资性房地产,引发了市场对于炒房占据上市公司资源、影响主业核心竞争力的担忧。财经观察人士朱邦凌认为,上市公司投资风险已经成为“灰犀牛”之一。上市公司炒房炒股、投资理财产品的规模不在少数。随着市场去杠杆的推进,上市公司的财务投资风险也被暴露出来。

责任编辑:谢玥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