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快讯

匡贤明:在结构性去杠杆中加快解决民企融资问题

2018-07-13 13:18 原创
中国财富网.单秀巧

中国财富网讯(单秀巧)去杠杆对防范金融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进程中,民营企业的资金链会不会因为去杠杆的冲击而断裂,备受官学商各界关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所所长匡贤明在接受中国财富网专访时表示,决策层也密切关注到这一问题,并且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的要求。他介绍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和中央财经委员会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新成立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也强调了结构性去杠杆。

匡贤明强调,从现实情况看,随着稳杠杆效果的不断增强,需要在加快结构性去杠杆的同时推进金融体系创新,以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中国特定发展模式中的杠杆带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

匡贤明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杠杆”所针对的突出矛盾,既有总量问题,更有结构问题。过去几年我国杠杆率的快速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上升较快。

事实上,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2008年12月至2017年6月,非金融部门总杠杆率上升了114.6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上升了67.1个百分点,对总杠杆率上升的贡献率接近60%。而企业杠杆中又以国有企业杠杆率为突出。

同时,数据显示,2017年6月,中国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5.7%,这一数据在国际比较中并不高。但是,匡贤明指出,地方政府杠杆率比较高,尤其是地方政府违规举债行为层出不穷,债务增速过快,信用风险不断累积,对金融安全带来隐患。个别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相举债,实质上的杠杆率在提升。

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尤其是对某些风险点的精准施策,有效地稳定了杠杆率水平。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的研究数据显示,2017年杠杆率增幅比2012-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2018年一季度杠杆率比2017年高0.9个百分点,增幅同比收窄1.1个百分点。匡贤明认为,这说明“拆弹”效果明显,为我国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要在经济转型中着力解决杠杆的结构性问题

匡贤明认为,防范杠杆率的再度加快上升,关键是通过经济转型解决杠杆率的结构性问题。过去几年国有企业杠杆率和地方政府杠杆率偏高的态势,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特定阶段投资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增长方式的特点。与居民以及民营企业有所不同,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预算软约束问题,这使得其杠杆率容易快速上升。中央有针对性地提出规范发展PPP和棚改等,就是强化财经纪律以强化约束。

匡贤明指出,要防范杠杆率加快上升,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正实现从管企业到管资本的转变,同时全面处理“僵尸企业”,防止其继续吞噬信贷资源,形成信贷黑洞。

对于地方政府,匡贤明分析认为关键是“三个加快”:加快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划分,明确经济领域的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加快推进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构建地方稳定的财源,降低其对不规范融资的依赖;加快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禁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结构性去杠杆与改体系并行 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匡贤明进一步分析称,结构性去杠杆要去掉的是没有强约束的杠杆,与保障民营企业等有真实需求的融资并不冲突。从供给看,民营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下,有着强约束。从需求看,民营企业当下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是融资难。由于多种原因,一刀切式的“去杠杆”,确实容易加大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有些企业通过非正式途径融资,又导致融资成本负担明显加大。

怎么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匡贤明认为,既不能继续“大水漫灌”的加杠杆,也不能“一刀切”地去杠杆。重要举措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加快创新金融体系,做好金融的增量文章。

匡贤明指出,除了加快发展多层次融资体系、调整融资结构外,重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

一是加快民间金融发展,以适应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与民营企业相匹配的民间金融发展滞后。这既需要加快民间金融开放,更需要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当前突出的问题在于如何构建对民间金融的智慧监管。

    二是加快贷款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这些年我国普惠银行涌现了比较好的模式,既有以社区化为方向的一些农信社探索的模式,也有以数据趋动为方向的网商银行和微商银行等探索。这些探索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比较好的经验。可以进一步总结、提升、推广,加快普惠金融贷款技术创新;同时在流动性和监管层面予以相应的支持。

责任编辑:吴芃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