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从襄阳自贸片区管委会获悉,襄阳自贸片区挂牌以来,新增市场主体1055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家,合同外资13142万美元。
作为我市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襄阳自贸片区积极做好“加减乘除法”,努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法”
在完善顶层设计上全力做“加法”,凝聚合力,明晰建设路径。襄阳自贸片区总体规划获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紧锣密鼓进行。我市32个部门制定配套扶持措施。市发改委充分发挥襄阳自贸片区区域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综合性试点功能,支持襄阳自贸片区国内外投资项目优先受理、核准、审批;市财政局用足用好财税政策,积极争取自贸片区地方政府债券,放大汉江产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在发展六大产业领域的倍增效应;市工商局推行三项登记制度,放宽三项准入条件,打造“三化”便利服务,推行“三位一体”监管模式;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实施国地税业务“一窗联办”、前后台业务“一厅通办”、税银征信互动、税收遵从合作等创新举措。同时,不断完善法治保障,率先在全省自贸片区中推出一系列司法保障制度和措施。
“减法”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着力做“减法”,刀刃向内,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准入”环节全面推行“四十七证合一、八十七证联办”登记模式。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为投资项目审批提速。襄阳自贸片区行政审批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由38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80%以上的审批事项实现3天办结。在全国率先实行“出口退税电子退免更”,可达到出口企业当天申报、退税款当天到账的效果,真正实现了“退税直达零等待”“税银企三方共赢”。推行“多评合一”,优化评估审批流程,将11项串联的评估变为并联;探索“多验合一”,采取“1+N”方式选择验收事项,组织消防、人防、电力、通信等多个相关单位联合验收,通过“组合拳”促进襄阳自贸片区重大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
“乘法”
在深化制度创新上倾力做“乘法”,精准切入,实现重点突破。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整合各领域改革举措和创新成果,放大各项制度、措施、平台之间的协同联动效应。深化金融领域创新,与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合作,探索开展高新科技企业财产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科技保险;总规模10亿元的湖北骆驼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成立,成为首只在襄阳注册成立的并购产业基金。促进贸易便利化,积极推进“互联网+海关”,实行通关一体化、“自报自缴”税收征管方式改革;通关无纸化比例达到100%,每年为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直接节省报关成本20多万元。
“除法”
在解决痛点、堵点上竭力做“除法”,补齐短板,提升社会获得感。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襄阳自贸片区建设项目获得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不少于100亿元意向性信用额度。破解自贸片区人才短缺难题,我市《探索市场化机制推进欠发达地区人才工作》获评全国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在襄阳自贸片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开辟国际人才服务港专区;与阿里巴巴开展深度合作,培养襄阳国际电商人才。破解功能平台建设滞后难题,加快以“四港一区”为核心的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积极争取保税物流中心功能拓展,襄阳保税物流中心自封关运营以来,累计监管货值达1.7亿元,进口保税、出口通关一体化、即进即出三大模式已全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