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近日,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等政策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有网友认为,这一新政似乎显得有些“扎心”。
同时,我们不应忽视的另一政策重点是,《规划》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辽宁成为奖励生育二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这一系列政策的背后,辽宁到底发生了什么?辽宁的人口发展规划,又折射出东北地区怎样的人口问题现实处境?
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截至2017年末,辽宁省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958.74万人,占总人口的22.65%,同期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7.3%。辽宁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辽宁出现深度老龄化现象的根源何在?《规划》中的一组数据或许能给我们答案:2015年,辽宁省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8.5岁,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80.5岁。寿命的延长是老龄化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出生率的持续低迷,2016年和2017年辽宁省的出生率分别为6.60‰和6.49‰,仅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2016年以后,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仍然未能挽救辽宁低迷的出生率,这也使辽宁的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辽宁深度的人口老龄化与低出生率,在不断加大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何辽宁越发“坐不住了”,提出要完善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在生育保险、产假奖励、工作保障等方面减轻生养子女负担。
2016年以后,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仍然未能挽救辽宁低迷的出生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口流出问题凸显
实际上,深度老龄化并不是辽宁独有,上海、江苏、四川等地都已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但由于有人口的流入作为补充,它们的人口结构问题反而不那么突出。对于辽宁来说,人口流出导致的劳动力流失、人才流失才是更为紧迫的问题。
吉林和黑龙江,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两省的人口净流出人数居全国省份前列。据黑龙江省社科院2017年作出的统计,2011—2015年间黑龙江平均每年外流人口约为6.92万人,外流人口呈现出年轻人、高学历者占比增加等趋势。
东北地区留不住人,原因或有以下三点:与东南沿海地区大城市相比,工资水平较低;发展机遇不理想,许多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国企“铁饭碗”,缺乏足够的创业氛围;城市的开放程度不足,人才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曾经有人总结,中国的省份分两种,留不住人的和轰不走人的。今年上半年,当各大城市纷纷加入“抢人”大战时,辽宁沈阳也降低人才准入门槛,提出中专以上学历“零门槛”落户,足见东北人才外流的严重与人才需求之迫切。本次《规划》也提出“大雁北归”“兴辽英才计划”等引才政策,就是要为辽宁提供有效的劳动力供给。
经济增长率较低
作为传统工业地区,特别是曾经重工业发达的地区,东北经济增速下滑比较明显,许多人把这种现象称为“新东北现象”。
“新东北现象”的出现,是东北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过多依靠重工业,而且所有制结构单一,国有经济占比过高等原因导致的。当全国工业体系出现产能过剩时,东北工业企业的效益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导致地区经济增速放缓。
当全国工业体系出现产能过剩时,工业企业的效益开始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导致地区经济增速放缓。图片来源:东方IC
2017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GDP增速分别为6.4%、5.3%、4.2%,相较于2016年来说,东北地区在2017年经济在逐渐复苏中,但在国内31省份排名中仍处于倒数第六、第五和第四位。
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石。辽宁的深度老龄化、人口流出,正在降低经济潜在增长率,减弱人口红利。青年人才引进,是为了抑制人口外流的趋势,而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目的,则更多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提升经济增长率。
《规划》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培训,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
支持老年人创业并非辽宁独创,在早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的日本,老年人创业并不新鲜。日本经济产业省下属的中小企业厅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日本新创业人群中约1/3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见,老年人并不是社会的累赘或包袱,而是社会的人力资源和财富。应对经济增长率的降低,一定要重视老年人在社会的积极作用。
思客君认为,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规划是源于本地的现实情况,辽宁在鼓励生育二孩和支持老年人才创业上迈出全国第一步,也将带动其他省份在人口发展上实现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