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219个经开区发力转型“升级版”

2018-05-19 13:06经济参考报

我国219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经开区”)今年将着力转型。《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高质量发展”成为经开区转型的关键词,今年多地经开区聚力改革开放、体制创新,陆续出台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纷纷以产城融合、创业创新、体制优化等为要点,打响转型升级攻坚战,打造新时代吸引外资主阵地。

近日商务部开展的2017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显示,2016年,国家级经开区的地区生产总值8.2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的24%。截至2016年末,国家级经开区拥有1.4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的13.7%。

据了解,此次对全部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的2016年产业基础、科技创新、区域带动、生态环保、行政效能等方面情况的全面体检和量化评价,是商务部首次正式对外公布考核评价整体情况。

江宁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考核结果充分印证了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同时,部分指标对照更高标准还存在薄弱环节。江宁开发区将深化对标找差,着力扬长补短,推动开发区“优势更优、短板不短”。

据介绍,实效化推进科技创新、特色化推进产业转型、品质化推进产城融合等都是江宁经开区的经验。以制造业发展为例,目前,江宁经开区已是全省最大的汽车整车制造基地之一、全国集聚度最高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之一、全国最为领先的未来网络产业基地。下一步,江宁还将聚焦创新再突破。主攻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国际人才等核心要素,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先行区、综合性科学中心重要支撑点、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南部新高地。

嘉兴经开区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在219家国家级开发区中,属于比较年轻的“新兵”。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嘉兴经开区不断争先晋位,成功列入前20强。嘉兴市委常委、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利众表示,当下,经开区正以全面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转型发展突破年、城市建设突破年、民生实事突破年、能力作风突破年“五个突破年”活动为抓手,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对于处在转型之路的经开区而言,高质量发展怎样破题、如何展开?合肥经开区历经25年发展,迈向“二次创业”新征程,但低效用地、低端产能、低效企业和闲置土地、厂房,成为跳不过、绕不过的共性难题。在此背景下,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支撑新动能,合肥经开区正聚力创新,率先突破,努力打造“亩均效益第一区”,迈向全球知名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率先突破,打造亩均效益高产区,既是我们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直接响应,也是破解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伟说。

天津经开区近期启动新一轮体制改革。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天津开发区率先试水干部聘任制、进行机构整合重组、施行全员绩效考核等改革。天津经开区还将着力发展“源产业”,着力发展“新制造”,着力构建“生态链”,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核”,加快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同时还将创新招商方法,提升营商环境等。

在此次全国考核中位列第一名的苏州工业园区今年将着力打造创新源地和产业高地等。其中,在发展“新制造”方面,探索“1+N”制造业向中高端升级新路径,推动制造业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制造工厂向企业总部转型、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转型,实现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力争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左右、总数突破1000家。

作为西部地区经开区的代表,加快推进汽车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成为成都经开区的一大亮点。成都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成都经开区围绕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先进汽车智造区”建设目标,初步搭建了百万整车生产平台和与之配套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成都经开区将全力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按照园区发展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瞄准整车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招商,带动形成产业链、生态圈招商,不断做长、做精、做强汽车产业链,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目前,经开区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受资源约束、周边竞争等影响,也有地方出现了边际效应递减。“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经开区无疑是很好的平台。去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外资的五方面措施,其中一条就是放宽经开区的权限,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再比如说,在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方面,经开区就具备基础和条件先行推广,走在前面。”白明说,经开区要主动探索,和自贸区、自贸港错位发展,形成互补,加强对周边的辐射作用。

责任编辑:郭俊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