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从一季度末的65只,到如今的135只,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的股票数量在近两个月内激增。从上证综指多个下行周期来看,当前的破净股数量及破净股占比均在向高位攀爬,一场关于A股是否见底的争论随之展开:有观点认为,市场底部来临,投资机会隐现;亦有观点对见底判断较为谨慎,认为随着A股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的破净股投资逻辑已发生变化。
破净股快速扩容
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破净潮已造访A股。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收盘,A股共有150只个股市净率小于1,剔除15家净资产为负的ST股和退市股后,股价跌破每股净资产的破净股数量达到135家,数量创下近5年新高。
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今年破净股数量出现“井喷”始于一季度末,彼时上证综指刚从3500点的近期新高跌落至3100点附近,破净股数量达到65只。此后,随着大盘进一步震荡下行,短短两个多月,破净股数量激增至135家。
从破净股所处行业来看,房地产、银行、交运设备、采掘等板块成为此轮破净潮主力。其中,华夏银行的市净率最低,仅为0.59倍左右,厦门国贸、厦门信达、中原高速和赣粤高速等10家公司市净率不足0.7倍。此外,包括华映科技、中远海能、河钢股份等在内的19只个股市净率均低于0.8倍。
“破净股当中身处产能过剩行业的标的构成主力军团,具体涉及造纸、钢铁、水泥、煤炭等行业。”小小金融CEO刘小峰说,由于产能过剩,从理论上说,这些个股在实际清算中很难卖到折旧后的净值。因此,在股市低迷时,产能过剩行业的股票常常是破净军团主力。
历史数据显示,当上证综指处于低位时往往伴随着破净股的大面积涌现,破净股数量常被用来衡量市场见底的重要指标之一。以A股历史上上证综指的几个标志性历史低点来看,当前A股135只破净股数量,为2016年1月A股熔断时53只破净股的2.5倍;与2013年6月上证综指1849点时160只破净股相比,数量接近;与2008年1月上证综指1664点的低位出现215只破净股的历史高峰相比,破净股数量占到六成以上。
随着破净股数量绝对值接近历史高位,破净股在整个A股市场的整体占比也在上升。记者统计发现,当前A股破净股占上市公司总量的3.83%。这一数据比2008年1月时的14.28%、2013年6月的6.53%要小,但比2016年1月熔断时的1.89%和2012年1月的2.77%略高。
对于今年破净股出现的变化,联讯证券分析师殷越认为,今年破净股走势存在跟跌不跟涨特征,就是股指反弹时破净股数量减少不多,但股指下挫时破净股阵营有所增多,这体现了当前市场流动性偏紧,以及上半年板块切换较快,风格飘忽的结构性行情特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投资逻辑生变
“很多权重股价格已很低,下跌空间有限,可以认为大面积破净是见底信号。”林秋平是民生证券的一名资深投顾,相对于最近火热的独角兽概念和新兴行业,他更愿意向客户推荐一些明显超跌的低价股。“相对于投资市场估值较高的股票,有业绩和资产支撑的破净股安全边际更高。”他说,目前市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CDR、独角兽等概念股上,白马蓝筹因前期涨幅过大后续上升空间被限制,大部分进入高位盘整状态,在破净股中寻找机会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与林秋平的观念相左,深圳前海一家私募基金的总经理罗先生则对破净股保持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破净股增多实际上是市场资金在用脚投票的过程。当前缺少持续的热点,市场对破净股的热情相对前几年出现明显削减,如果贸然杀入,难有所作为。”罗先生表示,相比上涨驱动乏力的破净股,自己更青睐在医药、大消费,以及次新股等板块中寻找机会。随着A股不断扩容及与国际接轨,A股出现明显的“港股式”分化趋势,注定很多低价股即使被“错杀”,在惯性情绪作用下,相关个股很难在短期内大幅反弹。
一面是主张在破净低价股中“掘金”,寻找投资的安全边际;另一面则是主张规避表现“平庸”的低价股,寻求收益最大化。在破净股激增的当下,上述两种情绪的“多空对决”趋于白热化,普通投资者该如何用好自己手中有限的筹码?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从过去A股触底反弹时的破净股数量来看,均超过150家。如今A股破净数量快速冲至上百家,是大盘处于底部区域的关键性市场指标。更重要的是,目前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发力,从中长期来看,不应对A股持悲观态度。
“判断市场进入完全的底部还很难说,对于想要抄底低价股的中小投资者而言,应该对公司进行深入研究,才会有信心进行‘人弃我取’的投资操作。”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认为,随着A股环境的变化,从破净股数量来判断市场进入底部有待商榷。在新形势下,通过破净指标进行投资决策对专业度的要求不断提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分水岭隐现
破净潮来袭,投资情绪分化,未来市场走势将如何发展?投资机构表示,结合经济前景等基本面核心变量,破净潮涌或成后市向好发展的分水岭,投资者对当前市场情绪不必过于悲观,可根据实际情况择机布局。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破净股数量增多,局部股票见底后,市场将表现为价值低估的回归,价值高估的也会回归,往后一个阶段处于双向回归过程。对于后市不要过于悲观,银行、非银金融、地产、消费、基建等板块经过调整,价值逐渐显现;但是对于高估值的要保持谨慎,价格回归会非常坚决,整体市场会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无论是破净还是更广义的市场估值,都清晰地指向市场底部,但市场能否见底回升,有赖于经济前景这些基本面的核心变量。”联讯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朱俊春指出,目前外部风险对2018年股市的冲击告一段落,至少最坏的阶段已经过去。3300点、3200点和3100点三道整数防守线失守后,投资者不再抱有幻想,底部反而由此形成。
在广发证券量化首席分析师安宁宁表示,从日历效应来看,6月上证指数与深成指历史上涨比例仅为38.9%,换言之,六成左右下跌,中小板与创业板指数在50%,情况稍好,而7月大盘回升的比例在60%,中小板在70%左右,属于大小普涨的时间窗口。目前60日换手率在67%附近,距离上两次熊市低点45%的目标仍有一段距离,因此指数仍在宽幅震荡,且处在接近震荡下边界区域的可能性较大,6月的调整可能会使得指数出现2018年的低点。
博时基金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更加谨慎。他表示,虽然股市处于阶段底部,但不确定性不得不防,建议守正待时。当前避险情绪骤然上升,建议一方面要敢于逢跌逆势建仓,另一方面要待尘埃落定才可积极布局。对A股保持配置的心态,相对看好金融地产、周期和科技等板块。
“在整体市场环境下,A股市场会更加重视盈利基本面的确定性,因此在盈利主线方面,主要看好消费板块以及有明确盈利确定性的成长板块。考虑到A股开放进程的加快,判断未来金融地产板块也会迎来一轮估值修复行情。”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表示,当前并非悲观时点,一方面宏观经济短期韧性仍在,企业盈利基本面可能会好于预期。根据近期宏观经济指标,经济基本面依然坚挺;另一方面,上证综指当前估值为13.63倍,历史分位数也已从年初的88%大幅回落至43.70%,市场主要指数均回落至历史分位数的50%以下,并且盈利-估值性价比呈现一定的投资机会。此外,A股纳入MSCI,境外资金在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中成为资产定价的重要边际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