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到2022年成都将形成全国领先的创业支撑体系

2018-07-26 17:24
成都市政府

7月24日,成都市科技局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发布《成都市推进双创平台提能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成都市双创平台能效将全面提升,形成全国领先的创业支撑体系。为推进双创平台提能增效,成都市瞄准六大领域构建平台,即构建校院企地合作平台、构建双创产业孵化平台、构建双创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双创金融支撑平台、构建双创活动组织平台和构建双创成果服务平台。

到2022年

上市公司达130家

通气会上,市科技局副巡视员华成科提到一组数据:目前,成都市共建成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00家,面积594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45家。

华成科介绍,在成都良好的创新资源禀赋基础上,《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双创平台能效将全面提升,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示范带动、全国领先的创业支撑体系。

具体来看,校院企地合作新模式加快推进,到2022年,建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创业载体产业服务效能快速增长,到2022年,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数量达到360个,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30%的载体设有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优化完善,到2022年,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超过100家。

此外,科技金融支持能效全面释放。到2022年,基金资产规模2万亿元,本外币贷款规模4万亿元,上市公司130家。

围绕重点领域

建设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

成都市将如何提升双创平台能效,推动新经济产业发展?

据了解,成都市将打通创新源头,重塑创新创业生态,构建校院企地合作平台。支持共建面向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在蓉规划布局和联合共建科技创新基地。支持共建产业技术转化平台,围绕5G、人工智能、IPV6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支持共建共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和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

同时,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实施“蓉城科技聚变计划”,统筹推进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知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2+6”双一流高校战略合作协议落地落实。与北大、清华、哈工大、北航、对外经贸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平台、科技产业园区。积极引入斯坦福等国外一流科教资源,聚集全球优势科研资源。

建设创新创业载体

最高一次性补贴500万元

赋能创新创业载体,成都市将构建双创产业孵化平台。整合闲置产业资产招引全球运营机构,将闲置厂房、楼宇和存量土地等改(扩)建为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的给予最高500万元经费补贴。打造“众创集聚区+国际合作平台”创新格局,引导和鼓励众创孵化集聚区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对新引进的国内外知名创新型孵化器运营机构来蓉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分级分类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一次性经费补贴。

同时,优化“中心城区+郊区新城”孵化空间布局。在中心城区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优良的区位条件和战略地位,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及科技孵化器。郊区新城瞄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方向,聚焦承接中心城区孵化毕业企业,建设加速器、创业社区、特色科技产业基地,为中心城区孵化毕业企业提供更大的研发和生产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还将构建蓉创e平台,提质优化科创通平台等,优化创新创业资源。同时,开展双创周活动、创交会活动、每月一对接活动等,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面向海内外

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促进双创成果转化,成都市将增强高校院所成果源头供给能力。进一步扩大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树立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权属改革示范典型。深化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建设,启动建设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环川农大知识经济圈、环成都理工大知识经济圈、环成都中医药大学健康产业知识经济圈。

同时,提升科技企业成果本地转化能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建立“成都创造”领军企业、后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持续加强科技人才引育。采取“企业提需求+高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模式,支持在蓉企业面向海内外引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发挥金融的作用,成都市将推动科技型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在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上市融资和挂牌交易。探索发行科技债券,支持科技企业实施债券融资,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及集合债券等融资工具。

责任编辑:郭俊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