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分别关注了证监会拟对14家次审计和评估机构出具警示函的消息。中国证券报指出,证监会19日通报2020年审计与评估机构检查处理情况。2020年证监会组织系统单位对2家审计机构、2家评估机构实施全面检查,合计抽查31个审计项目、19个评估项目;对11个审计项目、7个评估项目实施专项检查;组织开展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审计专题检查,共抽查82个审计项目;各证监局结合辖区实际,自主对217个审计项目、37个评估项目进行了检查。
上海证券报表示,根据检查结果,证监会拟对8家次审计机构及28人次注册会计师、6家次评估机构及27人次资产评估师、6名违法买卖股票的执业人员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同时对部分涉嫌违法违规的问题线索移交稽查处理。此外,各证监局对105家次审计机构及225人次注册会计师、22家次评估机构及47人次资产评估师分别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等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诚信档案。
证券时报指出,证监会表示,资本市场是以高质量信息披露为基础的市场,审计与评估机构是保障公众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看门人”。下一步,证监会将持续加强资本市场会计监管,促进审计与评估机构全面提升执业能力,构建良性执业生态,切实提高资本市场财务信息质量,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增量资金潮涌,A股投融资均衡新生态加速形成。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和业内人士表示,2021年仍是资金流入A股市场的大年。除了境外资金,境内养老金及保险等长期资金完善配置、银行理财资金迁移等将带来A股增量资金。一手推进提升投资端活跃度,一手做好融资端改革,在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严格退市监管等政策预期下,投融资均衡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中国证券报)
证监会立案调查*ST新亿及深圳堂堂会计师事务所。近期,深圳堂堂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多家*ST公司年报审计业务,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对此,证监会新闻发言人2月19日表示,近期,证监会也关注到深圳堂堂会计师事务所在2020年承接了*ST新亿2019年年报审计业务后,又陆续承接*ST金洲、*ST斯太等上市公司2020年年报审计业务。2020年下半年,证监会针对深圳堂堂执行的*ST新亿2019年年报审计业务开展了现场检查,发现其在执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根据检查情况,证监会已对*ST新亿及深圳堂堂涉嫌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中国证券报)
2020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达2989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19日就2020年国际收支状况答记者问时表示,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989亿美元,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2%,继续处于合理区间,跨境资金双向平稳流动,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中国证券报)
供需缺口逐步扩大,铜价中枢有望进一步抬升。流动性宽松叠加供需格局紧平衡,铜价持续走高。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2月19日,电解铜均价报63240元/吨,创2011年9月以来新高。业内人士预计,在清洁能源革命背景下,新的铜需求空间将被打开。同时,铜矿供应进入低速增长时期,加工费走低抑制产能释放,全球精铜供需缺口将逐步扩大,铜价中枢有望进一步抬升。(中国证券报)
施罗德提交公募牌照申请,外资巨头踊跃布局中国市场。证监会官网显示,2月18日,英国老牌资产管理公司施罗德投资递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该项申请材料已被接收。施罗德也成为继贝莱德、路博迈、富达、范达集团和联博之后,又一家意图进入中国公募基金市场的外资资产管理公司。近几年,在A股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中,公募基金强劲的赚钱效应推动行业迅速发展,截至去年年底,公募基金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大关。境内机构展开激烈角逐的同时,海外资管巨头也瞄准了中国公募基金这一“大蛋糕”。(上海证券报)
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透露这些信息:控煤减煤需强化,可再生能源发展将提速。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对北京、天津、浙江3个省份,中国铝业集团、中国建材集团2家中央企业,以及国家能源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的督察情况近日全部公开。记者梳理发现,督察反馈涉及控煤减煤、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大污染治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等方面。据悉,生态环境部正推动碳排放达峰行动纳入中央环保督察。这意味着,未来碳中和目标倒逼能源等相关行业产业转型发展的步伐还将加快。(上海证券报)
一查双罚,财政部、行业协会将联合监管资产评估行业。财政部近日发布《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强资产评估行业联合监管若干措施〉的通知》,对财政部监督评价局、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建立实施资产评估行业联合监管工作机制提出要求,概括为坚持“五统一”、实施“一查双罚”。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财政部党组集中统一领导下依法实施行政机关、行业协会联合监管,有利于统筹监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减轻基层负担,是促进资产评估行业提升执业质量的重要保障。(上海证券报)
今年投资逻辑变了?险资节后“扫货”周期股。春节假期一过,保险资金便开启了“买买买”的节奏。记者昨日在采访中了解到,多家大中型保险机构在2月18日、19日“扫货”周期股。综合多方情况来看,节后主流保险机构的权益布局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节前渐热的传统顺周期行业,主要集中在估值相对较低的化工、机械、建筑建材等品种;另一条路径是前期不太被关注的金融和地产板块,这类传统的高分红价值型股票一直是保险资金权益配置较为青睐的品种。(上海证券报)
抱团股岁首“打滑”,牛年市场风格或更均衡。牛年前两个交易日,A股市场运行风格和鼠年相比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机构重仓的白马龙头股等抱团股新年“打滑”,出现大幅度下跌,而鼠年表现不佳的低估值、小市值个股普遍上涨。在此背景下,市场风格转换的说法越来越多。一些观点认为,低估值板块将迎来显著的估值修复;而一些机构人士则认为,市场风格短期难言彻底转换,但是全年风格将更加均衡,白马龙头股和低估值板块均有机会。(证券时报)
小米加汽车?一则传闻引发900亿港元市值飙升。2月19日下午,小米造车的消息不胫而走,距离百度正式宣布进军造车时隔仅仅1个月时间。关于最新造车传闻,小米集团表示暂不回应,等待公开信息披露。不过,二级市场早已作出提前反应,受此消息刺激,港股小米集团19日尾盘直线飙升,最高涨逾12%,市值超过8100亿港元,劲涨近900亿港元。(证券时报)
整理:陈琼枝