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从沪深交易所推进中国存托凭证(CDR)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敞开第二上市地的大门,到新三板推出“三板+H”为挂牌企业提供多个选项,再到港交所、新加坡交易所改革发行制度拥抱新经济、独角兽,如何更好地服务“高精尖”产业,让优质资源生根发芽成为了包括A股在内的全球资本市场发展的主题。
多位交易所相关人士表示,多层次资本市场将为高精尖产业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从主板、创业板到新三板,都在积极对接创新企业和“高精尖”产业,交易所正在就创新企业在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的实施做准备工作。
迎接“高精尖” 交易所在准备
在2018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上交所副理事长张冬科透露,证监会最近正在研究CDR的实施细则,不久的将来就可以看到具体政策出台,上交所正在积极做好创新企业在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的准备工作。
张冬科认为,符合要求的试点企业数量不可能很多,但上市速度会相对较快。“新政向市场释放了新的信号,即中国资本市场是有包容性的,是开放的,资本市场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包括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等”。
这是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能为高精尖产业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一方面,高精尖企业是技术与资本、人力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结合的平台,其发展周期较短,市场竞争激烈,在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服务。股权融资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使企业轻装上阵,有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和避险功能可有效促进高精尖产业的创新发展。高精尖企业技术创新周期长、投入大、不确定性高、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资本市场投资方与投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与高精尖企业的特征相适应。
一组权威数据显示,2017年到今年4月,交易所市场继续推行新股发行的常态化,共有463家企业进行了IPO融资,融资的总额达到了2652亿元,其中132家为高精尖行业的企业,融资约650亿元,占25%;新三板2017年至2018年4月,累计股权融资约1600亿元,其中高精尖行业企业融资约550亿元,占比35%。
单就去年一年,证监会审核推动上市公司涉及高精尖产业的项目占比达到33%,交易金额约1500亿元。
在深交所所服务的2100多家上市公司中,高精尖产业企业超过1000家,市值超过11万亿元,规模占比近50%。深交所副总经理李辉介绍,深交所涌现出京东方、碧水源、海康威视、科大讯飞等一批对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引领作用和示范意义的企业。
为了推进交易所更好地服务新经济和“高精尖”产业,沪深交易所都在提升服务。
张冬科表示,将对上交所已上市企业进行优化,包括重组、并购、再融资、提升治理水平、提升信息披露的质量等;对拟上市企业做好融资保障;为优质企业发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做好服务等。
李辉指出,将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高精尖企业通过IPO、再融资等方式借助资本力量做大做强,引导高精尖企业充分利用公司债,特别是双创债,可续息债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固定收益创新工具,不断丰富筹资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同时,积极推进以产业整合为重点的市场化并购,积极推动并全力配合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等。
新三板拥抱新经济
在交易所迎接“高精尖”产业的同时,新三板市场也在拥抱新经济方面做着布局。
全国股转公司副总隋强表示,新三板现在有11300多家公司,有70%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就是新三板将来主要服务的对象,下一步将按照精细化分层的思路匹配差异化制度安排,这些差异化制度安排,包括交易、投资适当性、信息披露和监管等。
上周五新三板刚刚公布了2018年的创新层名单,940家挂牌企业入围,这意味着新三板市场下一步改革启动。
具体来看,创新层仍然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机械设备、互联网、文化传媒等几大行业为主,其中信息技术行业企业仍然数量最多,占比为18%,与去年几乎持平。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互联网、文化传媒等行业创新层企业占比略低于去年,而基础化工、有色金属、建筑、交运设备等行业创新层企业占比高于去年。
有市场人士表示,从新三板实践来看,基础制度设计可以很好的对接新经济企业需求,比如支持企业存量股份挂牌、进行公开转让、开展持续融资,比如依托主办券商推荐和持续督导建立市场化遴选机制,比如实施市场内部分层、探索差异化的制度服务体系,比如推出“新三板+H股”模式等,上述制度安排体现了鲜明的新三板特色,与新经济企业、创业资本的需求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