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王志胜李青云】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针灸载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遍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当下中医药“国际范”十足,在造福全球人类健康事业上大放异彩!
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推动下,中医药将如何继续为全世界带来惊喜呢?近日,环球网记者专访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司长王笑频,共同探讨中医药“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医药为什么要“走出去”?
有一种声音说,中医药在国内还没做强做大,为什么还要走出去?
对此,王笑频司长反而认为,中医药一直就在“走出去”的路上,不同的是在新形势下中医药“走出去”的速度加快了。
中医药是古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国元素,我们向世界输出了针灸、中医、中药等,从其它国家带回来了南药、阿拉伯医学等。
中医药“走出去”是在中国全球化趋势下顺势而为。自从“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提出来后,中医药就成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的认可。
疾病谱的改变也在倒逼中医药加快“走出去”。当下,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成为了各国沉重的医疗负担。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难以治愈,需要长期用药、终生治疗。
中医药学已形成了从养生、治未病、早期干预,到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等整体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防病治病方法和技术。在防止慢病井喷,延缓慢病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等全生命周期内,中医药将大有作为。
“整合医学”概念的提出者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在分析医学模式的演变后,也指出中国中医药学必然成为未来医学发展和整合医学时代的主要贡献者。
“疾病无国界,医疗无国界。医疗的本质就是要造福人类健康。中医药已成为中国与各国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的靓丽名片,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王笑频说。
比如屠呦呦研究员发现青蒿素快速防治疟疾技术,在东南亚、非洲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发病率,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中医药‘走出去’不仅可以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贡献,反过来还可以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王司长表示,这是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中药类产品出口额34.26亿美元。另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境内接待外国患者中医药服务营业收入达14亿元,境外2016年中医药服务营业收入达8亿美元。相比每年500亿美元的全球中医药服务贸易市场估值,中国中医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潜力巨大。
据王司长透露,迄今为止,我国与外国政府、地区和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截止去年底,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16个中医药海外中心,今年马上启动9个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建设。在中国境内建设11家中医药合作示范基地,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数百所中医药院校。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多双边的政府交流与合作,为中医药企业“走出去”奠基铺路。王司长指出,“一是通过多双边的政府交流与合作改善中医药的规管,推动中医药进入主流医学体系,为企业国际化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二是通过中外自由贸易区谈判降低中医药市场准入,减少贸易壁垒。三是为企业走出去,开展从医疗、教育、产业、文化多方面合作搭建平台。此外,支持企业参与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在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建设,带动企业海外发展。”
中医药“走出去”坎儿在哪?
2016年年底,天士力复方丹参滴丸完成美国FDA三期临床试验,是全球首个完成三期的复方中药,被评为中医药国际化里程碑事件。从1996被选为第一例复方中成药申报美国FDA到完成美国FDA三期,这个过程,天士力整整花了20年。
尽管如此,到获批上市,天士力仍然还要做很多工作。王司长表示,美国医药体系特别复杂,药品通过认证之后,怎么变成患者使用的药品,还要面临一个个难题。“国外的药品流通是一个体系,医药公司、保险公司、医疗机构都要去谈判。”
如果说中医药走出去是一场“战争”的话,天士力正在打一场硬碰硬的“正面战争”,死磕美国FDA药品体系和法律。
“中医药进入其他国家,最大的障碍无疑就是法律障碍。”王笑频称,中医药企业想把产品正式打入美国主流市场,这个坎儿必须跨,因为其它国家的法律不可能为你而改变。
幸运的是,中医药企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王司长称,我国正在通过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联合文教科文组织等多边组织合作,稳步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地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已在俄罗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联酋等国以药品形式注册。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中医药已经纳入到我国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区谈判中,降低中医药市场准入,减少贸易壁垒。
中医药“走出去”容易,“融进去”却很难。医学是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当下西医大行其道,中医药与西医药之间理念和体系的巨大差别如同“鸡同鸭讲”。此外,很多国家都有根植于本民族文化中的传统医学,比如非洲传统医学、埃及传统医学、阿拉伯医学、印度阿育吠陀学和尤纳尼医学等。
文化背景及习惯差异所在,碰撞和矛盾在所难免。中国人从小就知道树叶、虫子、花草、矿石等可以入药,但是许多外国人感觉难以接受和下咽。再加上语言不同,中医的专业术语让外国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中医药“走出去”的定位仍是替代(辅助)医学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现代化是必走之路。天士力、以岭药业等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正在通过西方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疗效,并寻求获得海外认证。
