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香 > 正文

科技图书版权引进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8-05-31 08:15 来源: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 0

分享至

微信扫一扫: 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据官方统计,我国2015年引进版权总数16467项,其中图书为15458项,输出版权总数10471项,其中图书为7998项,图书版权贸易引进和输出的比例为1.93∶1,与2013年的2.3∶1相比,图书版权贸易逆差有较大幅度缩小。当然这与我国采取的走出去战略是分不开的。但版权引进仍是重头戏,而科技图书的引进品种绝对值也在一直增长中。通过版权引进,积极吸纳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而对于出版社树立品牌、优化结构、创造效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在版权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也逐渐显现出很多问题。

四大问题困扰版权引进工作

引进版科技图书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由于引进版权资源相对集中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同时,受制于原版语言的翻译障碍,目前引进版图书绝大多数集中在英文原版书,少量为日文版,其他小语种外版书就更少见了。在资源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随着版权引进的不断深入和细化,外版科技图书市场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

缺乏整体产品线规划,品牌打造度不够。每家出版单位都会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战略方向,在这种出版优势的范畴内,应有效捕捉外版图书信息,形成战略品牌和有效的产品规划,而不是盲目跟风,从而失去自身特色。版权引进应与本土选题相弥补,围绕自身专业品牌而有所选择。针对不同的读者层次和需求定位,开发不同的产品形态,设计完整系统的产品线布局,以形成立体产品集群,打造品牌形象。

重复引进现象严重,质量良莠不齐。国际范畴的科技前沿和热点,成为各家科技出版社共同的关注点,争相引进相关题材。这从国内图书市场中引进版同质书增多的状况,也可以印证这一点。而实质上经典、权威的著作毕竟是极少数的,从国外出版商不断推出很多论文集结式的图书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响应技术热点方面,也做了很多响应一时之需、经不起时间推敲的工作。像这种图书,不论从技术需求,还是市场推广,都缺乏优势。

竞相抬价,高企版税不可承受之殇。版权成本是引进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一些热点书,往往多个出版社相互竞价。而对于科技专著,受众群更小,销量更有限,高昂的引进成本,再加上国内图书定价和读者消费水平的约束,可能最终经济效益为负,而这对于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版权引进过程中应结合产品规划,理性竞价。

图书翻译质量低劣,科技术语不规范。图书市场中的个别品种,为了抢占出版先机,仓促出书,翻译过程短,造成译文中语言晦涩、句式杂糅。而作为科技书,更要注重科学严谨性,特别是一些专业的名称术语,要严格使用标准规范术语。科技图书翻译质量差,通常也与译者选择不当有关。科技书不同于一般的大众读物,所以在选择译者时更要注重专业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原书语境与内容,并通过自己对专业的理解而更好地再现原书的内涵。否则,低劣的翻译质量,会直接影响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引进版图书的改进做法与思考

针对版权引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相应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做法。

其一,围绕出版社的品牌定位和产品线架构,明确版权引进的范畴。

科技图书是为行业而服务,为传播科学技术、提高大众认知、促进生产力转化而服务,同时围绕出版社自身的品牌定位和产品线架构,来挑选适销对路的外版书。

要引进内容价值高、引领科技发展方向的好书,这类书中的技术通常代表某科技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引进后能够直接为国内研发人员提供直接的借鉴和帮助。

引进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有较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图书。例如,我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肯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指出未来5?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而我国在这些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因此,能够推动这些新兴产业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图书就应该成为科技图书版权引进的重点。

引进在工程应用领域特别有实用价值的应用技术类图书。我们曾引进出版过一本《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设计基础(原书第2版)》,译者也是国内电动汽车领域专家,此书引进后连续重印多次,在当当、京东好评数量多达上千条。此书涵盖了国际上有关电动汽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非常大的借鉴价值。像这样经典的好书,要持续跟进外版的更新情况,并与外方版权方保持密切联系,这样通过新版的不断跟进,进而将这一优秀产品牢牢锁住。

