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先行先试 海南设立海口江东新区打造自贸区集中展示区

2018-06-05 08:50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综合

编者按:为落实好海南自贸区建设的国家战略,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并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集中展示区。

据了解,新区将建设参与全球消费市场竞争、采集全球消费资源、吸引全球消费的新载体,导入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推动中国品牌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扩大中高端消费供给,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消费,促进消费领域互动融合和创新发展。合理规划和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外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和商业街区,全面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基础设施水平。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建设“智能店铺”“智慧商圈”,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安全诚信便捷舒适的消费市场环境。

目前,海南省正在对新区开发模式创新、资源配置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治理创新进行系统研究,同时重点研究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试点,打造江东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

        海南设立海口江东新区 打造自贸区集中展示区

记者从3日举行的中国(海南)自贸区海口江东新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落实好海南自贸区建设的国家战略,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并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集中展示区。

海口江东新区位于海口市东海岸区域,总面积约298平方公里,分为东部生态功能区和西部产城融合区。其中东部生态功能区约106平方公里,包含33平方公里的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产城融合区约192平方公里,包含临空产业园片区、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片区、桂林洋高校片区及沿江生活片区等。

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介绍,选择江东打造新区,主要基于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流的生态环境和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江东新区将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在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等方面做表率,努力建设成为海南自贸试验区的集中展示区,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示范区。

符宣朝说,海南省将按照“两年出形象、三年出功能、七年基本成型”的时间表,全力加快推进江东新区规划建设,将积极打造成世界一流的零碳新城、彰显中国文化海南特色的靓丽名片、城乡一体和谐共生的中国示范以及全球领先的生态CBD。

目前,海南省正在对新区开发模式创新、资源配置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社会治理创新进行系统研究,同时重点研究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试点,打造江东新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

据悉,海南省还于3日启动江东新区概念性规划方案国际化招标工作,面向全球公开邀请最优秀的规划设计机构共同参与新区的规划设计。(来源:新华社)

《人民日报》聚焦海口江东新区:298平方公里这片新区亮点多

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为落实好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调研、统筹规划,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

6月3日,海南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口江东新区规划建设有关情况。

临江临海临湖,创建零碳之城、绿色之城、未来之城

车辆一过琼州大桥,沿着南渡江往东,便来到海口江东新区所在。第一印象是绿格外密。

海南省发改委主任符宣朝介绍,海口江东新区位于海口市东海岸区域,东起东寨港(海口行政边界),西至南渡江,北临东海岸线,南至绕城高速二期和212省道,总面积约298平方公里,分为东部生态功能区和西部产城融合区。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告诉记者,海口江东新区生态环境一流,临江临海临湖,拥有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年底海口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修复,推动湿地入城,为新区生态优先、蓝绿共生、陆海相依、水城相融的特色风貌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濒临琼州海峡、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流的生态环境,因为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土地储备充分、发展空间充裕而形成的后发优势,赋予江东新区鲜明的特点。

好的生态环境,还要有好的呵护举措。符宣朝介绍,江东新区建设,将着力推动中央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切实增添绿色发展动能、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模式,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建立现代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体制,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注重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记得住乡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零碳之城、绿色之城、未来之城。

一张蓝图四大亮点,规划对标全球一流标准

驾车从江东新区一直往北,是卫星发射基地所在地文昌。新区内拥有美兰国际机场,开放优势明显。

在住建部的支持下,海南就江东新区规划召开多次专家研讨会。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推进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新区规划需要对标全球一流标准,加强对海南自贸区(港)规划设计的研究,在空间有效利用、交通合理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筑物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符宣朝介绍,江东新区将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零碳新城、彰显中国文化海南特色的靓丽名片、城乡一体和谐共生的中国示范和全球领先的生态CBD。

四大亮点,如何打造?

