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书是教师进步的阶梯

2018-06-14 08:05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2015年1月,上海首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结果揭晓,上海有11个项目在调查的38个国家(地区)中居于领先地位。为了系统总结上海教师教育的新成果,积极探索新时期海派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扎实建设上海教师教育的新高地,上海教育出版社与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合作,共同启动了“上海教师教育丛书”(以下简称丛书)的开发工作,开始了系统进行教师教育教材建设的实践探索。丛书分为三个书系:“知会书系”“知新书系”和“知困书系”。三个书系由浅入深,拾级而上,各具特色,分别关注教师生涯的不同阶段,解读海派教师的成长密码,搭建教师成长的思想阶梯。

“知会书系”:铺就见习教师的成长基石

在上海,刚入职的新教师称见习教师。“知会书系”主要为见习教师而设,遴选教育现场常见的典型问题,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引导其掌握教师岗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将见习教师的实践问题总结为四个方面:职业认知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管理与育德体验、教学科研与专业发展,并进一步细分为18个点。基于此,我们规划了“知会书系”,约20种教材。

新手教师上路,各有各的难题。张蕴主编的《菜鸟教师的生存法则》,对新教师遭遇的种种困惑进行系统分析,科学解答。全书从开启见习历程、自信走进校园、融入集体生活,到走近学生、攻克家长难关、从容开展工作,再到上好一堂课、身心修炼、学会规划与成长,以案例实操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引导见习教师逐步明了“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三大问题,成功开启职业生涯第一步。

看似平静的教室里,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熊孩子”出没。余琦主编的《班主任行动智慧树》告诉新教师与“熊孩子”和谐相处的秘密。书中介绍了新手班主任如何开展实务工作,包括如何家访、排座位、制定班规、选中队干部、做课前准备、指导眼保健操、安排值日生工作、召开主题队会、召开家长会、处理意外事故、撰写评语等,手把手地引导新手教师成为有领导力的班主任。这些新教师实务工作的实践智慧,在大学里学不到,在教育现场又急需,在“知会书系”里都能找到。

“知新书系”:聚焦骨干教师的关键事件

通常,理论界把教师职业发展分为适应期、成熟期、高原期和成功期四阶段。相应地,教师也将经历“新手—熟手—骨干—名师”的过程。但四个台阶并非人人可以跨越,新手并非都能成为专家。“知新书系”从上海200多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中遴选名师成长的优秀案例,聚焦催化名师成长的关键问题与关键事件,助推骨干教师沿着专业化道路快速蜕变升级。

阅读经典是影响教师成长的一个关键事件。阅读,是教师生命的一种姿态;经典,是教师成长的宝贵养料。罗玉英的著作《枕典集:跟着经典学为师》以师德修养的30个关键词为线索,研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典故,从中国文化的源头讲述教师应该具有的家国情怀、仁义慈孝、宽厚信诚、端明正大、廉勤乐群、求真务实等优秀品质。作者讲故事、说道理、思问题,以古论今,启发当代教师为人师表、提升修养、共建团队、聚焦专业以及研究教学,指引教师在家庭、社会与学校的不同场域中修身、齐家、乐业、专攻,教书育人,安身立命。

当校长也是教师成长路上的一个关键事件,而课程领导是校长的必修课。陈永平的著作《高结构设计 低结构实施》从校长的视角看课改,以古德莱德的5种课程为理论框架,提出“高结构设计与低结构实施相结合”的基本理念,在学校层面建构“高低结合”的课程体系,在课堂层面构建“高低结合”的课堂教学,并辅以“高低结合”的校本研修,为高中课程的综合改革、多样化办学提供了新思维与新视角。

为师不易,为师者之师更是不易。从一名教师成为一名培训者,通常是教师从新手到专家的重要标志。陈霞的《教师培训项目质量管理》立足“互联网+”时代教师培训的特点,从教师培训项目的规划与实施出发,构建出教师培训项目全程质量管理模型。

“知困书系”:凝练海派名师的教育智慧

《学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困”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力量。每一次“知困”,都是一种修炼。每一次“知困”,都指向卓越。困,由问而生,因此,每一本“知困”都聚焦教学场域的真实问题,凝练海派名师的教育智慧。

“知困书系”多由沪上教育名家担纲。于漪老师是上海乃至全国基础教育界的一面旗帜,更是全体教师学习的榜样。我们把“于漪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丛书”作为“知困书系”的第一批,由于漪老师领衔主编,第一次从“教育思想”“语文教学”“道德教育”“教育管理”“教师教育”5个维度,系统总结于漪教育思想精粹,立体展示于漪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真知灼见。作者团队聚集了几代上海教育工作者中的优秀代表,其创作的过程,体现了上海教育的思想接力和薪火相传。

教师是站讲台的人,阅读大家经典,夯实文化底蕴,是站住讲台的根本力量。吴国平教授是教师教育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主编的《站住讲台的力量》精心甄选经典文章50余篇,以“文化·教师·讲台”为关键词,引导教师阅读经典。50余篇美文,多为大师之作,呼唤教师与更广义的师者对话,引导教师在扎根教学实践的同时,主动反思教育实践,突破发展瓶颈,破解困境难题,不断提升教育学术水平。

在编书的过程中,有很多故事令人感动。86岁的于漪老师编书时反复强调,为教师写书,一定要讲真话,要讨论真问题,要激发真思考。为此,于漪老师亲自与青年教师讨论: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她要求每人提5个问题,收集到数百个带着实践的泥土芬芳的真问题。从中,于老师认真选出约50个问题,作为书稿的基本框架。在编写过程中,于老师字斟句酌地审改每一本书稿,坚持读完百余万字。其间,于老师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不能久坐。很难想象,一位耄耋老人躺在床上,忍着病痛,如何艰难地改完这百余万字。书出版后,于老师还写了5封亲笔信,分别寄给5位责任编辑。字里行间,都是大爱之心。

迄今,“上海教师教育丛书”已经出版十几种,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于漪教师教育系列课程丛书”获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高结构设计 低结构实施》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奖,《优秀团队是这样炼成的》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沐浴世界的色彩》受到高层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为了更好地传播丛书的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开通了“教师书房”微信平台,号召广大教师采取O2O的形式读书。上海师资培训中心邀请学员一起参与。贵州遵义金种子培训班第八期学员是其中的一批。在线下,他们一边读书,一边写读书笔记,并齐聚出版社的“教师书房”,用琅琅书声表达对作者的敬仰,立志成为像于漪老师那样的模范。在线上,他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录制了近百篇音频课,以朗读的形式,把文字和声音通过微信平台分享给身边的人。第一个发出微信的周礼老师,当天就收到数百点赞,阅读量过千。读着于老师的文字,越来越多的教师会被感动。也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上海教师教育丛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一切为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丛书出版的初心。从2016年到2020年,丛书计划出版60种,初步形成一个从新手到专家的立体的教材体系。在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先有陶行知、陈鹤琴等老一辈教育家,后有段力佩、吕型伟等新时代教育家,现有于漪、顾泠沅、仇忠海、唐盛昌、刘京海等教书育人楷模。江山代有才人出,海派名师还有很多光辉的榜样需要总结,书系还有很多东西有待书写。

最近,上海正式启动了第四期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丛书的建设将跟随上海教育的脉动砥砺前行。“上海精神”的本质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我们希望通过读书,让每一位教师都更加卓越,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师者的榜样。

责任编辑:黄采萧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