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

如何成为智慧创意者

2018-05-30 07:30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借力外物以利于事,互联网技术让用户与内容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成为人类如空气一样的必需品,这是科技的福祉。互动娱乐时代成就了腾讯,其任何一项前瞻性的判断、多领域的探索、方法的创新都带来整个内容产业的变革。

可贵的是,腾讯并非“独眼”的先知,在掌握高能技术的同时,也慧见识别技术之所不能: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在极大刺激人类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将其卷入过度娱乐的疯狂情景,手机瘾、网络乱象、人工智能与人类健康发展的悖论等。

然而,文化为魂,创意领先,技术体验的“新文创”,使得腾讯从“内容+连接”到“科技+文化”,腾讯不再只提供互联网娱乐,而成为“线上+线下”脚踏实地的科技文化企业,一个没有让文明投降于技术,努力成为有温度、有质感、有足够耐心、对社会负责的智慧创意者——拥有从创意到分享,再到受益互动的各主体连接文化内核的IP平台,探寻科技与文化彼此的赋能,创造更高效的数字化体验式内容生产与分发,化解语言障碍,传播中华文化精髓,让科技文化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地陪伴,翻过“泛娱乐”的跑马圈地时代。

技术可以更多造福文明

技术给这个时代提供大量的信息,如何给予真正的智慧而非智慧的假象,可以对人类有正确的引导?如何传承历史,让时代依然有信仰?人类的信仰又如何跟上技术的进步?

可以说,腾讯将“泛娱乐”升级为新文创,体现了腾讯对行业乃至整个市场、产业发展的判断,是一种商业智慧乃至社会责任担当。

把文化内容产业从过去单纯的娱乐、感官刺激,甚至追求“娱乐至上”的导向,转型升级为文化内容创意产品,是一种在帮助我们追求欢乐、快乐的同时,兼具人文关怀、更具文化内蕴、更贴内心、更有正能量、更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社会担当智慧。这是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互相赋能的升级,科技与文化理当互构,而非能量耗损。

刚落幕不久的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宣布,他们将从跨领域共生、极品创意呈现、打造时代故事和文化传承四大板块,实现“产业+文化”二元价值,显见其实现内容产品创新、开辟新的文化创意市场的决心。

文化娱乐产业升级驱动效应还包括用户需求多样化,腾讯充分联动与整合不同年龄段所需文化资源,特别是“95后”“00后”所需新兴文化资源的不断创造,特别关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IP的挖掘和演绎,探讨将中国故事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创作,思考创作的内容产品不再仅仅针对中国市场,而是为全球观众所制造。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资源无穷无尽,很多非常经典的故事和中国题材的人物角色,如何有效表达诠释?用全世界人听得懂的方式解读,传播到世界,展现东方古国悠久而崭新的现代文明?腾讯采取了开放式创新,从创意者到科技平台的搭建,以及跨领域的动漫、游戏、电竞的版权合作,注重中华文化内核的保留与传承。

文化赋能娱乐创意产业

从腾讯新文创生态大会可以看出,游戏依然是腾讯未来“新文创”的重头戏,只是腾讯未来在技术、市场条件不断成熟的形势下,突破传统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商业行为,着力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企业商业、公益、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向功能游戏推进,从而带给人们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

功能游戏是种应用,非单纯粉丝经济,是对社会智能化的重构。从休闲娱乐到社会应用,功能游戏是一种科技造福力,可优雅地解决社会问题——“游戏+教育”是一种主动认知方式;“游戏+健康医疗”等服务,是一种有效且低成本的新手段;“游戏+社会治理”是对现实的一种破解……功能游戏在文化性、技术性、教育性等多方面扩展空间,让玩家通过叙事架构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主导游戏的内容、形式和结构,进而可以将现实同化于游戏,将游戏同化于现实,并在同化过程中进行“拟仿”,采取了比现实更真实的形式,即“超现实”,而这是传统大众媒体甚至新兴媒体网站,都难以实现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控制力。

作为最前沿科技结晶的网络游戏,长期以来都是能够非常直观展现科学技术的点滴进步,如今热议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科技成果,其技术运用最火热的领域便是游戏。在虚拟游戏中,人类进入未来科技的世界,而未来科技则越来越创造现实,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必须正视的科技娱乐,网络游戏由于对玩家具有高黏度、高关注度,能给他们深刻的虚拟体验感,从而成为人们所依赖的“媒体”。

正如未来学家丹尼尔预言,未来人类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需要找到意义感。

互联网点燃数字文化创意

在中国,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创作生态,已经初具雏形。过去6年,腾讯构建起一个涵盖游戏、文学、动漫、电竞等业务的“泛娱乐”生态,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一方面,实现了IP概念的普及,使产业跨界协同成为行业共识;另一方面,基于互联网的创意接入平台,也改变了无数创作者的生活。

如今,腾讯基于庞大的用户群体,在其“新文创”生态思路下,我国整个文化创意娱乐业态必然会受到影响,其文化前瞻性的判断、年轻而老辣的操作手法运用,以及多领域IP探索,必然将给中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更大的变革。

传统的文化创意产业是链状的,从创意到生产再到发布与消费是线性的,而互联网科技的介入,奇特的网状结构出现,即创意者、文化机构、用户之间打破产业线性结构,三者之间界限模糊,为UGC(用户自主生成内容)模式带来无限可能,也为PGC(专业加工内容)带来非凡创新,创意在互联网时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一种生存的需要,产生出成千上万倍的内容。

由于互联网的口碑再传效应迅速,不断进入新用户,其创意知识结构实时更新,创意实时跨界融合,创意与消费实时互动,协同创意,验证式参与,分众(Audience-segmention)、精确(Accuracy)、个性(Individuality)、交互(Interaction),有着实效传播的“AAII优势”永不间断,碎片化的创意信息流随时拓展其广度和深度,创意者可以在网上边创作、边分享、边受益,简化生成与发布流程。

未来是一个场景社会的时代,从内容到线上、线下的体验结合,中华民族有自身五千年的积淀,独特的文化张力,丰富的人类文明多样性。互联网这一神奇的科技打破文化传播的单一效应,冲破时空的限制,将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更加高效率的“盈余”产出,不论是商业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得以即时呈现。

如何营造中华文化创意传播,互联网科技无疑是点燃数字文化中国的爆发器。未来的文化生产与传播方式是全新的创意传播管理,互联网时代,世界全天候需要内容,需要将中华文化做成全球关注的文化内容。以“用途”视角,找出文化消费的“起因”,讲好超越语言的中华故事,寻找创意原点,让多元文化IP汇成“世界语言”,离不开科技推动力、文化创造力、商业筹划力这三大文化娱乐产业盈利与成长的关键策略动力机制。

用创意的眼力去挑战未来,提升文化自信,形成“科技·文化·担当”三大品牌支柱,从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到功能升级,形成开放性、集成性、动态性创新网络,助力构建数字文化中国,用文化培养爱的土壤,让文化变得更加繁荣,商业便因文化变得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黄采萧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