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转型升级关键期,如何助推黄金珠宝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分享至

12月17日,由中国黄金协会主办、世界黄金协会支持的“首届中国(莆田)国际黄金珠宝文化论坛”在福建省莆田市举办。

莆田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志强在致辞中说,莆田是妈祖的故乡,拥有港口、交通、产业、生态等优势。莆田的黄金珠宝产业很有特色,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作为区域品牌有一定的基础。莆田的黄金珠宝产业目前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希望借助本次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产业生态,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中国黄金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永涛认为,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黄金行业积极应对,着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呈现出黄金全产业链协同共进、统筹发展的良好势态。目前,我国黄金产量已经连续14 年保持世界第一,黄金消费量连续 8 年保持世界第一,黄金市场交易量连续 8 年保持世界第三。

多年来,莆田市委、市政府对黄金珠宝产业大力扶持、科学谋划,开创了一条具有莆田特色的黄金珠宝产业发展之路,形成了一系列在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黄金珠宝产业链,对推动我国黄金珠宝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现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执行会长、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顾问委员会主席赵少华在致辞中说:“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具规模和活力的黄金珠宝生产、加工、消费中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黄金珠宝行业应该从较低层次的产品竞争,上升到更高级别的品牌竞争。”

首先,我们要能设计、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要重视人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对外交流。此外,还要重视市场开发,明确产品定位,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特别是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坚持守正创新,努力追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非遗保护中心原主任连辑认为,文化产业是市场行为,但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9年,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只有不到4.5%。与其他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这也是我们的潜力所在。有了信息化等高科技的助力,文化经济增加了无限的可塑性。

责任编辑:谢玥
相关推荐

关注中国财富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手机财富网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