中医药企业必须认清一个现实,相比于主流医学和现代医学,当下传统医学包括中医药在大多数国家都处于补充和替代的地位。
王司长认为,这并不影响把中医药产业做强做大。“我们的长远目标是让中医药成为人类主流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现阶段,中医药是在补充替代领域,就需要扮演好中医药的角色,发挥出应有的疗效。法国60%的癌症患者除了在主流医学之外还寻求替代疗法,比如针灸、拔罐、使用当地的西草药还有中国的中药,把这个市场利用起来也不错。”
目前,中医药学会和中医院校都在下力度攻克中医药“走出去”的语言关,比如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翻译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也发布制定了“中医药常用的名词术语翻译标准”,收集了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6000 多个条目等。
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不正规的中医药机构以及假冒伪劣的中医师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着中医药的海外声誉。
对此,王笑频司长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海外建立示范性的中医诊所,来扶正驱邪。二是通过与政府、民间协会合作,促进国外的立法。并且通过合作办学、建立示范性的培训中心,来帮助提高中医师的资质。三是探索制定一个国际中医师的认证制度,来规范国际中医师资格,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王笑频司长强调,中医药“走出去”必须树立标准化建设。
在这方面,国家一直积极努力让中药标准与国际接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并陆续制定颁布《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中医药——中草药重金属限量》等18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
此外,一些中医药大学出版了10余本标准化的中医药国际教材,在人才发展方面,也提倡国际标准化的人才建设。
中医药走向世界进入了2.0时代
相比于以前的传统贸易“买卖”,现在中医药“走出去”的路径更加多样化。用王司长的话来就是说:中医药走向世界进入了2.0时代,即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
由政府牵头的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建设是中医药“走出去”的重要项目。王笑频司长表示,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建设运营属于复合机制。“在双边政府达成共识后,由双方合作的机构共同来承担建设,机构又吸引一些企业参与,例如匈牙利塞梅尔维斯大学和我国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十年合作的基础上,又共同建立了中东欧中医中心。”
中医药海外中心的建设方向也是多样化的,有以医疗为主,有以教育为主,也有以培训、科学研究、贸易为主等。
“中医药企业走出去,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当地市场的需求。”王笑频司长指出,中医药企业在海外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其中,金融的力量不容忽视。“一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当地的草药厂或者医药公司合作,在当地建厂。一些企业直接在国外收购医院,把其他国家的中小型医院当成平台,把我们的中医药产品推广出去。还有一些企业,直接把他们的研发中心放到国外,通过技术合作,让国外对中医药产品认可。例如苦参素注射液,在国内已经纳入了医保,但在国际上不被认可。通过澳大利亚科学家的研究,成功发表了相关论文,在国际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中医药“走出去”还在探索一种新的思路。据王笑频司长介绍,“走出去不止是把自己的服务和产品卖出去,同时可以把当地的资源全球化。比如东南亚、非洲、中亚一些地区的土地和气候非常适合种植某一类的中草药,我们的企业就可以去那里开发,依据我们的中医药理论,利用本国的药材,重新整合资源,优化产品,降低价格,提高服务,在全球创造价值链。”
据了解,我国已经在黑山建立了一个“一带一路中草药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当地中草药的药理,为企业进入黑山进行中草药开发做好前期工作。
中医药进入其他国家,还要把我们的治疗方法进入他们的诊疗规范。例如美国多个疾病治疗指南中,推荐了38种针灸治疗,主要治疗各种疼痛。“将来可能发展到被推荐用某某中药,会有这么一天的,因为我们有那么多丰富的药物储配。”
“走出去是全方位走出去,有理念、文化、产业、资源,然后共享共建,共同开发。”王笑频司长如是说到。
康养旅游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新窗口”
中医药“走出去”是中医药国际化的一个方面,把国外消费者吸引到国内来,同样也可以实现中医药国际化,而中医药健康旅游是其重要的“抓手”。
医疗旅游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领域,这个领域的产值和规模也不容小觑。很多国家都下大力气发展医疗旅游,比如说韩国的美容整形、日本的癌症体检、美国的重病治疗、瑞士的抗衰老等。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在养生、按摩、推拿、经络、调养方面效果显著。把中医资源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服务于中外消费者,在休闲、健康调理的同时,体验中医的文化。如果将中医药旅游的特色发挥好,海外的游客会大大提升。例如很多国外患者来海南三亚、黑龙江、北戴河等接受中医药健康服务。“这已经成为边境中医院的收入之一。”王司长说。
“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签订了战略协定,2015年与国家旅游局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我们两家开始共同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而且还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王笑频司长表示,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这是促进经济转型的大好机会。医疗旅游不仅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也带动了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发展。
据透露,首批15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名单已经通过审批,一个月内将对外发布。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与外交部、公安部努力协调解决签证等政策壁垒。
王笑频司长指出,“中医药健康旅游将为中医药国际化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无论是中医药“走出去”,还是把外国消费者“引进来”,中医药企业必须都要依靠过硬的产品和服务。王笑频司长建议中医药企业要深入田间地头对药材来源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二是在做大中医药规模的同时,也要具备工匠精神,进行工艺的改进。三是产品和服务的设计要时尚化、国际化,贴合年轻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