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顺应估值体系重构 基金以长远视角布局大消费

2018-05-28 09:37
上海证券报

有卖方研究员去美国路演,美国的基金经理反馈说:“如果能够搞清楚中国的消费者想要什么,那么,作为一个消费行业的基金经理,这辈子就不用发愁了,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了。”

今年以来A股整体表现一般,但有一批消费股走出了独立行情,例如海天味业、桃李面包、涪陵榨菜等。

上述消费股不仅受到国内基金经理的青睐,而且外资也加速布局。一位长期跟踪大消费的基金经理笑着表示,如果从PE来看,这些消费股的估值早已脱离了“地心引力”,但如果转向DCF估值则能够洞察到,随着A股市场国际化进程的提速,市场估值体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已进入倒计时。据券商测算,受上述事件驱动,2018年被动增量资金可能达到1000亿元。而在更远的未来,A股全部被纳入后将带来约1.8万亿元的增量资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增量资金,更在于资金对业绩稳健成长和行业定价权更加重视,由此带来的将是估值体系的重构,其影响深远。

跳出过去的估值体系

A股市场过去一直有个特点,习惯给予一些新兴事物极高的成长预期,却持续地低估优质消费股的成长空间。

然而,事情正在发生变化。

贵州茅台等估值的持续上行,只是优质消费股估值提升的开始,今年以来不少消费品公司的估值也在持续提升。

一位私募投资经理表示,相对于市盈率估值,海外投资者更倾向于用DCF模型进行估值。很多公司尽管用当前盈利计算其股价很贵,但如果按照DCF模型计算,很多公司的价值并未被高估。

“典型的如食品饮料、创新药,简单地讲是估值体系在向海外市场看齐,但具体来说,是估值的出发点有了深刻的变化。不再只看企业静态的盈利,更看重企业资产未来创造盈利的潜力;不再简单地从PEG角度(市盈率和增长的比例)去估值,而是从企业的竞争力、商业模式等决定企业长期经营持续性的角度去衡量企业的价值。”

以海天味业、桃李面包为例,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两家公司的2018年业绩增速预测分别为21%、28%,当前对应2018年估值分别为42.7倍、38.5倍。两家公司估值上升的幅度远超市场想象,脱离了传统估值体系的范畴。

在部分消费股迭创新高的过程中,外资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桃李面包为例,该公司一季报显示,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外资占据了五席。

业内一位资深投资总监预计,未来海外资金将加速布局食品饮料等个股,相关公司估值有望进一步抬升。

上述资深投资总监的逻辑在于,海外的资金成本和国内的资金成本存在明显差异。在他看来,海外的资金成本在3%到5%,而国内的资金成本在6%到8%。这意味着,外资对于估值的容忍度更高。如果按照DCF模型,外资更看重公司业绩增长的稳定性。资料显示,海外成熟市场的一些消费品公司业绩增速在10%左右,但估值也能给到30倍至40倍。

在招商证券看来,海天味业、桃李面包等个股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高的估值,主要原因在于它们能持续稳健成长和具备行业定价权。

以海天味业为例。首先,该公司是所属子行业的绝对龙头,在调味品行业的市占率,比第2名到第5名加总还高。其次,业绩增速稳定且确定,周期性弱。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稳定。最极端的是调味品中的盐,完全的刚性需求,经济周期波动和产业政策的影响极小。第三, 成长空间还很大。海天味业当前酱油市占率仅为16%,调味品仅为5%,下一个5年计划即将展开。最后,具备较深的护城河,海天味业的护城河来自口味带来的客户超强黏性。

增量资金的偏好

距离A股正式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仅剩最后几个交易日,市场对此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增量资金的配置。

招商证券分析师认为,当前食品饮料权重占MSCI 中国指数10%左右,超过了当前国内机构的持仓比例,其中茅台占比4.68%。

其实,A股被纳入MSCI指数带来的增量资金只是未来长线资金的一部分,QFII 额度增加和其他主动型海外资金也会积极流入,布局中国持续成长的大消费行业。国内消费品公司集中度提升后,周期波动弱化,增长潜力好于成熟市场,估值势必会对标海外消费品中优秀公司。

惠理基金中国业务总裁表示,长期看好大消费。在他看来,投资的核心是所投资公司的产品、商业模式是否被消费者接受。如果没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公司经营是不能持续的。医疗、教育、旅游等都受益于消费升级,都能够产生比较稳定的现金流,是能够获得估值溢价的。

在估值体系的重构中,国内资金也将扮演重要角色。随着成长属性的爆发品种越来越难寻觅,子行业龙头越来越多,投资者会更加注重以企业真实竞争力和护城河来审视公司投资价值。这点在贵州茅台、涪陵榨菜上已经有所表现,但这是个中长期的逻辑,完全实现需要时间。

长信基金权益投资负责人安昀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长期看好大消费行业。从商业模式看,消费品本身受新技术冲击较小,产品生命周期长,马太效应演绎得较为明显。另外,中国正在享受一波“婴儿潮”的红利,提供了巨大的消费规模和消费升级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品与文化息息相关。从长期来看,接受中国文化的国家将越来越多,中国的优势品牌在向外推广的过程中,有望像现在的美国消费品公司一样,在美国成功之后很容易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

招商证券分析师也认为,随着A股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食品饮料行业内拥有全球市场的公司或者是中国稀缺品种的公司,将成为境外资金关注重点。考虑到外资进入的节奏,流通盘小的公司有望更快呈现出估值体系重构的特征,而白酒等消费品龙头公司需要更多资金来推动,且需要持续增长的业绩相配合。

消费生态正发生深刻变化。从更长远和更宽广的视角来看,基金经理们看好大消费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国的消费市场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中酝酿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在一位券商资管的投资经理看来,最近几年都在谈消费升级,凡是不能以传统一词概括的,大家都喜欢用“新”或者“升级”来表述。她认为,温和一些的“升级”是一种改良,激进一些的“升级”恐怕就是一种颠覆了。

解构“升级”,也就是找出驱动中国消费市场“黄金十年”的核心因素。上述基金经理认为,驱动中国消费市场变化的最重要因素可能有三个:首先是收入的增长,中等收入以上的消费者已成为消费主力;其次是消费核心人群年龄层的迁移,新生代消费者崛起并带来消费习惯的变化;最后是消费环境的革命性变化,网络购物从无到有,并从初级向中高级演变。这些变化不但会重塑未来的消费市场,而且将对企业和商家的战略选择及业务运营带来巨大的影响。

具体到投资,财通资管的杨坤认为,消费行业最重要的三组关键词是: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新与旧的交替。

她认为,未来5年到10年,也许不会看到更新的业态出现,但在各个子行业内部,肯定会看到构成消费生态圈的五个要素即消费者、厂商、产品、服务和消费环境会发生深刻变化,并推动行业向更高层级演进。

谈及新与旧的交替,在杨坤看来,在消费领域,新旧是相对的,是可以并行的。新的业态层出不穷,但老的业态也不会就此彻底消失。杨坤认为,过去人们对网购击垮传统零售行业有所担忧,但如今这种担忧已逐步消除。实际上,两者互有长短,更多应看到双方的互相拥抱和融合。

长信基金绝对收益部副总监黄韵表示,依旧看好大消费行业。她观察到,消费领域正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零售渠道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国内和国外市场的打通,渠道业态的创新等就能衍生出不少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郝梦圆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