引进填补我国技术领域空白并具有前瞻性学科的科技图书。要全面了解自己所从事科技出版领域的国际权威人物的作品,他们的技术通常能带动产业的变革和技术的超越。例如,碳化硅技术在家用电器、电力工业设备、智能交通、能源互联网等众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国内这方面的技术进展并不大。而《碳化硅技术基本原理:生长、表征、器件和应用》这本书,第一作者木本恒畅是京都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是日本碳化硅技术的领军人物,第二作者詹姆士?A?库珀是美国普渡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教授,是半导体界的元老级人物。这样的两位作者的专著所代表的水平无疑是当前的最高水平,所以当笔者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果断引进版权。

其二,慎重对待国外多作者编纂的外文书。

版权引进得多了,就会发现外版图书市场也并不是至纯至美的,需要我们编辑练就火眼金睛,去发现真正的好书。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国外出版商也不乏一些由很多作者编纂成的作品,对于这种多人拼写的作品更要慎重,通常会起一个哗众取宠的热点书名,而里面的内容多为拼凑,缺乏逻辑性,各章之间的关联性也较弱,感觉纯粹是为了凑热点技术而临时攒成的书籍,像这种就没有引进的必要。所以,版权引进过程中要保持清晰的辨别能力。

其三,做好引进图书的选题论证与评审工作。

在选择外版书时,除了看该书在国外的排名和评论以及作者背景等,对于专业科技图书,还需要做好专家评审工作。专家评审工作对于编辑的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从这点来讲,出版社非常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评审专家库。评审专家成员的组成要注意全面性和多样性。全面性指专业的全面覆盖性,因为我们科技图书从专业角度涵盖多个学科和方向,在评审过程中,得找到对口专家才适合,这样给出的评审意见才会比较中肯和具有参考价值。多样性指层次方面的细化,不仅包括纯做理论的科研人员,也要包括做产业的技术人员,从产学研多层面上构建,这样论证出来的结果才更加客观,也能够与读者需求更加对接。

其实,评审专家库也可以为编辑提供丰富的译者选择,跟译者库的建立是异途同源,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其四,选择专业对口的合适译者,确保翻译的专业水准。

科技图书的翻译必须植根于专业背景之下,所以,翻译是一种再创作。科技图书的译者,专业与外语兼备才可。

在遴选译者时,首先要把握好翻译作品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笔者曾引进过一本书,经调研发现原作者跟国内的交流比较频繁,于是就给原作者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表达了我们要引进他的书到中国来,询问他是否有合适的中国译者来推荐,结果作者很快回复邮件并很高兴能征求他的意见,事实确实也有国内的合作伙伴在做他这本书的中文翻译。此次甄选译者的经历,从原作者、译者、出版社三方达成了最佳优选,使得翻译质量的提升得以充分保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版科技图书被引进到国内,但市场反响未必如愿。本文针对引进版科技图书市场中的重复引进、翻译质量低劣、品牌套系不显著等一系列问题出发,根据笔者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做好引进版科技图书的一些思考和改进做法进行了阐述,从而使得在版权引进过程中更好地为行业、为读者服务,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使得出版社在科技传播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黄采萧
相关推荐
  • 《三体》三部曲全语种签售会举行

    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在展位上展出了由其运作的《三体》三部曲10余个语种的图书。英文版、德文版、法文版、西班牙文版、葡萄牙文版、波兰文版、土耳其文版、匈牙利文版等《三体》图书,吸引了众多科幻迷及来科技馆参观的民众前来阅读、购买。
    2018-05-29 08:30
  • 学校+书店:渠道活力新源泉

    中国传媒大学“王府井书店创意营造”课题结项路演活动日前在王府井书店举行。
    2018-05-29 08:25
  • 向世界讲清中国梦与中国道路

    经历近两个世纪的风雨,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重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奇迹”令西方瞩目,“中国模式”被热议,“中国智慧”越来越被广泛认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展强大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外界的质疑乃至抹黑,中国以事实回应和驳斥了这些声音。
    2018-05-29 08:20
  • 打折不是唯一 体验留住读者

    书店的营销工作不能单单看经济效益,而是要看增值价值,为书店聚集人气,增强和读者的黏合度。资料图片
    2018-05-29 08:05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