在建设中,海南将以保护东寨港生态绿心和江东新区生态本底为前提,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零碳产业平台、打造零碳设施环境、倡导零碳生活方式,确保蓝绿空间占比位于全球城市前列,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挖掘海南本土文化,结合独特热带风情,塑造“海陆交流、顺应自然、城园相依、城乡共荣”的城市形象。

杨保军认为,海南建设江东新区,既尊重现状,也注重城乡统筹,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新区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海南注重促进城乡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严格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推进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调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建设品质一流美丽乡村和安居乐业美丽家园。

按照建设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愿景,运用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管理的规划理念,聚合国际最先进的生态、环保、节能、智能技术,推动自然环境生态圈与产业功能生态圈融合,依托区域水网、路网,营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绿化体系和风格鲜明的建筑景观风貌,形成生态优良、安全韧性、经济高效的中央商务区,为全球企业和高端人才提供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要素集聚、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

先行先试,探索新的监管模式、消费供给、产业布局

江东新区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战略定位,在加快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等方面先行先试。

按照战略定位,新区在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消费供给和体验、产业布局上,都将进行新的探索。

普华永道中国大陆及香港创新服务部主管合伙人蔡晓颖介绍,对于江东新区将建立更加灵活的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他们充满期待。

在江东新区的产业选择上,符宣朝说,将重点打造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聚集区,建设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国内外知名科研和服务机构云集的总部经济区,建设海南国际金融交易中心、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和国际教育基地。

在美兰机场免税店,来自北京的余先生告诉记者,得知江东新区将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他们的第一想法是免税商品品种将更丰富,购物体验会更快捷舒适。

据介绍,新区将建设参与全球消费市场竞争、采集全球消费资源、吸引全球消费的新载体,导入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推动中国品牌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扩大中高端消费供给,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消费,促进消费领域互动融合和创新发展。合理规划和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外影响力的新型消费商圈和商业街区,全面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基础设施水平。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建设“智能店铺”“智慧商圈”,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安全诚信便捷舒适的消费市场环境。

与此同时,海南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务实高效的交流合作,依托美兰空港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示范区。加快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与制造等新兴产业,建设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推动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示范区。(来源:人民日报)

金融支持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系列配套政策落地在即

中国证券网讯 海南深化改革开放正全速推进。在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中,金融服务、金融创新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知情人士近日对记者表示,一行两会等金融监管部门支持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系列配套政策落地在即。

据中国证券报28日消息,海南对于自贸区(港)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点对点”招商已启动,更多实力雄厚的、科技驱动的金融市场主体有望“进场”。

专家和金融业人士认为,随着金融开放和创新相关配套政策落地实施,海南可能成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金融创新“新高地”。尤其是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支点,海南有望成为我国离岸金融、跨境金融、金融科技等新的“出海口”。(来源:中国证券网)

海南财政部门将加快建立自贸区(港)财政体制

中国证券网讯 海南省财政厅负责人近日表示,财政部门将继续发扬敢闯敢干、只争朝夕的精神,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在财税制度、财税政策、财政资金等方面积极着力,加快建立自贸区(港)财政体制。

海南日报24日消息,据介绍,海南省财政部门将在财税制度和财政资金上谋好篇布好局,建立适应自贸区(港)的财税制度,集中财力办大事:一是对海南省重点发展产业所需进口的企业自用设备、物品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制定正面清单,动态调整;二是争取中央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起步阶段,给予建设海南自贸区(港)综合财力补助,统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等;三是采取市场化方式,推动相关企业、机构与省政府引导基金共同出资,在海南省注册设立自贸区(港)建设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建设海南自贸区(港)的企业。

同时,海南省财政部门将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打造生态文明的生动范例。一方面,将加快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相挂钩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谁获益,谁补偿”“谁污染,谁赔偿”的原则,制定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案,提高市县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并规范推进PPP模式,在污水、垃圾处理等重点领域中推进社会和资本合作(PPP)的运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另一方面,省财政部门将探索建立水权制度,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绩效导向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制定海南省绿色产品政府采购评标制度,在招投标环节优先采购绿色产品。

此外,海南省财政厅负责人还表示,要守住底线,防范风险,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防控体系。政府债务管理与风险防控关系政府信用,关系海南的长远发展,必须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建立政府债务预警机制,妥善化解存量债务。堵“后门”,规范政府融资行为。开“正门”,提高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强化管控风险的意识与能力,切实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坚决遏制隐性债务,确保有效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信贷等方面存在的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来源: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郭俊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