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化工社成立于1953年,已由之前的专业社发展成为现在的综合类出版社,经过多年的努力,化工社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并得到了社会、学校、科研院所的广泛认同,目前已连续4届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化工社目前主要出版科技类和教育类图书,并承担了大批国家“十二五”项目,致力于在核心优势领域打造精品,为图书馆、科研、教学以及各行业提供优质、丰富的图书,增加有效供给。
三大经验两项建设,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升级
在推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中,化工社做了颇多努力,为推动自身的产业融合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化工社成立了大数据重点实验室,并在数字出版产业融合发展转型升级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一些融合发展方面的工作思路和经验可以分享给业界。
第一,制度为魂、标准先行。一方面,根据整个行业的发展特点及要求,化工社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标准和转型升级的相关制度,涉及到项目管理、元数据采集加工、资源建设、平台开发等多个环节。另一方面,化工社积极参与行业转型升级标准的制定,先后参与了17项标准审定工作。
第二,资本为本、数据保障。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内容为王”始终是新闻出版业的第一要义,因此化工社始终把内容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努力践行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把内容做深、做细、做透,科学、准确、权威、及时的内容资源是整个运行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融合发展、数字出版也吸引了包括大学图书馆在内的众多客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们的发展要求。为保障化工社的持续转型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练好内功,进行出版社知识资源建设。化工社的主要数字产品包括PDF版式电子书、XML EPUB结构化电子书、化工语义关系、化工专业词汇、在线课程三维动画等,丰富的产品为教学研究和文献整理提供了重要资源,同时也为化工行业、科技制造业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二是元数据建设。2017年7月,化工社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实现了图书馆数据标准的单证对接,并初步取得了成效。虽然目前在推广上还存在一些障碍,但化工社作为主要参与方之一愿意继续努力去探索实践。
第三,技术为用、平台支撑。化工社一直非常重视内容加工建设,我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了两套平台系统:一是内部支撑系统。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定制购买等方式构建专业领域的知识体系、复印出版物、资源管理系统、CNONIX数据采集加工系统、版权资产管理系统、多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等。二是对外运营平台。为了给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所有图书馆电子书服务商做好对接服务,化工社构建了自己的电子信息系统,包括三大产品体系和全品类资源发布平台。基于化工社优势特点所建立的智慧星专业服务平台,目前还在试用阶段。CIDP装备制造业平台建成三年,已在向企业、高校等进行推广,有近500家高校在试用,其中60-70家已开始付费使用,该平台获得了高校图书馆和相关领域大型企业的普遍认可。此外,化工社目前还在构建安全在线教育平台和易侧在线教育平台,这两套教育平台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初步完成。
打通数据和技术支撑,区块链技术推进馆社融合发展
总体来看,想要实现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出版社需要练好内功,为图书馆提供有效的产品是其首要任务。化工社每年出版图书2500种左右,其中,专业类图书1300-1500种,教育类图书800种左右。同时,化工社在全国馆配市场中码洋占有率排在前6位。图书馆市场,尤其是大学图书馆市场,是化工社的重要客户,因此,我们非常重视馆配工作。
基于化工社与图书馆的合作经验,我对社馆的融合发展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打通数据壁垒,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2014年,采编一体馆社融合服务平台由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纳入建设融合采编平台项目中,今年4月14日该平台正式上线。采编一体社馆融合服务平台具备中文编目、全行业、全书目、编目前置、智能采选和纸电一体等六大核心功能,我认为这六大功能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作为供给方,化工社应该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这样才能推动出版社与图书馆的融合发展。
第二,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信息不透明问题。由于出版社、运营商和图书馆三方目前缺少公开透明的数据交换平台,致使信息不流通,图书馆对于出版社的具体产品缺乏清晰的了解。该问题的核心是版权问题,作为出版方,尤其是权利方、作者方非常重视对版权的保护,区块链概念的迅速兴起,为解决行业痛点、部分信息不透明问题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
第三,开发智能产品,解决无效信息问题。每天都有海量信息被生产出来,有时需求方可能只需要精华,可供给方却提供了原料。出版社作为供给方,供给的往往包含很多无效信息,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开发智能知识服务产品,解决数据垃圾,帮助用户快速、精准地在海量资源中找到想要的信息,为其提供简单明了的知识脉络,对用户进行相关知识的引导和拓展服务。
(本文内容由公开演讲整理而成,未经本人确认。 )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