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

网贷平台频“爆雷” 上市公司忙撇清

2018-07-30 08:04
中国证券报.齐金钊

近期,P2P网贷平台密集“爆雷”,频频波及平台背后的关联上市公司。P2P概念从过去的“香饽饽”变成今天的“地雷”后,不少上市公司纷纷与其划清界限。业内人士表示,P2P行业作为新型的金融服务形式,正面临发展中的阵痛,相关上市公司应该理性看待这一行业,既要杜绝过去“炒概念”式的盲目进入,也不必因噎废食。

多家上市公司澄清与P2P关系

今年6月份以来,网贷平台频现兑付危机,风险持续发酵。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已经接近200家,其中已被公安部门立案调查的平台超过20家,月均问题平台数量创下两年来的新高。

网贷平台频现危机,与平台有关联的上市公司也受到了波及。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自今年6月份网贷平台密集“爆雷”以来,已经有30余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了P2P相关业务的情况。

日前,深圳P2P网贷平台“投之家”被公安部门以涉嫌集资诈骗立案调查,引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紧急辟谣澄清。珈伟股份在今年7月13日和16日两次发布澄清公告,表示公司及公司主要股东灏轩投资与“投之家”平台不存在任何股权和业务上的关联,对于“投之家”平台工商注册股东中出现灏轩投资并不知情。

7月18日,深交所对珈伟股份出具问询函,要求公司就相关情况进一步说明。7月24日,珈伟股份回复问询函称,灏轩投资曾与第三方签订“投之家”平台的股权代持协议,但并未参与平台的实际业务,也未参与过“投之家”的工商变更。灏轩投资已请律师核实进行工商股权变更的办事流程与所需相关文件,并委托具有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对该等公章予以鉴定。

除了声称“被股东”外,还有上市公司对旗下相关P2P网贷平台进行了资产剥离。诺德股份7月16日针对有关媒体题为《壹佰金融“炸雷”事件追踪报道》的新闻发布澄清公告称,2017年12月11日,公司与前海巨淘达成协议,将所持有的P2P网贷平台壹佰金融40%股权转让给前海巨淘。今年2月24日,公司收到上海术千代前海巨淘支付的全部股权转让价款2000万元。由此,诺德股份已事先退出了其2015年以2000万元入股的壹佰金融。

此外,天富能源、*ST天马等公司也发布了澄清公告,撇清与P2P网贷平台的关系。

P2P概念不再是“蜜糖”

“行业风险集中爆发的当下,P2P平台已经从过去的‘香饽饽’,变成了很多上市公司眼中的高风险资产。”深圳一家网贷平台的创始人告诉记者,在互联网金融崭露头角的2013年和2014年,上市公司与网贷平台频频联姻,市场上一度出现了上百家号称“上市系”的网贷平台。不过,随着网贷平台从野蛮生长到迎来行业出清,很多经营不善及规范化存在瑕疵的平台持续暴露风险,使得很多上市公司开始战略性放弃一些存在风险的P2P网贷平台资产。

“上市公司开展P2P业务或参股相关平台,只要合法合规,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要警惕和防范相关概念的炒作。”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告诉记者,过去上市系P2P网贷平台的密集出现是双方相互借力的结果,一方面P2P网贷平台需要上市公司的信用背书,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也希望通过拥抱这一新业态来增加外延发展的动力。

付立春指出,除了一些P2P网贷平台本身业务存在不规范和瑕疵外,部分上市公司此时与P2P网贷业务划清界限,与当初的概念炒作也不无关系。很多上市公司最初在开展相关P2P业务或参股相关平台时,并没有与主业形成良好的协同促进,也未对平台相关业务开展情况开展尽调,从而变成了单纯的概念追逐。这种业务结合方式本身便存在不确定性,一旦P2P网贷业务板块出现危机,上市公司便会面临投资失败、信誉受损等风险。

理性看待行业危机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P2P网贷行业发展本身的不规范性及监管推进是本轮行业危机的导火索。国内P2P平台业务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自融、期限错配以及资金池成为常见的经营方式。近期出现问题的平台也有不少被定性为非法集资、涉嫌自融,还有部分平台本身产品不合规,自身风控能力又差,坏账率高企,一旦有集中兑付需求,就很容易“爆雷”。

“真正100%合规的平台是不怕投资人挤兑的。”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根据监管要求,P2P网贷平台的定位是信息中介,是撮合借款人与投资人的中介机构,碰不到投资人的钱,投资人的钱直接进入银行存管账户,或是借款人账户。因此,即使平台遭遇挤兑,投资金额巨幅减少,平台只要减少借款金额就可以了,虽然利润会减少,但不至于被挤垮。

“之前的监管漏洞正在迎来补位,潜在风险的化解将是P2P网贷行业近期的主题。在这种情形下,P2P网贷机构、参股的上市公司都应理性看待当前行业遇到的危机。既不能盲目涉险,也不必因噎废食。”付立春认为,随着监管的推进,P2P网贷行业正迎来规范化的洗牌期,这就要求相关平台要把合规运营、专业化运营放在首位。而对那些想进入或已经涉足P2P网贷行业的上市公司而言,要审视相关业务对公司主业能否形成良好的协同促进作用,以长远的、价值投资的眼光去看待这一新生业态。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