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湖州样板”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

2018-07-06 08:57
经济参考报

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绿色智造”特色试点示范城市,如今的湖州探索出工业转型、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的路径。日前在中国绿色发展大会上发布的“2017年中国(湖州)绿色制造发展指数”显示,湖州市绿色制造科技创新发展能力较为突出,污染减排效果明显,政策机制取得创新突破,制造业生态效益发展水平赶超经济效益,多项指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业内人士指出,制造业是多数城市的经济支柱,建立绿色制造发展指数具有创意和普遍意义,量化评测湖州市制造业发展环境、能力、质效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中国城市绿色制造发展指数”确定了比较完整指标体系和量化评测方法,以此为参照,将有效指导更多地区推进绿色发展,以绿色制造引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空中俯瞰湖州市紫金桥村。记者 徐昱 摄

“绿色智造”构建制造业转型“湖州样板”

地处太湖南岸的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长久以来,纺织和建材一直是湖州制造业两大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落后、技术含量低,曾让湖州与太湖对岸的苏锡常地区形成鲜明对比。二十世纪末开始,湖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湖州是“两山”理念诞生地,通过深入实施“能效提升、标准引领、示范创建、淘汰整治”四大工程,近年来初步探索出了绿色发展与工业转型相结合的新模式。去年先后出台了全国首个《湖州市绿色工厂评价办法》《湖州市绿色园区评价办法》,实现对企业、园区绿色发展成熟度星级评价及分级管理。目前该市共有天能集团、超威电源等6家企业成功列入工信部绿色工厂示范,吴兴区物流装备产业园列入工信部绿色园区示范。

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湖州还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出台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办法,实施用能、用水、用地、排污、信贷、财政支持等差别化配置改革,加快高耗能重污染落后产能和“低小散”行业的整治淘汰力度。2017年该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5%,居全省第二,腾出用能空间16.08万吨标准煤,淘汰“低小散”企业3058家,连续三年超额完成浙江省下达的指标任务。

深度聚焦“工业互联网+”、加快智能化改造,是湖州工业推进绿色发展的一大特色。通过开展百项“机器换人”行动、百项“两化融合”行动、百项“智造项目”行动、千项“产品创新”行动、千家“企业上云”行动,该市初步构建了做大“市队”、做优“省队”、做强“国家队”的三级梯度培育机制。2015至2017年,湖州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速达15%,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去年,该市成功入围国家项目41个、省级项目221个,均创历史新高。

在浙江天能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循环经济产业园,国内铅蓄电池行业唯一一条集回收、冶炼、再生产于一体的闭环式绿色智能产业链就坐落于此。借助智能化的生产模式,这家企业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工厂”,废旧电池金属回收率可达99%以上、塑料回收率达99%、残酸回收率达100%,技术水平全国领先。

天能的发展模式是湖州工业转型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内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近年来湖州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全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7年,该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902.8亿元,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平均2.1个百分点。

湖州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为全面推进“绿色智造”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未来几年该市每年将安排专项发展资金20亿元,重点支持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加快将湖州建设成为绿色智造名城。

绿色制造发展指数为城市工业“低碳发展”提供范本

在日前于湖州举行的中国绿色发展大会上,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聚合国内外业内科研机构联合研发的“2017年中国(湖州)绿色制造发展指数”正式发布。该项研究以湖州为发展样板,从城市视角切入,探索绿色制造发展影响因子,构建发展指数评价模型,以客观数据量化测评城市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业界认为,该指数将为中国城市工业“低碳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范本。

在当前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新引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国家工信部公布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绿色制造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指数报告显示,湖州市绿色制造科技创新发展能力较为突出,污染减排效果明显,政策机制取得创新突破,制造业生态效益发展水平赶超经济效益。2014-2016年,湖州绿色制造发展指数分别为147.61、158.78和168.74,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6.92%,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预计到2019年,湖州市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将达到69%,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6%和44%,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6.6%。

报告同时指出,湖州市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显示出能源的使用由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换还需要一个过程,预计未来其资源效率、环境治理成效将越发明显。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制造业是多数城市的经济支柱,建立绿色制造发展指数具有创意和普遍意义。湖州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绿色智造”特色试点示范城市,量化评测湖州市制造业发展环境、能力、质效,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中国城市绿色制造发展指数”确定了比较完整指标体系和量化评测方法,希望该指数能成为可复制可推广、覆盖全国地级市的绿色制造重要指数体系。

加快制造业“绿色升级”用“绿色制造”创造“金山银山”

业界专家指出,湖州作为“两山”理念诞生地、国内唯一“绿色智造”特色试点示范城市,拥有绿色制造的大量先进经验和产业基础,目前已在绿色制造发展道路上把握了先机。下一步,应继续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真正实现用“绿色制造”创造“金山银山”。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表示,绿色制造的本质是具有环境意识的制造,是一种综合考虑人们需求、环境影响、资源效率和企业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制造强国战略,需要联合政府、企业、公众,以及资本市场等多方力量,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协调、群策群力。

“对湖州而言,结构调整是下一阶段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表示,湖州市产业结构为5.1:47.4:47.5,第二产业占比仍较高,尤其是建材、纺织、电力、化纤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规上企业综合能耗消费总占到70%以上,数量多、布局分散。特别像长兴县,高耗煤企业集中,煤炭消耗量占比达72%,对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专家建议,一方面湖州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进一步向高端聚集,巩固湖州在科技创新上的优势地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深化传统企业的绿色制造改造,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步伐,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为生态保护留出更多空间。实施工业企业循环化改造,拓展绿色制造循环产业链,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构建资源联供、产品联产和产业耦合共生的完备循环产业链。

另一方面,要加快健全绿色制造发展相关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强部门间通力合作,营造浓厚的绿色制造发展氛围。同时应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加快绿色金融政策与产品开放,使绿色金融工具更好地服务于绿色制造发展。

责任编辑:郭俊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